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变清流 绘就新蓝图——江西中煤承建的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污水处理厂项目侧记
2025年07月24日 13:24 223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唐嘉 陈婧涵 吕康
项目(一期二阶段二标段)全景图
日前,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中煤”)承建的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产业配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一期二阶段二标段)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02亩,处理规模5万立方米/天。污水在处理达标后,穿过管网,汇成潺潺清流滋养着大地,助力当地工业开足马力,跑出绿色“加速度”。
破题
“以前,一到生产旺季,南海子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就像堵塞的‘血管’,企业得轮流限产才能勉强达标。每到排污高峰,我们盯着数据屏的眼睛都不敢眨。”该污水处理厂厂长孙靖越回忆道。过去数年间,多家光伏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日均污水量突破10万立方米,污水收集“点多、面广、线长”,水质、流量波动大,原有处理设施不堪重负,污水处理成为制约企业和园区发展的“隐形枷锁”。
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精准破解了这一难题。针对有机废水、含氟废水的特性,创新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步走”净化工艺,有效拦截各类杂质,实现泥水分离,去除COD、悬浮物,再通过脱氮除杂、消毒等环节,将出水氟化物浓度压至1.5毫克/升以下,排放标准由“污水综合排放”升级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级”。
“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理念的革新。”孙靖越挪动鼠标,调出智慧水务系统的实时监测画面。该项目采用了三维数字孪生技术以及AI决策控制系统技术,配套智慧水务系统,8.3公里的配套管网贯通园区,构建起统一的尾水输送通道,实现集中处理与规范排放,彻底解决了企业分散排污难题。
匠心
传统污水处理厂是能耗“大户”。如何节能降耗,留住曾在传统工艺中被浪费的能量?该项目团队用绿色施工和智能化管理给出了答案。
在设计阶段,该项目团队在上百组水质数据中抽丝剥茧,精准锁定参数,避免高参数带来的能源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创新应用陶瓷钢混合结构防水工法,建设装配式二沉池,通过聚氨酯防水涂层与钢骨架的复合,形成一道“滴水不漏”的屏障,告别了传统工艺反复修补渗漏点的弊端;运营时,智能控制系统化身“节能管家”,设备运行状态与水质、流量实时挂钩,低负荷时段自动进入“节能模式”,曝气池底部数万个微孔曝气器随污泥浓度智能调节氧量,显著降低了能耗。
在全生命周期内,该项目通过低碳工艺设计与智能化管理系统协同作用,“低碳”“高效”两手抓,实现了能耗及运营成本的锐减,构建了一套低耗、稳定、智能、环保的现代化污水处理体系。
蝶变
在污水处理厂东北角,经过深度处理的达标尾水,通过管网系统调配输送,在灌溉绿植与滋养河道的循环中叙述着水资源重生的传奇。30%的水是“绿意推手”,以恒定压力注入错落有致的喷灌系统,滋养园区内20496平方米的植被;70%的水则变身“生态脉络”与“工业血液”,一部分作为生态补水注入白石江,助力河道生态修复,另一部分重返生产线,在道路养护、设备冷却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每一滴水都在循环中实现着“生态+经济”的双重价值,串联起工业与生态的绿色纽带,书写着水尽其用的可持续发展新篇章。该项目的竣工落成,恰似一支生态画笔,在曲靖的工业版图上勾勒出产业发展与绿色守护并行的崭新图景。
面向未来,江西中煤将持续以科技赋能产业、以生态厚植根基,让“两山”理念在曲靖的光伏产业沃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果实,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