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云岭铸剑 四十载改革扬帆——昆明有色院改革发展纪实
2025年07月07日 16:24 6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陈馨
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有色院”)以七秩春秋的深厚积淀、不懈奋斗,书写了一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恢弘史诗。自1984年市场化改革大幕拉开的40年来,昆明有色院以“改革破局、创新驱动、转型跨越”的奋进姿态,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了从西南边陲设计院到国际化工程技术服务商的蜕变。这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奋斗长卷,既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崛起的微观缩影,更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以山河为纸、以匠心为笔绘就的壮美画卷。
改革破局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潮头的转型之路
公司的老职工常说,昆明有色院的故事要从“万里送技术”说起。1953年,当中央重工业部一纸令下,一群揣着罗盘和图纸的年轻人从东北成建制南下,在昆明宝善街200号成立了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西南分局设计公司。那时的办公桌上,东川铜矿的勘探草图与个旧锡矿的地质样本并排摆放,窗外是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滚滚热潮。
1955年,西南有色局设计公司资料科同志在个旧合影
从建院初期至1964年,昆明有色院肩负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相继完成了东川烂泥坪采选厂、易门里士矿山、云锡松树脚硫化矿采选厂、墨江镍矿、元江钢矿等多个重要设计项目。1965年,云锡公司的云锡松树脚硫化矿(采选1500吨/日)建成投产,开创了西南地区工业设计的先河,古老锡都焕发青春。在艰苦岁月里,设计团队在工棚里描绘四川会东铅锌冶炼厂的图纸,为援越项目古定砂铬矿采选厂提供了技术支援,用扁担挑着仪器在异国山岭间踏出友谊之路。那段峥嵘岁月,锤炼出昆明有色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神,成为昆明有色院最宝贵的财富。
1979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昆明有色院进行了设计勘察业务分离的机构改革。1980年,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费由国家拨款转向自收自支,昆明有色院老院长韦思超在职工大会上说:“国家不拨款了,咱们得自己挣饭吃!”昆明有色院迈出了市场化第一步。1984年,华昆工程承包公司成立,成为全国首批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单位,先后签订了“水钢三号烧结机改造大修工程总承包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实现从单一设计向综合服务商的关键转型,完成了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历史性跨越。
20世纪70年代初,设计组同志在大渡河边合影
1984年,昆明有色院已从初创时的勘察设计小队,发展为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区域性骨干设计院,为后续40年的腾飞奠定了体制基础与人才储备。
改革创新
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的蝶变之路
自1984年以来,昆明有色院紧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实现了从传统设计院向现代化科技型企业的华丽转身。在设计、研发、工程总承包等核心业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见证、推动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蓬勃发展。
昆明有色院的核心业务涵盖矿山工程、冶金化工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工程总承包、电气自动化、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以及信息化服务。70余年来,昆明有色院先后完成工程咨询设计项目8000余项,电气自动化工程1000余项,工程造价250多项,累计投资250余亿元。这些项目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多项工程设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昆明有色院不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通过承接、完成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标志性项目,昆明有色院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现代化建设、产业升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在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高效冶金工艺、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走进昆明有色院的档案库,大红山铁矿和大红山铜矿的设计蓝图占满了整整两架密集柜——这两个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设计的矿山,如兰坪铅锌矿一样,贯穿了昆明有色院三代人的设计生涯。以余南中大师为核心的工程师们在海拔2000米的矿区搭起临时指挥部,翻山越岭艰苦奋战,将超前的采矿理念融入设计方案。如今,大红山铁矿和大红山铜矿在开采技术、资源利用、绿色环保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同类矿山提供了重要借鉴,开创绿色矿山新范式,是地下超大型复杂矿山的标杆。在兰坪铅锌矿项目中,面对高海拔与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选矿难题,昆明有色院技术团队扎根现场,经过无数次的论证,遴选出适用于当地的低温浮选工艺,不仅大幅提升了铅锌矿的选矿回收率,还降低了能耗与环境污染,被广泛应用于行业内,成为解决同类难题的标杆方案,推动了兰坪铅锌矿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高效转化。
鹤庆北衙金矿大型排土机
在鹤庆北衙铁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采选技改扩建工程里,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属多金属矿,难采难选,设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从2013年5月开始,黄兴益带领团队负责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为攻克难题,该团队耗费大量精力采用先进矿床数学模型软件建立了精准的矿床模型,为储量计算与地质图件绘制提供了可靠依据;运用先进的三维数值分析软件进行岩石力学专题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露天、坑下开拓方案及采矿工艺与设备配置。2016年7月,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项目设计终稿完成,为北衙矿业的高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传统金属到稀贵金属、从矿山设计到生态修复,昆明有色院40多个专业、20余项资质证书的背后,是8000多个项目堆起的技术高原,是设计产品优良率超93%的质量堡垒。昆明市煤气工程、广州白云山旅游索道等跨行业项目,展现了昆明有色院从工业设计向城市建设的服务拓展能力。
“搞科研就得像矿工挖矿,认准一个点就往下扎。”昆明有色院科研设计团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们以“极致专业”为追求,将矿冶体系的深度与广度推向新高度。在科研攻坚的征途上,昆明有色院聚焦深地开采、生态修复、固废处置、低品位资源利用、数字化交付等前沿领域,以“高原高陡矿山边坡安全调控及生态修复”等3项国际领先技术为标杆,斩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行业优秀工程咨询与设计奖。
