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赋能新“铝”程——中铝集团锻造有色金属强国脊梁
2025年07月08日 14:59 8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黎佩佩
从昆仑之巅的生态修复实践铺展绿色经纬,到智能工厂创建的数字孪生跃迁;从南海之滨的重点项目迸发产业强音,到国际市场的竞技场域标注中国坐标……中铝人正在重写有色金属产业的定义。当服务“国之大者”的战略使命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交相辉映,作为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头部企业,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正以“五维”赋能构建发展新范式,由党建合力、科技动力、战略定力、改革活力、绿色张力共同勾勒的跃升轨迹,不仅丈量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进阶高度,更构建起“有色强国、中铝担当”的精神坐标。
擎云登临
在党建引领维度构建新发展格局
连续7年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暨党建推进会是中铝集团牢记嘱托、团结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新中铝”的实践缩影,激励着中铝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和金属材料安全保障主力军,中铝集团党组团结带领干部员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央企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中铝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中铝见实效”。
《推行“1234”工作法,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品牌化推进党建工作聚势赋能》《“五心”服务强堡垒 党建特色创佳绩》……近年来,中铝集团党组紧密围绕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绿色环保等重点工作,从党建创新载体上积极寻找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构建完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在第五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推选活动中,中铝集团16个案例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形成一批务实管用、可复制推广的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和优秀成果。中铝集团持续完善“大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创新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党建责任制考核、经营业绩考核有效联动,不断丰富拓展“党建+”内涵,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取得新成效。
近3年,中铝集团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中的急难险重问题,创新开展1.5万余个“两带两创”活动项目,提升党建价值创造能力,开展结对共建共创900余次,实现生产经营“挂牌出题”、党组织“揭榜破题”、党员“亮牌解题”的全员创新创效。通过标准化党支部创建、党员“双提升”、党员突击队等载体,中铝集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党建引领赤子心、步“铝”生风向新行的中铝科学院党员刘贞山,比别人多学一点、多干一点、多想一点的彝良驰宏党员黄道军,把99%做到99.99%的西南铝党员向金泉,把小事做细的山西华兴党员王元浩,“微创新”撬动“大党建”的中色科技党员万会会……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脱颖而出和一系列党建“组合拳”为中铝集团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创新为翼
在科技创新维度激活发展引擎
作为“共和国长子”,中铝集团勇担国家使命,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并填补国内空白,先后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座核反应堆以及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大飞机、高速列车等提供了大量高品质关键型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等多项发射任务接连完成。在空间站建设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有“中铝智造”的印记。
科技创新是中铝集团全产业链的核心基因。近年来,中铝集团聚焦打造科技特强“新中铝”,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3+4+4+4”科技创新体系,系统部署三大规划,着力构建四大平台,重构四大专业研究院,聚焦四大底层逻辑,建立完善“1+8”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规划与运行体系,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越是艰难险阻之时,越要保持定力、辩证分析、综合施策,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中铝集团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克“卡脖子”问题,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寻求最优解,在集团全面掀起科技创新创效热潮,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具说服力:
——铝电解危废全量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产业化,铜铅锌冶炼攻克20余种有价金属元素提取关键技术,再生金属利用率连续提升。
——坚持“科技+资源”理念,成功打造深部2000米勘探技术体系;复杂氧硫混合铅锌矿分离技术、秘鲁铜钼分离技术、高硫高碳铝土矿可选技术实现突破,有力促进行业降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力建设智慧矿山,实现高海拔露天矿山混编队无人驾驶和远程遥控装矿。
