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及上半年锂行业运行情况

2025年07月28日 10:41 3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行业统计   作者:

2025年6月,碳酸锂产量呈上升态势,氢氧化锂产量基本持稳。需求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上半年,部分企业停产检修,与此同时,另有一些企业逐步扩大产量。总体来看,锂盐产量保持平稳。由于产品价格下行,企业销售意愿降低,导致企业库存有所增加。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磷酸铁锂装车量占比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不断增长。

锂产品价格

6月份,国内碳酸锂价格呈现先降后升态势。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月初的60300元/吨涨至月末的61400元/吨,涨幅达1.82%,价格最低点出现在6月23日,为593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从月初的58700元/吨上涨至月末的59800元/吨,涨幅为1.87%;碳酸锂主力合约收盘价由月初的59940元/吨涨至月末的62260元/吨,涨幅为3.87%,最低点同样出现在6月23日,为58400元/吨,月末期现价差为2460元/吨。

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期现价格整体呈下降态势。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年初的75500元/吨下降了17.5%;主力合约收盘价较年初的77800元/吨下降了18.7%。具体来看,1—4月,锂盐厂陆续复工复产,下游需求逐步回暖,碳酸锂价格在7万元/吨以上运行;4—6月,锂盐产量逐渐增加,澳大利亚锂矿价格开始下行,美国关税政策致使下游出口预期降低,碳酸锂价格进入快速下行阶段;6月下旬,碳酸锂价格逐步企稳,6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最低价为59300元/吨,此后期现货价格均有所上扬。

6月份,国内氢氧化锂价格基本持平。氢氧化锂价格从月初的59940元/吨回落至月末的58500元/吨,下降6.40%。上半年,氢氧化锂价格从年初的70500元/吨下降了17.0%。

市场成交方面,6月份,碳酸锂期货日均成交量达43.6万手,较上月增加4.7万手;日均持仓量为60.0万手,较上月增加7.7万手,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回顾上半年,1—4月,市场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基本维持平稳态势;而到了5—6月,数据大幅上扬,涨幅约为20万手,充分显示出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图1  上半年碳酸锂期现价格(元/吨)
516541

图2  上半年氢氧化锂价格(元/吨)
516542

图3  近一年碳酸锂期货月度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手)
516543

锂产品供应

供应端,6月份,碳酸锂产量呈现上升态势,部分企业产线停产检修;氢氧化锂产量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4—6月,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甚至跌破部分企业的成本线,受此影响,部分企业选择停产、减产,但也有部分企业产量有所增加。企业库存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总体而言,碳酸锂产量依旧保持平稳。

6月份,我国碳酸锂产量上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5年6月,全国碳酸锂产量约7.0万吨,环比上升3.2%;全国氢氧化锂产量约3.5万吨,环比下降0.6%;全国锂盐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10.0万吨,环比上升2.0%。

上半年,我国碳酸锂累计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三成。我国碳酸锂累计产量为38.6万吨,同比增长29.0%;氢氧化锂累计产量为20.3万吨,同比下降8.1%;我国锂盐产量合计为56.6万吨LCE,较2024年同期增长14.5%。

锂盐产量区域集中度较高,6月份,我国碳酸锂产量前三的省(区域)分别为江西、四川、青海,产量分别为2.6万吨、1.6万吨、1.3万吨。上半年,我国碳酸锂产量前三的省(区域)分别为江西、四川、青海,产量分别为14.7万吨、8.8万吨、6.8万吨。

上半年,锂盐产量企业集中度较高,碳酸锂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集中度为51%。其中,矿石提锂企业上榜8家,盐湖提锂企业上榜2家。具体来看,碳酸锂产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九岭锂业、天齐锂业、中信国安;氢氧化锂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集中度为98%;氢氧化锂产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赣锋锂业、雅保公司、天华新能。

表1  6月份及上半年我国锂盐产量
51654b1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

图4  2020—2025年上半年我国碳酸锂产量(万吨)
516544

图5  6月份各省(区域)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量(吨)
516545

图6  上半年各省(区域)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量(吨)
516546

锂产品进出口

6月份,我国锂辉石精矿进口量环比减少,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减少。其中,锂精矿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上半年,我国进口锂精矿同比增长35.6%,进口碳酸锂同比增长10.7%,氢氧化锂出口量同比下降59.1%。

进口方面,6月份,我国进口锂精矿为57.6万吨,环比减少4.8%,其中,进口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锂精矿349.6万吨,同比增长35.6%;进口锂矿价格下跌,由于锂矿成本对锂盐厂构成较高成本压力,3—6月,澳大利亚锂矿价格随碳酸锂价格下降,从850美元/吨下降至600美元/吨。海外锂矿财报显示,澳大利亚锂矿产量平稳,后续减产概率较低。

6月份,我国进口碳酸锂1.8万吨,环比减少16.3%,进口均价为7.3万元/吨,环比上升7.8%。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约1.2万吨,占比约为56%。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碳酸锂11.8万吨,同比增长10.7%。

出口方面,6月份,我国出口氢氧化锂0.6万吨,环比上升12.1%,主要出口国家为韩国与日本。6月,氢氧化锂出口均价为7.8万元/吨,环比下降10.5%。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氢氧化锂2.8万吨,同比下降59.1%。

图7  上半年我国锂精矿进主要国家(吨)
516547

图8  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吨)及主要进口国占比(%)
516548

表2  2025年上半年锂产品进出口量(吨)
51654b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锂产品需求

需求端,6月份,电池与新能源车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继续上升。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产量与安装量持续攀升,出口规模稳中有进,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产销表现良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

(一)电池

产量方面,6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29.2GWh,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51.4%。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697.3GWh,累计同比增长60.4%。

销量方面,6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31.4GWh,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41.7%。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659.0GWh,累计同比增长63.3%。

出口方面,6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4.4GWh,环比增长27.9%,同比增长22.5%。合计出口占当月销量的18.5%。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27.3GWh,累计同比增长56.8%。合计累计出口占前6月累计销量的19.3%。

装车量方面,6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7GWh,占总装车量18.4%,环比增长2.0%,同比降低3.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7.4GWh,占总装车量的81.5%,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49.7%。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 累计同比增长47.3%。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55.5GWh,占总装车量的18.5%,累计同比下降10.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4.0GWh,占总装车量的81.4%,累计同比增长73.0%。

(二)新能源车

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万辆和13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6.7%;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12.4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16.7%。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587.8万辆,同比增长35.5%。

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出口20.5万辆,环比下降3.6%,同比增长1.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13万辆,环比下降6.1%,同比增长100%;插混汽车出口7.5万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2.4倍。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67万辆,同比增长40.2%;插混汽车出口39万辆,同比增长210%。

行业热点

生态环境部联合六部门发布再生黑粉进口管理事项公告

6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的进口管理,能够增加国内的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保障锂电池原材料的安全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锂电池成本。此次公告的发布,对于推动再生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增强供应链韧性、促进锂电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部门部署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

6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联合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研究部署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

会议要求,车辆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自觉扛起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围绕产品设计验证、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好风险防范,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车辆,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坚守长期主义,不搞“内卷式”竞争,绝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牺牲产品性能、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实现短期的降本增效。

下一步,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推进信息共享,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缺陷调查,加大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提升安全监测平台效能,严肃查处企业违规行为,坚决维护产业发展良好秩序,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