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突围奏凯歌——中铝贵州分公司合金事业部高质量完成上半年生产经营任务

2025年07月21日 11:10 2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516262
员工在进行精炼作业

3月实现当年首次单月盈利,4月达成全面扭亏为盈,5月保持盈利趋势,6月超额完成上半年生产经营目标——2025年,中铝贵州分公司合金事业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份成绩背后,是每一位员工的奋力拼搏:销售人员用脚步拓展市场版图,产品订单屡创新高;班组员工以汗水浇灌生产现场,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研发团队凭毅力突破瓶颈,“拳头”产品初具规模……

产销结合创佳绩

“坚持以营销为龙头,生产协同发力,持续夯实内部生产与经营体系,一体推进产销工作”是中铝贵州分公司合金事业部在今年职代会上明确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合金事业部深化“重塑产品矩阵”营销战略,销售人员以“走遍千山万水拓市场、历经千辛万苦优服务、想尽千方百计增效益”的“三千精神”破局,以“7×24小时在线响应”的服务标准赢得了客户信任和合作,1—6月,订单总量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6%。

“只要销售部门能拿回来订单,我们就能保质保量出产品。”各生产工序负责人的承诺掷地有声。炉体维修能不能提前1小时完成?30分钟后能不能准备好下一炉作业?能不能提前10分钟送铝?生产工序管理人员天天拿着订单计划算“细账”,把时间利用到了极致。“我们不怕任务重,就怕没任务。”该班组员工干劲十足,生怕自己拖了后腿,即便汗水浸透衣背、火光映红脸颊,他们的眼神依旧坚定。

1月同比增产11.6%,2月同比增产43.6%,3月后保持2.3万吨以上的月产量,1—6月同比增产14.8%……有效订单为生产持续提供了保障,高效产出为销售提供了支撑,产销平衡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上半年,该事业部的营收创出投产以来的最高纪录。

产品调整增效益

为了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该事业部深度研判市场需求,决定大幅提升扁锭产品的产量,将年度目标锁定在16万吨以上,这是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关键。但是,现有的3条扁锭生产线已经饱和,新增一条扁锭生产线并不现实,如何破局?“要实现扁锭产能突围,就要让圆棒生产线‘长出’扁锭生产功能。”该事业部总经理王顺辉一语中的。

机会不等人。在做好充分的研究论证和事前准备后,该事业部立即启动实施了“7天极限改造”,仅用一周就让1#圆棒生产线“长出”了扁锭生产功能,提升扁锭产能20%以上,上半年,扁锭销售同比增长超26%。该事业部分析圆棒、线杆的各种类产品盈利能力,圆棒工序在大直径工业型材类产品上下功夫、连铸连轧工序在4系、8系电工圆铝杆花力气,销售部门有针对性开展营销攻关。1—6月,圆棒产品工业材销售占比超80%,合金杆销量步步攀升,同比增幅超230%,显著提升了该事业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

创新赋能注活力

“创新是事业部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新品研发上下大功夫,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力争在国内高端铝合金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该事业部“以一为基谋新局、勇争第一创价值”大讨论中,总经理王顺辉再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强内力”和“借外力”两手抓,创新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年轻人要有想法有目标,大胆去创新,不要怕失败,一次不行就再来,事业部给你们‘兜底’。”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该事业部领导班子给了青年技术人员一颗“定心丸”。该事业部的各类创新平台生机勃勃,“创新工作室”获得省级命名,“QC小组”站上国家级领奖台,科技研发团队向年轻化专业化发展。今年的重点研发项目“动力电池箔材用1060铝合金扁锭的熔铸生产技术研究”顺利完成试制并得到试用客户的充分肯定,已实现量产。

该事业部积极推进与贵州大学、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实施的“高强度8030电工圆铝杆关键技术研究”“高强度高导电率电工圆铝杆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多个新品研发项目,在新能源汽车、军用船舶等铝合金运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经申请了20项专利,让新品研发跑出了“加速度”。

下一步,该事业部全体员工将继续深耕科技创新、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勇立市场竞争浪潮的潮头,向高标准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发起冲刺,进一步扩大战果,为“新中铝”建设贡献更多合金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