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贵阳铝镁院(GAMI)闪亮品牌
2025年07月07日 16:38 7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袁赤
贵阳铝镁院设计的中铝集团第一个海外铝土矿的沿海基地——广西华昇氧化铝厂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有这样一家企业,她历经六十七载的风雨洗礼,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她就是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铝镁院”),作为中国铝镁行业的璀璨明珠,贵阳铝镁院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国内外市场上熠熠生辉,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为贵阳铝镁院加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冶炼科研设计研究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多年来,贵阳铝镁院以发展我国铝工业技术为己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科技引领,聚焦有色,发展海外,拓展民用”的战略方向,不断推动行业绿色数智高质量发展。
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科技创新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贵阳铝镁院围绕实施“十四五”发展战略、重大科技任务和“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通过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队伍,塑强贵阳铝镁(GAMI)品牌。
贵阳铝镁院积极打造“3+3+N”科技平台。“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铝冶炼智能运维技术研发及应用”“基于平衡铝流结构的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等11项成果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十四五”期间,贵阳铝镁院共获得省部级奖项60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4项;主持参与标准编制35项,申请发明专利175项。参与《有色金属工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编制工作,“智能铝电解多功能机组核心装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纳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构建了“AI+BIM+智慧工厂+双碳”技术模板,稳步推进数字化交付和智慧工厂建设。贵阳铝镁院设计的云南神火电解铝5G智慧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全连接工厂试点”,获得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标杆赛金奖,2023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授予有色系统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贵阳铝镁院坚定不移实施以专利申报为载体的知识产权战略,截至目前,累计申报专利3650项,获授权专利2961件,其中,发明专利619件,专利申报在全国两万多家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形成成果和专有技术60余项;获得200余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3项,二等奖63项,优秀专利奖3项;组织标准编制72项,其中,主编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5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33项,团体标准13项,企业标准1项。贵阳铝镁院先后荣获中国勘察设计行业“十佳自主技术创新企业”称号,成为第二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以排名第一入选“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贵阳铝镁院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曾在贵州省科技大会上受到时任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的高度肯定。
协调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贵阳铝镁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发展各环节,以坚强政治保障凝聚和协调发展合力。聚焦重难点项目、课题,持续抓好“两带两创”项目活动,平均每年开展“党组织带党员创效”和“党员带群众创新”20余项,党员覆盖率100%,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设计、科研重点任务推进中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联建激活“红色引擎”,构建“党建+业务”双轮驱动,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等领域结出丰硕成果。贵阳铝镁院党委与四川启明星铝业党委联合攻关“电解铝节能及环保绩效升级改造项目”,倾力打造铝行业升级改造的标杆示范工程;与遵义铝业党委联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建双赢;与广西强强炭素、六冶党委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融合”联建共建,将“强强60万吨碳基新材料EPC总承包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赋能炭素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贵阳铝镁院先后承担完成国内外各类工程设计1000余项,业绩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设计金、银奖共50项,省部级奖300余项。
贵阳铝镁院设计的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90万吨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2023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授予“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绿色 为高质量发展擦亮底色
贵阳铝镁院聚焦中铝集团“四个特强”要求,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积极引领行业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态文明理念,专注智慧工厂、绿色环保、节能降耗。贵阳铝镁院设计的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200万吨氧化铝项目,在绿色低碳高质量氧化铝项目数智化建设实践中取得突破性成果,通过数智化技术集成与绿色节能工艺创新,实现氧化铝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与能源资源高效循环,成为我国铝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示范样本;研发的铝电解槽智能打壳下料控制技术,以“槽控大脑”技术架构破解行业“卡堵”世界级难题,推动铝电解生产从传统经验型向智慧化转型,在国内外30余家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全球铝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开发的“基于钛-镁联合生产工艺的多极性镁电解槽技术开发及应用”,在攀钢集团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遵义钛业有限公司等7家行业“龙头”企业规模化应用验证,为海绵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有色金属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范本;依托深厚的炭素材料技术积淀,将智能智造基因注入负极材料领域,以“技术+EPC”模式推动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向智能化、低碳化升级;将光伏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耦合,创新研发“光伏发电直流接入电解铝生产用电系统技术”,让光伏能源直接赋能高耗能产业,开启“新能源+重工业”的低碳转型先河;自主研发的尾气脱硫技术、PM2.5控制技术与装备、气浮加反渗透回用等技术,实现铝工业污染物超低排放和污废水零排放,擦亮贵阳铝镁院净化技术品牌。贵阳铝镁院加速数智化赋能,推动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不断推进传统设计向数字化交付转型,推进工程设计向工业服务转型,推进传统设计院向国际化科技公司转型。
开放 为高质量发展拓宽道路
自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来,贵阳铝镁院开拓海外业务的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合同金额超过20亿美元,不断发出“铝镁声音”,贡献“铝镁智慧”,成为共建“一带一路”轻金属冶炼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2002年底,贵阳铝镁院与印度BALCO公司签订了年产24.5万吨电解铝项目技术转让和设计合同,该项目被评为“中国有色行业改革开放30年来30件大事之一”,标志着欧美国家垄断电解铝技术的格局成为历史,是中国向国外输出电解铝技术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技术出口不仅为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成套炼铝设备和输出劳务出口创汇提供了条件,带动贵州多家大中型企业进入海外市场。2018年,贵阳铝镁院成功与全球最大的石油焦生产商RainCarbon集团签署了罐式炉设计及供货合同,在国际石油焦煅烧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2022年,签订力拓加铝魁北克600kA技术服务和韩国浦项钢铁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打开北美及东亚高端市场;2023年,签订了中亚市场阳极组装项目EP合同;2024年4月,设计的印尼华青铝业100万吨电解铝项目实现通电焙烧,标志着首次成功将中国500kA电解技术输出海外。今年以来,连续签订了数个中亚及非洲氧化铝项目的可研咨询以及工程设计项目合同,标志着贵阳铝镁院氧化铝技术得到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认可。贵阳铝镁院坚定实施“科技+国际”战略,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以技术创新新优势打造新质生产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海外合同占比超过70%。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文公告30家国家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企业,贵阳铝镁院是贵州省唯一上榜企业。
共享 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和谐
贵阳铝镁院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企业与职工、地方发展、社会责任紧密相连,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和谐而动人的色彩。以“科改行动”为契机,2024年贵阳铝镁院从优化调整机构设置、精简人员岗位配置、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加大薪酬分配激励的市场化接轨、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营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努力构建企业与职工事业共同体,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企业的发展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真正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生共赢;立足地方,服务“省之大计”,贵阳铝镁院积极投入“富矿精开”战略实施,以强大技术创新突破“精开”制约点,设计建成世界首个完全以高硫铝土矿为目标矿石的贵州务正道100万吨氧化铝项目示范工程,走出一条高硫铝土矿经济利用的“贵州路线”;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贵阳铝镁院在乡村振兴一线,连续8年帮扶贵州施秉县金坑村,投入资金超200万元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分红,获“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殊荣;2025年,以扎实的创建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顺利通过评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工会和团组织积极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坚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营造企业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陈才荣、傅军、杨朝红等3位“全国劳动模范”和数十位省部级劳模、劳动奖章获得者,激励着每一位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提升职工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进而自主创新的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中间加料预焙阳极电解槽——186kA电解槽技术,到500kA电解铝技术输出赢得国际赞誉,是贵阳铝镁院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的初心和使命。六十七载,对于贵阳铝镁院来说,是一段充满奋斗与荣耀的历程,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贵阳铝镁院将继续秉承“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坚定“科技+国际”的战略定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征程中,与国内外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史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