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能启新程 守正创新争一流——兰州铝业实现高质量“双过半”侧记

2025年07月17日 14:16 2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516131 (1)
数据控制中心

上半年,兰州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铝业”)以“新中铝”建设和打造“四个特强”为战略引领,深度落实中铝集团“4+4+N+年度重点工作”战略规划执行体系和中铝股份“七大工程、七大行动”“六个突破”工作部署,全力推进“11658”工作思路落实落地,通过党建引领铸魂、改革创新破局、极致经营增效,实现铝液产量与销量同比双增长,利润总额、完全成本、现金流3项核心指标超额完成挑战目标,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硬核成绩为完成年度目标筑牢根基。

党建强引领发展好

铸强改革“主心骨”

兰州铝业党委锚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核心职能,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转化为导学、研学、践学的“三学联动”理论武装体系,高质量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了“全链管理”闭环体系。以“四强两创”为总牵引,高标准推进学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以一为基谋新局、勇争第一创价值”主题大讨论;以“清单化整改”破解发展难题,构建“11346”党建工作体系;创新“9119”工作法提升执行效能,推行中层管理“负面清单”与“红黄牌”末位淘汰制,以“四有四看”标准锻造硬核队伍,将“四个零容忍”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上半年,党建引领解决生产经营难题37项,“两带两创”项目创效1000余万元。

四维改革重构运营体系

激活发展“新引擎”

兰州铝业坚持问题导向,勇闯改革“深水区”,聚焦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梯队建设、文化融合等关键要素,以“重理、重建、重构、重塑”四维改革路径,挥出了制度全流程重构“组合拳”。215 项管理制度“废改立”同步推进,形成与“1113”运营模式(1套班子、1套机构、1套管理体系、3个生产基地)深度咬合的制度齿轮。组织架构全面优化,管理机构压减35%、中层管理人员精简33%,基层管理人员压缩12%,形成“专业专注、协同联动”的组织管理格局,实现了“小厂、基地、大公司”的扁平化蜕变。兰州、连城两生产基地再造业务流程,构建“层级精简、流程畅通、响应敏捷”的运营格局,实现深层次能力聚合、资源共享和价值创造,将“大而不强”的发展困局锻造成 “质效双优”的产业标杆。

极致经营深挖潜能

锻造效益“增长极”

兰州铝业围绕“兰州生产基地争先进位不退步、连城生产基地扛标创标不动摇、华鹭炭素极致经营不亏损,强化协同提升竞争力”一条主线,创新构建“4+4”管理路径图,将年度重点工作细化为“八大工程、八大行动”清单化管理,建立全周期闭环管控机制。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落实“两最成本”策略,兰州基地电解铝较动态考核成本每吨优化371元,连城基地每吨优化321元。创新全要素对标工作思路,明确以分管领导为“总链长”,电解、炭素、电厂、合金、扁锭为分链长的“1+6”对标新体系,将对标指标细分为三级指标对标谱系,坚持链主驱动、统筹公司资源、压实对标责任,形成公司推动、专业和工序链主驱动、基层班组互动的全系统穿透对标管理模式,上半年各工序链对标指标平均完成率超过85%。全面实施开源节流举措,实现单位成本同比降低73元/吨。贯彻中铝集团“3+4+4+4”科技创新体系,以“四大底层逻辑”为指引,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抓项目,编制科技创效倍增行动方案,组建专班统筹推进,累计创效近4000万元。创新电力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自备电厂“发用电双身份”作用,构建“年统筹、月平衡、动态调整灵活运作”三级联动管控体系,构建灵活调峰机制,用电结构中新能源占比提升至65%。

风险防控筑牢底线

夯实发展“压舱石”

兰州铝业牢记“正派经营不容妥协、安全不容妥协、品质不容妥协”,坚守安全管理“三大底层逻辑”,落实“两再”要求,以硬举措推进安全生产三年治本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累进激励机制,上半年兑现激励金额120.42万元。积极创建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聚焦重要风险点开展11项专项行动,完成2174项SOP标准化编制及16项视频化改造;系统推进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稳妥化解华鹭基地环保欠账;统筹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筑牢风险防线,实现安全零事故、环保零事件、合规风险零漏洞,未发生重大违纪违规案件。

未来,兰州铝业将以归零心态再审视、以战略眼光再谋划,锚定年度“挑战目标”聚力用劲,坚决打好整合聚力、脱困突围、提质冲刺三大攻坚战,以更加优异的业绩为“新中铝”建设镌刻更多“兰铝”印记。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