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的辉煌历程与未来展望

2025年07月07日 16:32 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意大利维斯梅港电解铝项目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5年,《中国有色金属报》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重要时刻。四十个春秋,《中国有色金属报》始终如一地记录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轨迹,见证了行业的每一次飞跃与变革。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一员,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院”)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自己的辉煌篇章。值此《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们满怀激情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见证沈阳院与有色金属工业并肩前行的辉煌历程。

开基立业 从0到1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之初,设计力量薄弱,国家百废待兴。在这样的背景下,沈阳院的前身——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土木建筑设计公司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设计企业。

沈阳院建院时办公楼(哈尔滨)
沈阳院建院时办公楼(哈尔滨)

建院之初,沈阳院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面对人员短缺、经验匮乏的困境,完成了土建工程百余项,承担了工厂厂房、学校、医院等10余万平方米的工程设计任务。随后,随着国家战略的需要,沈阳院的业务从土木建筑设计向有色冶金工业设计转变,先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个电解铝厂——抚顺铝厂、第一个氧化铝厂——山东铝厂等一系列“第一”的工程项目。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沈阳院的工程师们用算盘计算数据,用铅笔绘制蓝图,硬是在荒原上建起了新中国的首批工业地标,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八女子测量队

在沈阳院的众多奋斗者中,“三八女子测量队”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测量队。这支由31位年轻女员工组成的队伍,在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完成了新中国众多重点工程的测量工作,创造了女子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先河,开启了新中国“三八”格式命名,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她们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成为新中国妇女解放和奋斗的象征。

此外,沈阳院还是铝工业人才的孵化摇篮。从这里走出了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原重工业部部长王鹤寿等一大批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院为全国各大部委、有色院以及勘察、地质等各类院所输送了专家人才5000余名,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蓄势腾飞 从小到大的飞跃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优先发展铝”的方针指引,沈阳院迎来了技术自主化与国际化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沈阳院以“科技支撑作先导”为核心战略,主导了多项国家重大铝工业项目的设计与技术突破,奠定了中国铝工业现代化的基础。

在山西铝厂一期工程中,沈阳院总结山东铝厂烧结法技术成果,创新应用二段深度脱硅与流态化焙烧氧化铝技术,使氧化铝总回收率达89.5%,产品一级品率和二级品率实现100%。在山西铝厂二期工程中,混合联合法工艺的采用使产能提升至120万吨,成为当时国内最大氧化铝生产基地,标志着中国氧化铝生产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在电解铝技术方面,沈阳院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1991年,在包头铝厂扩建工程中,沈阳院首次大规模应用135kA大型中间下料预焙电解槽技术,并自主研发多功能电解联合机组、110kV直降硅整流装置等核心装备。该项目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标志着中国电解铝技术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在这一时期,沈阳院涌现出了一批像李锦莲这样的优秀工程师。李锦莲带领团队攻克山西铝厂氧化铝试车难题,面对复杂工艺和设备,连续奋战三天两夜仅休息10小时,最终发现二氧化碳浓度不足的症结,让新中国又一座铝工业基地成功投产。当人们称赞她的关键作用时,她却谦逊地说:“这是全院多专业协作的集体创作,个人作用微不足道。”这份谦逊与担当,恰如放马滩上绽放的“金达莱”,为中国铝工业发展注入持久芬芳。

全球领跑 从大到强的跨越

进入新世纪以来,沈阳院继续秉承“以一为基,勇争第一”的价值追求,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在电解铝技术领域,沈阳院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面对电解铝行业预焙槽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沈阳院电解团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上了“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他们先后开发出320kA、350kA、420kA、500kA铝电解槽,并在2013年首次在国内成功进行600kA超大型电解槽工业实验,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该项目通过验收和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14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沈阳院打赢了600kA电解槽的登顶之战,让中国铝电解技术站在世界之巅!

2017年,在印尼国家铝业公司电解铝技术优化升级项目全球招标中,沈阳院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以3台槽子在技术指标行业领先、投资成本显著优化的卓越性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SY系列铝电解槽技术的全球竞争力,也为中国铝工业技术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赞誉。

面对“双碳”目标,沈阳院节能环保研究所研发团队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刻苦攻关,突破传统脱硫技术的设计思维壁垒,研发成功“超细液滴卧式脱硫系统”。该技术能够在实现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现行最严格的超低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节能减排,与传统湿法脱硫技术相比能耗降低35%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云南、青海、河南等地项目中投入使用,对于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与持续压减企业能耗成本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沈阳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欧洲等区域打造标杆工程。越南仁基氧化铝项目首创中国氧化铝成套技术境外输出先河,攻克热带气候与复杂地质挑战,实现62项性能指标全优,获得“鲁班奖”殊荣;意大利维斯梅港电解铝项目则突破欧美技术壁垒,以自主电解槽技术打开欧盟市场,树立中国高端制造新标杆。这些实践彰显了中国铝工业的技术硬实力,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望未来 共铸行业新辉煌

在沈阳院的档案室里,25万卷60余万册技术图纸静静陈列。这里收录了新中国氧化铝、电解铝等众多“第一厂”设计建设资料,完整翔实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铝工业技术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主、从追赶到超越的辉煌历程。这些图纸不仅是技术的见证,更是沈阳院人精神的传承。

2024年11月2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主办、中铝集团承办的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矿业行业)名录发布活动在京举行,沈阳院新中国铝工业技术发展图纸档案入选。这是沈阳院开展“文化浸润”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又一成果。同时,沈阳院还为历史插上了数智的“翅膀”,开发了铝工业系列数字化建造智能应用。这些应用让铝工业文化变得可感知、可体验、可传递,极大地拓展了铝工业文化的传播推广渠道,使工业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望未来,沈阳院将继续以“马路湾精神”为火炬,践行“科技+国际”战略,在建设世界一流轻金属工程公司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工业传奇。沈阳院将聚焦“四个提高”,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数智化发展,围绕轻金属工艺技术和装备、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数字化建设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创新,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技术支撑。同时,沈阳院还将锚定“四个特强”,巩固“铝”、拥抱“镁”、挖掘“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协同和支持,加快核心技术开发和重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不断引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进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沈阳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在《中国有色金属报》等媒体的见证与支持下,沈阳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越南仁基氧化铝项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