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矿山共生三十载的“充填匠人”——记湖南省劳动模范吴长兵

2025年07月29日 10:25 4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在绿色矿山守护之路上,有这样一位“充填匠人”,他扎根基层三十载,将工匠精神植根于每一寸巷道,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坚守,贡献着自己的“匠心”力量。因业绩突出、能力过硬,他曾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2016年获得“郴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25年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湖南有色黄沙坪矿业有限公司膏体充填系统班班长吴长兵。

主动请缨,攻坚充填改革

2021年,黄沙坪矿业有限公司启动尾砂充填工艺改革,44岁的吴长兵主动加入首批技术攻坚组。他从零起步,赴兄弟单位观摩学习,白天跟专家研习管路布局与设备操作,夜晚钻研工艺资料,成为该公司首个熟练掌握膏体充填技术的骨干。

面对充填班“老龄化严重、技能迭代滞后”的难题,他秉持“全班干得好才是真的好”的带班理念,手把手向组员现场传授安全规程、工艺流程、操作技能与维修知识。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14名井下作业人员均掌握核心技能,成为“全能班组”。2024年,他所带的班组完成全尾砂膏体充填量11.5万余立方米,达到全年目标的110%,且实现安全环保生产。

匠心创新,破解技术难题

全尾砂膏体充填需精准控制多项参数,管路堵塞风险高。吴长兵带领班组经过上百次试验,总结出“望闻问切”4字工作法:观察压力表判断砂浆浓度,倾听管路声音判断流速异常,与地面人员沟通确认配比,触摸设备温度排查隐患。这一创新使管路堵塞率大幅降低,充填效率提高了30%。“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怎么让砂浆流得更顺,连做梦都在听管路里的声音。”他笑着回忆道。

一次,因闸阀内置密封圈破损,造成分向支路通往膏体充填采场的管路突发堵塞,20多根管道结满硬块。吴长兵带领班组连续48小时现场抢险,他们将一节节管道拆卸下来,再用锤子一点点敲松结块,顾不上衣服被尾砂浆浸透,趴在地上用铁丝通管道。事后,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牵头改进管路连接方式,将闸阀改为柔性对接,彻底解决了区域性堵塞问题。

坚守一线,诠释奉献担当

井下作业环境艰苦,充填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作业量大。终日里满身湿透的汗水、裹满全身的砂浆,见证了膏体充填作业人员的艰辛不易。这同样也是让一般员工犯难的岗位。

面对小型采场密集、前期准备工序烦琐的挑战,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组员任劳任怨,严格遵循流程,一丝不苟地完成尾砂充填前的管路铺设、电耙吊装、漏斗接驳及彩虹布铺垫等工作,并跳入砂浆内及时了解尾砂结构情况,每日至少下井3次,徒步巡视管路超10公里,手持木板、木棍逐点排查作业面尾砂固化情况,如“地道战”般细致地搜寻民采塌陷区,加班加点封堵漏砂点。

吴长兵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的深刻内涵,如同一束光,照亮并感染着身边人。因巡视点多,难以固定班中餐送餐点,他常常错过饭点,落下的胃病旧疾不时发作,但他从不抱怨,始终兢兢业业。

一次早班,他与工友一同奋战在封挡作业现场,一干就干到下午2点,饥肠辘辘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冷馒头,就着水大口吞咽,一旁同事见状,笑着打趣道:“瞧你吃得这么香,分我半个尝尝!”哪知馒头早已浸透了他的汗水,刚一入口便又咸又涩,同事瞬间眼眶泛起了红。事后这位同事说:“这个活又苦又累,我不知多少次想放弃。可那浸着吴班长汗水的半个馒头,让我彻底明白,什么是坚守、责任、担当,也让我下定决心,不管多难多累,都要坚持下去,绝不退缩!”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干式充填到尾砂自流充填,从青涩小伙到“充填专家”,吴长兵见证了矿山充填工艺的迭代升级,更用30年如一日的拼搏和坚守,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新篇。正如他所说:“这些年,设备在变、工艺在变,但咱们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没变。只要矿山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是对劳动精神最质朴的诠释。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