——实现电解铝直流电耗的持续压降,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20%,建成新型连续炼铜示范生产线,树起全球有色金属绿色转型的“中铝标杆”。
——构建以生产制造基地为主体的成果应用转化平台,推进22家领域技术中心做深做精,制造基地工艺水平、成果转化率、产品迭代能力持续提升,近3年累计科技创效超60亿元。
——近3年,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数年均增长达10%,申请专利数同比翻番,有效专利总量首次突破万件。
走进中铝科学院实验室,实验台和仪器布置整洁、排列有序,从电化学工作站到复杂的透射电镜,各种精密仪器闪耀着理性而冷峻的科技锋芒,空气中弥漫着科技人员严谨细致的气息。
“我把每一段科研经历都当作提升自身材料研发能力的催化剂,我将持续在材料研究领域深耕,立志成为科技特强‘新中铝’的‘领跑者’。”中铝集团劳动模范、中铝科学院员工陈忠平说。
重温中铝集团科技工作者的故事,追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推动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是关键。中铝集团党组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选优建强三支人才队伍,结合国家“新八级”政策,完善五级技师聘任制度,构建“四层七级”人才技术职务体系,推进“1+8”科技创新体系落地见效,形成以战略核心科技人才为统领、40岁以下博士团队为骨干的科研人才队伍,科研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科研状态焕然一新。
“智能制造的‘诗和远方’无限美好,我们要在‘智’与‘造’的时代交融中,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催化剂,奋力谱写有色金属行业人工智能发展新篇章。”在有色金属行业“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会上,中铝集团向全体员工发出号召。
中铝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将数智“新中铝”建设作为打造“新中铝”的重要举措。“坤安”大模型包含百亿级有色金属行业数据和专业知识,全场景重塑有色金属地质勘探、矿产开采、冶炼加工、高端制造、再生利用等业务流程,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场景,赋能有色金属行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跨越山海
在战略保障维度构筑“双循环”防线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中铝集团加速推动资源勘探壮大接续产业,以“双循环”战略构筑起从地质勘探到高端制造的立体防线,稳固国内现有基地,打造海外战略要地,夯实资源压舱石,架设供给稳定器。“国内夯基、海外拓疆”——这一跨越山海的资源战略布局,推动中铝集团资源版图实现从单一向多元、从区域布局向全球配置的历史性跨越。
中铝集团创新构建资源保障体系,在顶层设计上,成立集团主要领导挂帅的矿产资源工作组,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一图一库一表”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梳理矿产资源产业底数,编制矿产资源地图、重点项目库、跟踪项目表及全国探矿权招拍挂信息表,实现资源地图动态跟踪、立体展示、清晰决策,为打造矿产资源特强“新中铝”提供有力支撑。在实施路径中,中铝集团组建中铝(雄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度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边部勘查增储接连取得突破,加快海外资源获取,储备规模质量持续提升,“资源粮仓”更加安全稳定。
中铝集团全力推动资源增储上产,持续提升国家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支撑保障能力。西藏金龙铜矿取得重大突破,项目开发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推动现有矿产资源高质量变现,2024年铝土矿产量同比提升3.5%;四川红泥坡铜矿等一批矿山建设项目加速推进,铜精矿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中铝集团推动海外资源布局优化,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推进全球资源配置。中铝几内亚博法矿保持连续稳产高产,实现国货国运;与几内亚比绍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建立中铝集团与“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勘查、规划、开发的新模式;与苏里南政府就铝土矿资源开发达成一致意见,加快推进资源获取;中铝秘鲁矿业创下高海拔矿山建设项目的奇迹,是全球前二十大在产铜矿山之一,开拓出积极履行国际公民责任的“中铝模式”样本;积极参与西芒杜铁矿项目建设开发,有效提升我国铁矿石战略安全保障能力。
中铝集团让“资源报国”的誓言化作守护国家战略金属命脉的钢铁长城,成功交出破解资源瓶颈的发展答案,以“双循环”重构战略格局。这一首跨越山海的资源交响乐,不仅奏响了“把饭碗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的时代强音,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锻造出坚不可摧的战略支柱,“中铝方案”正在定义着新时代资源开发的文明高度。
淬炼破局
在深化改革维度突破创新壁垒
面对“百年变局”与“改革深水区”的双重挑战,中铝集团以“系统思维、体系作战、制度流程支撑、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方法论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召开6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7次改革工作例会,8大方面114 