深入基层 贴近实际 服务企业——忆在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安徽记者站工作的日子
2025年08月11日 12:0 18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我与有色报 作者: 叶大钊
1996年,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有色金属报社与铜陵有色集团商议,决定调我到新组建的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安徽记者站(以下简称“安徽记者站”)工作。
刚上任,我就前往北京领受任务。中国有色金属报社记者部详细向我交代了记者站的职能与任务,并给了我一张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办公厅的电话卡片,这个电话24小时都有人值守。他们特别叮嘱我,如果安徽省内的有色金属企业遇到重大突发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向总公司报告,不能过夜。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一方面,对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对内进行调整,做好新老厂矿的接替工作。
铜陵有色集团是安徽记者站采写宣传的主要单位。该公司有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新模式办矿在安庆铜矿试点,旨在解决国内老矿山在资源枯竭时面临的尾大不掉、可持续发展困难的问题;另一个是新办的中日合资金隆铜业公司,该公司采用先进的闪速炉炼铜工艺。我和安徽记者站的王成美同志一道,及时跟进并全程报道了安庆铜矿新模式办矿的做法、经验及成就。金隆铜业公司的投产,标志着中国铜工业的转型升级。它不仅工艺先进、环保良好,还引入了国外的管理模式。这两个单位都成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标杆企业。
另一个重点是老厂矿的退出与新生。20世纪90年代,铜陵有色集团的多个矿山与工厂都面临关闭破产的局面。我们深入这些单位采写稿件,挖掘典型经验并及时宣传。安徽记者站采写的《科技转产开新路》一文,详细介绍了金口岭矿成功转产的经验,该文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和中央驻皖记者联合会评为年度新闻一等奖。
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是新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铜冶炼厂,于1953年投产。由于工艺逐渐落后,铜陵有色集团决定关闭该厂,并建设新厂。第一冶炼厂的标志性建筑——高大烟囱爆破拆除时,引来了众多观众。我们及时报道了相关消息,中央电视台也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专程前来考察,看到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感慨地说:“变化真大呀!”如今,在第一冶炼厂的原址上,已经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贵金属冶炼厂,仅黄金年产量就超过10吨。
《中国有色金属报》曾开辟过一个专栏——《老叶看铜市》,这是报社编辑亚月同志的主意。刚开栏时,我还有些顾虑,担心没有足够的内容可写。但最终,压力变成了动力。我以企业关注的焦点为切入点,从市场动态和生产现场两个方面入手,精心选题,注重新闻性和深度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为企业提供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例如,1997年铜价高涨时,我撰写了《高瀑之下必有深潭》,警示铜企业注意风险。果然,1998年4月,铜价跌至1.4万元/吨。随后,我又及时撰写了《试问铜价谁主沉浮》和《铜价起伏皆有商机》,探讨如何认识铜价涨落以及在铜价低迷时企业怎样渡过危机。一些企业领导同志看了这些文章后,问我这些主意是怎么想出来的。我说,这些其实都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我只是进行了总结。该栏目还涉及国际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和介绍,如《奥托昆普公司为何百年不衰》《世界铜工业发展大趋势》等。凭借这些优质内容,《老叶看铜市》栏目曾荣获中国产业报协会评选的金牌栏目。
在安徽记者站工作期间,我还撰写了一些内参稿,通过新华社安徽站、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等渠道,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例如,我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收储电解铜,以纾解铜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针对一些不法分子侵占、盗窃国有企业矿产资源和财产的问题,我及时向上反映,得到了有效解决。还有一次,铜陵有色铜山矿选矿厂遭遇山洪垮塌。我核实情况后,于凌晨两点半拨打了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办公厅的电话。时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上班后,第一时间批拨了100万元救灾抢险的救急款。
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到,《中国有色金属报》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读者群体广泛,且由于有色金属行业的特殊性,该报与国际接轨紧密。我亲身经历过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找我了解铜市场状况,以便为铜企业发放贷款。通过宣传企业,效果十分显著。报纸上宣传劳模和先进人物事迹,不仅对其本人是一种鼓励,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回顾往事,感慨万千。我刚到安徽记者站工作时,全国铜年产量仅有100多万吨(矿产铜+杂铜);2024年,全国精炼铜产量已达到1364万吨。4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有色金属报》始终与行业同行,忠实地记录着行业发展的历程,鼓舞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广大员工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