从组织架构到技术布局,昆明有色院以“生态修复”为突破口,成立尾矿与生态修复工程设计院,将绿色基因融入矿山血脉。在大型超大型矿山、低温高海拔作业、高温高压深井开采、智能绿色矿山等领域,核心技术如春笋般破土而出;在尾矿处理技术方面,凭借固废填埋场设计、浆体高效输送、尾矿资源化利用等创新成果,跻身国际一流之列。
40年来,昆明有色院始终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同频共振,从技术追随者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其发展轨迹深刻印证了我国从“有色大国”向“有色强国”的蜕变。
昆明有色院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优质工程、科技进步成果奖等5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0余件,主编及参编国家标准30余部。昆明有色院主编的《锡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架空索道工程技术标准(修编)》等3部国家标准于2020年正式实施,《有色金属工业总图规划及运输设计标准》GB50544-2022成为行业规范。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昆明有色院参与编制3部国家标准中译英版本,将中国技术标准推向世界舞台。2024年,昆明有色院研发投入3764万元,投入强度达9.18%,全年新申请专利54项、获得授权22件,6项核心技术入选中铝集团科技成果转化目录,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达1.88亿元。从技术应用到标准制定,昆明有色院正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
翻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史,昆明有色院的印记随处可见。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设计收费制,昆明有色院第一批吃下企业化管理的“螃蟹”;2000年后,行业呼唤绿色转型,昆明有色院率先成立生态修复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老挝铝土矿、几内亚铁矿的工地上,也留下了昆明有色院人的探索足迹。
在昆明有色院的展厅里,1985年的手绘矿区规划图与2024年的三维模型并排陈列,从东川铜矿的勘探火把到智能矿山的数字之光,这种时空对话恰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从传统勘探到智慧矿山跨越的最佳印证。作为国家有色行业“八大设计院”之一,昆明有色院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潮头,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迈进。
转型发展
融入中铝集团的战略升级
2018年,昆明有色院随云南冶金集团并入中国铜业。2018年,央地合作进一步加强,昆明有色院正式进入中铝集团。这一战略整合成为昆明有色院迈向国际化的关键转折点。依托中铝集团“矿产资源特强”战略,昆明有色院加速“科技+国际”双轮驱动,在业务架构、市场布局、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升级。
昆明有色院确立了“1+1+X”业务架构,以工程咨询设计为基石,以工程总承包为引擎,重点拓展绿色矿山、绿色冶炼、绿色建筑、绿色环境四大板块。2022年,昆明有色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通过“五项提升行动”深化改革,当年海外合同额达303.44万美元,同比增长266%,业务覆盖老挝铝土矿、几内亚铁矿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昆明有色院打造“5G+智慧选厂”“数字孪生矿山”等创新场景。红泥坡铜矿数字化交付项目实现全专业三维设计,金鼎锌业露天矿山通过数字化管控使生产效率提升。2024年,“高原高陡矿山边坡安全调控及生态修复”等3项技术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在管理上,昆明有色院优化管理人员编制,对现有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方式,逐步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在资本运作方面,昆明有色院完成了九乡索道公司清算注销,妥善解决代职工持股问题,推进参股企业中慧能源股权转让、正达小贷公司清算注销,“两非”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强化“两金”管理,有效监控应收账款风险,成功回收困难款项,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在党的建设方面,昆明有色院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形成“1135+”党建融合创新做法,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健全责任体系,强化监督,筑牢廉洁风险红线。
昆明有色院秉承“科技+国际”的战略规划,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矿业工程技术企业”。这种追求卓越的企业愿景塑造了“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善于突破的开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昆明有色院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展望
锚定“双一流”目标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昆明有色院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矿业工程技术企业”为愿景,制订了“14321”“十五五”总体规划,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
昆明有色院将优化“1+3+1”业务区域布局,“深耕云南、拓展川藏贵桂西北、布局海外”;通过“科技研发、人才建设、两化机制”三大支撑,力争到2030年新签合同额达20亿元、利润总额1亿元;在技术创新上,聚焦深地开采、生态修复、数字化交付等前沿领域,打造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顺应“双碳”目标,昆明有色院将加速布局新能源材料、固废资源化等领域,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实现绿色转型;在智能化方面,以科汇电气为依托,向数字矿山、智能装备集成转型,助力行业实现“无人矿山”“智能工厂”的愿景。2025年,昆明有色院将启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专项工作,确保重点项目100%实现数字化交付。
作为国有科技型企业,昆明有色院将始终牢记“工业报国”初心,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无论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助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昆明有色院将以技术优势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昆明方案”。
70年前,那批揣着罗盘的年轻人或许想不到,当年在木板房里画出的线条,如今已成为支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脊梁。当“双碳”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吹响,这家从红土高原走出来的企业,正用新的图纸,在更辽阔的天地间,续写属于中国有色人的新传奇。
站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的节点上,昆明有色院正风华正茂,蓄势待发。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昆明有色院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追求、务实的行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昆明有色院必将续写更加华丽的篇章,与《中国有色金属报》一道,共同见证并铸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下一个辉煌!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