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铜投资:构建“网格化”监督体系助力国有资产治理能力提升

2025年07月24日 10:8 9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国有资产来之不易,有效地开展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及资产盘活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提升公司运营管理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铜投资”)紧盯“效率提高、效能提升、效益提增”工作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公司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及资产盘活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与时俱进推进网格监督管理探索,推动全面梳理公司资产,压实资产管理责任,推进干部员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以全局思维科学编制网格体系

织密监督网

中铜投资主要开展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及资产盘活等业务。每一户股权管理,每一份资本运作,每一宗资产盘活业务都不甚雷同,均有独立的推进步骤和模式,面临的困难、问题、风险不完全相同,业务人员有较大的处置权。

如何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监督?关键要在织密织牢监督网上着力,把主营业务都网在监督网格中。一是理清业务家底。在对资产盘活工作开展监督过程中发现存在只有经办人掌握业务具体情况,其余部门人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均不完全了解业务的情况。

中铜投资党委在民主生活会中认真剖析,找出业务存在壁垒的深层次问题根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公司股权管理、不动产管理和金融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进行梳理,理清家底,建立台账,把工作进度纳入督办事项。二是合理编制网格。强化“清单”“数字”思维,围绕股权管理、不动产管理和金融资产建立管理台账,对每一户股权管理,每一份资本运作,每一宗资产盘活业务按照资金进出时间、证照有效期、重大事项决策识别出关键点和风险控制点,准确呈现每单业务的来源、现状和走向,并持续更新完善。按照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负责流程控制,每项业务每个关键点成为网格纽带。目前,中铜投资已经将业务数据全面升级成为一整套包含基础信息、运营维护、处置盘活等多维度的台账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资产信息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强化协同联动

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方法路径

每一个监督网格中的业务,一旦异常都会触发监督体系的联动处置机制,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转机制是关键。监督体系是一个多主体、多层级、多维度的系统,专责监督、专职监督、业务监督侧重点不同、方式方法不同。中铜投资建立并运行“部门监督、专业监督、纪委监督”三级监督体系,在增强监督效果上下功夫,发挥好“大监督”平台的统筹、协同、集成、共享作用,打好监督工作“组合拳”;持续深化“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协同”意识、“联动”意识,推动监督主体协同作战、监督力量有机融合、监督手段同向发力。在实践中,业务人员填写控制节点数据、动态更新业务进展,中铜投资各职能部门适时动态监督掌握业务办理情况,纪委定期抽查数据更新及业务监督效果,确保台账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了系统的有效运行。

赋能扩权

提高网格工作质效

为解决监督合力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中铜投资党委围绕网格监督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明确监督委员会、监督办公室、党群部门、业务部门的职责,强调要聚焦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点“三项要素”,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赋予网格“吹哨权”。发现问题及时“吹哨”,相关部门及时响应参与,推进网格事务协调解决。纪委在对数据信息的监督中发现租赁保证金未缴纳,下达纪律检查建议书,业务部和财务资产部及时响应,督促承租方次日40万元保证金到账;综合部把关键节点工作纳入督办事项,发现未及时推进,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马上响应,对该季度绩效扣减考核;夯实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专责监督为支撑,以专职监督为依托,以业务监督为基础的网格化监督体系建设。

以嵌入监督延伸网格监督触点

推动重点项目完成质效

为解决公司重点聚焦事项开展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中铜投资党委在重点项目管理中设立监督组,把监督内嵌进入项目制管理监督流程,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通过调研提出优化项目标准,日常工作不予立项的意见。今年申请立项的33个项目最终立项15个,其中,党建类项目1个,公司战略发展类项目2个,经营业绩考核类项目10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类项目2个。成立监督组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监督,贯彻“管业务就要管监督”的理念,实践形成“项目组长、职能部门、公司纪委、项目领导小组”四级监督机制,每月跟进,季度汇报,及时督促整改,实现对项目“启动、策划、执行、收尾”全过程中的质量、进度的精准监督和常态化监督。公司股权管理、资产盘活、利润指标等均超计划完成。

中铜投资将在深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网格划分、责任落实、制度流程等进行优化调整,注重应用大数据,实践全面覆盖、快速研判、统一调度、现场协调的数字治理体系,以监督机制时时跟进,定期报告工作进展,对效果进行评价,让“网格化”监督体系运行成为资产治理能力提升的保障和推手,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中铜投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