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帮扶”铺就幸福路——金鼎锌业打造乡村振兴“微产业综合体”侧记

2025年08月11日 10:53 2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517123
当地居民在“家门口”体验便捷服务

云南省怒江州受地理环境制约,面临资源匮乏、灾害频发、基础设施滞后、生存成本高等困境。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期间,金鼎锌业帮扶的集中安置点永祥社区,搬迁人口有5000余人。

为满足该社区体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在帮扶工作中,金鼎锌业认真贯彻云南省委、省政府、云南省国资委和中铝集团、中国铜业相关部署,精准聚焦、靶向定位、精准施策、链式发展,着力打造“铜心幸福里”微产业综合体,为这个从大山深处搬迁来的集体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精准定位:合适的才是最优的

夏日里的兰坪县城,处处生机勃勃,今年7月,走进金鼎街道永祥社区,全面投运的“铜心幸福里”微产业综合体里一派繁忙景象:豆制品加工坊里豆香四溢,面制品加工坊奏响“揉面交响曲”,米线生产线匀速运转,洗车服务点车辆络绎不绝。

为了这4个微产业的落地,金鼎锌业驻村工作队通过地毯式调研劳动力结构、市场需求,结合“技术简单、劳动密集、贴近民生”原则,最终选定了豆制品、米线、面制品加工及洗车服务作为核心的项目。驻村工作队员小杨说:“一开始,大家对我们还有些疑惑,觉得这些产业不行,觉得我们就是来走个过场。”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驻村队员联合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凑一块儿,拉着乡亲们唠嗑,把项目里的规则及保障细细地说透,好让大伙儿心里踏实。

村头那片曾堆着碎砖的荒地,如今立起了蓝白相间的崭新厂房。金鼎锌业累计投入101万元建设厂房、购买设备。3间工坊和1个洗车房的顺利运营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洗车工小余笑着说:“家里孩子小、老人年纪大,没办法出去务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上班,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心里踏实多了。”

如今的永祥社区,不光村头的荒地变了样,整个社区都焕发了新的生机。驻村工作队书记罗锡山向笔者介绍:“豆腐、面制品、米线加工直接消化社区村民自种的大豆、小麦、稻米。村民们种出来的粮食不用愁销路,直接送到这里加工成产品,既能卖出好价钱,还能带动一批人就业。”

创新模式:销路畅才能产业旺

清晨6点钟,面制品加工坊里已飘出麦香味。车间外运输车正在往金鼎锌业食堂送货,司机师傅笑着说:“咱们社区做的包子和馒头味道是杠杠的。”工作人员王大姐说:“刚开始,让村民免费品尝豆腐,他们会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大伙一致说好,有家的味道。”与此同时,洗车服务点既填补社区洗车市场的空白,又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还能吸引客服引流购买豆腐、米线、面条等。

驻村干部深知,没有销路,产业经营无法持续,经过大家调研商讨,金鼎锌业决定将社区生产的豆制品(豆腐、豆干等)、新鲜米线、面制品(馒头、面条)等产品直接纳入食堂采购清单,形成稳固的“订单生产”模式。同时,鼓励各个微产业点立足社区及周边小型餐馆、便利店、居民家庭等开展零售业务。

“只有活干还不行,还得教会真本事。”为确保产业持续开展,金鼎锌业还联合永祥社区“手把手”开展技能培训,邀请技术骨干驻点教学,帮助村民快速掌握生产工艺。同时,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从生产流程到薪酬分配都有章可循,推动微产业向规范化“微工厂”升级。灵活的全职兼职岗位设置,让体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成效凸显: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铜心幸福里”微产业交响曲,是企业、社区、群众协同联动的结晶。引入“企业帮扶+社区主导+居民参与”共建模式,明确产权归属与合作机制,企业带着资金、带着市场深度参与;社区穿针引线,搭建平台;搬迁群众则以极大的热情和勤劳的双手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4个微产业年产值预计达60万元,年内,将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除此之外,这些产业为社区提供了17个稳定岗位,就业群众人均月增收达2000元以上。驻村干部小王在豆腐坊的香气氤氲中感慨道:“看到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脸上笑容多了,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更难得的是,微产业项目形成了“产业微循环”——米线加工点为员工提供工作餐,金鼎锌业食堂采购拉动本地豆类种植,实现“生产—消费—原料”的内部协同。

“金鼎锌业可真是咱们本地的好企业啊!”社区工作人员熊吉海望着新修的厂房,眼里闪着光。集体增利、群众增收的“双赢格局”正愈发清晰,集体经济收入在不断增长,社区设施维护与民生补贴有了新来源,务工收入成为村民增收主渠道。金鼎锌业通过“市场化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也为同类型易地搬迁社区的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正在“微产业综合体”化为生动实践。据了解,针对微产业食品保质期短的问题,金鼎锌业下一步计划引入绿色食品加工技术,同步深化加工转化与市场拓展,打通兰坪县城区市场,续写企业社会责任担当,聚力为乡村振兴工作铺就稳稳地“幸福路”。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