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从区域先锋到行业标杆的跨越之路

2025年07月07日 14:36 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阳极板入槽

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璀璨版图中,江苏张家港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强劲的经济活力备受瞩目。坐落于扬子江畔的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作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余年来从一座地方铜精炼工厂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

创业维艰:在长江之畔播下希望的种子

199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铜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正式成立。彼时,这片土地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但联合铜业的创业者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创业之旅。

联合铜业成立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基建工程浩大,环境艰苦,但第一批创业者们毫无退缩。他们分别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和安徽省铜陵市新招了300余名员工,安排到金昌冶炼厂和芜湖冶炼厂实习,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培养了第一批骨干员工。1997年6月28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随着阳极炉竣工,时任联合铜业经理的高方胜将燃烧的火把投进阳极炉中,熊熊火焰骤然升起,标志着一期工程试生产正式拉开帷幕。截至1997年底,一期工程共生产合格电解铜6000余吨,优质品率达到97%,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创业过程中,联合铜业领导层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该公司积极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苹果树结梨子”的转基因嫁接理论,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几十年积累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为基础,剔除国有企业繁琐的条条框框,灵活嫁接以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苏南沿海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推动实现内部管理的变革。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产能升级:在市场浪潮中勇立潮头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联合铜业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果断推进产能升级。从1999年—2005年,短短6年时间里,该公司电解系统从二期到四期工程扩建,投资8000余万元,电解铜年生产能力由1.5万吨增加至15万吨,产值从不到5亿元增加至近35亿元。这一系列的数据背后,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在产能升级的过程中,该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1997年,公司的主导产品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注册,为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打开了广阔空间;1999年,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

该公司深入实施目标管理,建立质量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启动操作标准化、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认真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和制度健全质量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抓好物资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检查与监督,严格执行质量考核与奖惩办法,使公司上下形成了“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共同理念。

为了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铜产品的需求,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工艺改造提升,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合作开发的蒸汽再压缩技术(MVR)替代传统的真空蒸发技术,年节约能源成本超过300万元,此项技术在净液工序的硫酸铜生产上的成功应用在铜冶炼行业尚属首家。

市场拓展:在全球化竞争中谋篇布局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联合铜业积极拓展市场,构建了多元化的销售网络,深入研判市场,加强产品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市场,根据形势变化,探索期现结合,规避风险操作。

在销售方法上,该公司采取积极稳健的期货交易手段,抓住升水主线,积极构建销售网络,以长单稳健、现货灵活、内外销结合、期现联动的思路开展铜及贵金属销售,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该公司积极开拓新的原料渠道,形成全国性原料供应网络,利用自营进出口权,做好废杂铜进口业务,提升企业的原料保障能力。同时,该公司立足江浙沪铜产品市场,强力辐射周边及华北市场,并与国外贸易商开展了贸易代理业务,探索贸易代理和阴极铜出口业务。通过这些举措,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针对公司产业链不完善的现状,联合铜业人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忧患意识,通过上下游合作、代理进口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原料客户的开发力度;在电解铜产能不断提升的形势下,业务拓展至全国各地;在营销策略上,始终贯彻实施“抓大不放小”的营销理念,着力构建“大客户群”格局,形成相对稳定的营销网络。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开拓国外原料市场,与中色国贸合作开发了国外订制阳极板业务,为满足电解系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障。

绿色转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作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联合铜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打响了“绿色环保”攻坚战,加大环保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从2014年开始,该公司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攻关的力度,通过对阳极炉炉体结构进行优化,单炉和日产量提升一倍以上,新投入运行的阳极炉燃烧阀组保证阳极炉烟气、氧气实现在线控制,提高了阳极炉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这不仅大幅改善了现场环境和环保效果,还显著提高了岗位员工的劳动效率。2015年,该公司冶炼阳极炉采用“重油+全氧”技术,这是国内首次在铜冶炼行业上应用,使烟气排放量下降约60%。

2018年,该公司2号阳极炉重油改天然气技改顺利产出第一炉铜水,标志着阳极炉油改气升级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该公司又按照张家港市的防污减排要求,对3台阳极炉的“油改气”环保升级进行了改造,全面进入使用清洁能源的时代;果断废除4台燃煤锅炉,将生产供热系统改由沙洲电力公司余热供汽;通过厂区循环水系统改造,实现了生产水和生活水的闭路循环,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以上,实现污水“零排放”。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实施大小技改项目100多个、环保项目30多个,先后完成了阳极炉精炼尾气脱硫、蒸汽再压缩技术(MVR)、精炼尾气脱硫电除雾等一批在行业内技术含量较高的环保节能示范项目。这些举措不仅使公司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符合铜、铅、锌行业准入规范条件企业和有色冶炼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其能源体系建设也成为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标杆。

智能升级:在科技浪潮中引领潮流

在数字化时代,联合铜业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加快推进电解系统智能升级改造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大对行业先进企业前沿技术动态的了解,先后邀请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和铜陵有色、中国瑞林装备等设计研究院的设备技术专家,多次开展技术交流对接,为后续实施机器代人、智能化升级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电解一系统一、二期和三、四期智能化升级改造,并投入正常运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此外,PC电解双吊功能改造和质计业务、化验信息管理项目均已完成。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该公司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荣誉加身:在行业发展中铸就辉煌

多年来,联合铜业凭借卓越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赢得了众多荣誉,“铜冠”牌阴极铜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高纯铜率达95%以上,产品畅销江浙沪地区,成为中国名牌产品。

2022年4月,该公司电解一班荣获2022年苏州市工人先锋号;2024年,位列张家港市百强骨干企业第58位;同年,荣获江苏扬子江冶金工业园2024年度“产值贡献奖”,生产阴极铜28.72万吨,营业收入196.7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合铜业将以建设智能化工厂为目标,以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为发力点,进一步加快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该公司将围绕“强链、延链、补链”的思路,精心谋划“十五五”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和区位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做强做精阴极铜品牌,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核心竞争力整体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联合铜业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壮丽画卷中绘就更加绚丽的色彩。

公司全景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