项事项实行色带化管理、挂图作战、专项督办……近年来,中铝集团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制订实施“1+3+2”规划体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战略传导机制;构建“4+4+N+年度重点专项”战略规划执行体系,以规划、年度生产经营白皮书、全面预算管理、年度绩效考核分配四轮驱动,实现战略目标与经营行动无缝衔接;强化生产经营与财务指标双管控,构建极致经营新体系,推进产供运销研财高度一体化;深化组织体系改革,以“四定”工作为抓手,持续优化全级次企业职责职能、组织结构、定岗定员,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劳动效率;持续深化授权体系改革,项目投资、资本运作、科技研发、干部管理等核心业务实现精准授放权;推进全级次企业制度建设,形成“集团—经营单元—实体企业”一体贯通的制度体系;全面建成业财高度融合、数字化程度高的司库管理体系,得到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1+N”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合规经营成为核心竞争力,贸易、债务、境外投资等领域风险动态清零;所属10家单位跻身环境绩效A/B级行列,34座绿色矿山成为行业标杆,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中铝集团以改革破局、以创新开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交出优异答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的“铝业动能”。2024年,中铝集团超额完成预算挑战目标和国务院国资委考核指标,实现利润、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一利五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口径资产负债率创2011年以来最好水平。这份成绩不仅标注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企业的奋进足迹,更折射出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改革的智慧与担当。
向绿而兴
在生态环保维度绘就绿色转型华章
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发布《中铝集团新能源项目领跑铝行业低碳革命 》一文,报道了中铝集团以包头铝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牵引,打造践行“双碳”目标的央企标杆。绿水逶迤、青山相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是中铝集团的底色,“让有色更绿色、让世界更有色”更是中铝集团的铮铮誓言。
中铝集团正以“向绿而兴”的魄力,在绿色环保赛道上全速前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新中铝”,积极构建有色金属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推动生产方式低碳化、产品绿色化,优化能源结构,打造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新优势。
在中铝股份青海分公司,600千安电解铝生产线采用沈阳院自主开发的节能型SY600预焙阳极电解槽,是我国电解铝行业高效、节能、低污染的最新槽型,实现均衡、安全、高效、绿色生产。在氧化铝生产环节,中铝股份深入推进“两海”战略,依靠港口优势,建设广西华昇二期氧化铝项目,降低氧化铝产品综合能耗。
“我们全面推进氧化铝生产过程蒸汽的梯级利用和焙烧炉余热利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中铝股份广西华昇技术员介绍道。2024年,中铝股份加快绿色低碳数智化转型,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电解铝“三废”资源化利用率达25%,新增环境绩效A级企业3家,4家企业获评行业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
中国铜业的绿色变革与创新突破同样亮眼,将绿色低碳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4年,中国铜业“清存量、遏增量、求变量”取得明显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绿色成果。其中,驰宏综合利用通过开展能耗在线计量提升改造、建设用电负荷实时监控系统、错峰填谷优化用电节能等实践,在能效领跑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赤峰云铜“侧吹熔炼加多枪顶吹吹炼连续炼铜技术”入选有色金属行业十大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截至2024年底,中国铜业拥有6家国家级和6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绿色矿山,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能效“领跑者”,1家企业获评节水型企业,7家企业通过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16家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
在国际舞台,中铝几内亚铝土矿生态长廊广受赞誉,中铝秘鲁矿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为全球矿业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绿色是中铝集团最鲜明的发展底色,更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中铝集团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新改扩项目全部对照行业标杆企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建设。中铝环保助力突破兰坪低品位矿综合利用难题,内蒙古华云三期项目顺利推进,用硬核实力守牢生态红线。绿色转型更催生出澎湃动能,云铝文山“铝灰两段法污染治理及氧化铝回收技术”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中铝国际新增2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铝实践,展示出集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成效,绿色低碳也成为集团改革发展的新名片。
中铝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踏响铿锵足音,成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当晨光再次照亮集团的每一个角落,映照着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铝人正携手迈向更加壮阔的新征程。
这就是建设世界一流优秀有色金属集团的中铝答卷。
责任编辑:王彦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