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 30年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卓越之旅
2025年07月07日 14:30 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张川
在河南济源这片热土上,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集团”)已经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从成立之初的一家村办小公司,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国500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全国能效领跑者、全国水效领跑者,金利集团的每一步成长都彰显着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2024年,金利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93亿元,利税20.01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处于同行业领先位次,再次证明了其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先地位。
金利集团成立于1995年,从金利来冶炼厂发展到现在的金利集团,已拥有金利金锌、聚鑫资源、金利金鸿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0余家,占地面积1800亩,现有员工5000余人,是集矿山采选、铅锌联产、综合回收、国际贸易、新材料等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金利集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氧气底吹炉氧化-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电解精炼”生产线2条,“再生及含铅固废侧吹还原-电解精炼”生产线两条,年处理量60万吨废旧电池拆解系统4套,电解锌生产线1条,贵金属生产线1条;主要产品生产规模居行业前列,具备年产铅锭60万吨、锌锭20万吨、黄金10吨、白银2000吨的能力。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头部企业,金利集团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起点,锚定技术前沿,坚持绿色发展,以“排头兵”姿态攻克行业多项“卡脖子”难题,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30年来,该公司董事长成全明带领企业职工,先后经历了4次大规模技术革新。从烧结锅到烧结机,再到富氧底吹炉和液态高铅渣侧吹直接还原炉,通过一系列高新技术应用,该公司从单一的铅冶炼发展到现在以原生、再生、综合回收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质量与技术水平质的飞跃。
电解铅生产线
目前,金利集团拥有省级科研中心及专业的研发团队,现已获得国家专利207项。其中,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主研发的纯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工艺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鉴定,一步直接熔炼再生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处理铅阳极泥、铜浮渣、含锑杂料生产粗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解锌自动化生产线
今年5月底,金利集团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火法炼锌技术项目顺利通过设计论证评审,并进行了产业化示范项目签约。该项技术属于国际首创,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少、能耗低、无危废渣污染、产品质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等显著优势,较传统锌冶炼可降低能耗约30%。该项技术的环保效益尤为突出,污染物排放量可减少40%以上,真正从源头破解了湿法工艺的固废处置难题。
大数据监控中心
绿色发展 打造循环经济
金利集团将“绿色金利、循环利用、再生发展、奉献社会”作为企业发展使命,坚持做好主业,持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集团污染源实现在线自动监控,率先实现超低排放,各项排放指标远低于“2+26”城市执行的特别排放标准和省控标准。通过河南省环保厅重点行业绿色发展评价和第六轮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废旧铅酸电池综合回收
济源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品位原生资源越发稀缺,要想持续发展,突显竞争优势,再生循环发展将是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及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达到一定年限的废铅酸蓄电池开始逐步淘汰并进入再生资源市场。远见卓识的成全明提前布局,将这些废旧资源变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经过几年的发展,金利集团循环利用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4条废旧蓄电池综合环保回收生产线,通过理论实践及技术工程等方面的不断对接和创新,企业年处理量已经达到60万吨,所有生产过程实施封闭式处置,最终实现了资源高效回收利用。
锌合金分厂
近年来,金利集团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依托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装备,打造原生、再生、综合回收的“循环发展”模式。在生产中建立互补系统,实现铅锌联产,推动各类物料从单一式处置向系统化、流程化、资源化、市场化的可循环应用转变,提取回收金、银、锑、铋等有价金属,实现了将生产废料变为生产原料,整个生产线形成闭环循环,走出了一条低碳化、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年产铅锭60万吨、锌锭20万吨、黄金10吨、白银2000吨、硫酸80万吨、次氧化锌5万吨、冰铜2万吨、三氧化二锑4万吨、七水硫酸锌1万吨、精铋4000吨、精镉1000吨、碲锭100吨、锡锭200吨的生产能力。
人才兴企 产学研推动技术升级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金利集团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通过全职、合作、委培、外引等多种人才引进模式,确保人才队伍质量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师带徒等形式,壮大企业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立了从基层员工到班组长再到管理人员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集团在科研领域先后投入近亿元,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同时,连续十余年定期组织科技管理人员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目前,该公司已经建立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金利集团聚焦关键环节,力争提高质量和成效,“再生资源联盟再生资源富氧熔池熔炼技术创新中心”“再生资源联盟理事单位”“河南金利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相继揭牌成立。在成全明看来,只有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前沿技术,才拥有行业话语权。2017年,金利集团科技信息化研发实验中心落成,该公司有了自己的研发实验中心,人才不仅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企业还能从事高质量的基础研究。
不忘初心 践行民企担当
金利集团始终坚守“不忘初心,反哺桑梓”的宗旨,致力于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造福乡里。从出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到参与脱贫攻坚帮扶结对贫困村;从扶贫济困,到捐资助学;从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到援助抗洪救灾,累计捐资捐助超过6700万元。2021年8月,该公司专门成立了“金利乡村振兴专项爱心基金”,该基金围绕周边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助老助学助困等多方面开展公益活动,目前,已定向捐款3886万元。
金利集团员工赴中国人民大学培训
2024年,金利集团在持续稳固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周边村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并深化了对帮扶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全年捐助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公司对承留镇周边村进行了美化绿化工程,捐赠金额700余万元,对周边村庄的学校进行了捐赠,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金利集团还特别关注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定向捐赠的方式,每年为济源一中的优秀教师和学生捐助20万元。此外,该公司每年资助承留镇南勋村老年协会,解决7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慰问、有病老人的看望费用、经济困难老人的资助以及老年协会的办公费用等问题。此外,该公司还承担了村民的有线电视费和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等。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体现了金利集团对教育事业和老年群体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未来,金利集团将继续秉承“产业富民”这一理念,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一路走来,30年筚路蓝缕,金利人把“传奇”写在了济源这片热土上,金利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有色金属行业奋斗的缩影。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行业领军者,该公司以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行业的尊重。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金利集团将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着实现千亿目标,打造“百年金利”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