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取得较大勘探突破 河南发恩德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

2025年07月07日 13:38 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公司尾矿库全景

4月20日上午,在河南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由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希尔威”)旗舰矿山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发恩德”)捐赠的“冯锐银矿”珍贵矿物标本,为河南自然博物馆馆藏再添一名“重磅成员”。该标本为首次面世,且银含量极高,在金属资源开发和矿物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冯锐银矿”是希尔威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团队在河南发恩德洛宁蒿坪沟矿区开展矿物学研究时,首次识别的一种新型富银矿物,以希尔威董事长、CEO冯锐博士名字命名,并于1月13日得到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批准。

“冯锐银矿”是河南省第11个获得国际认可的新矿物,对河南发恩德后续银矿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发现,是该公司近年来围绕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通过投入大量勘探,在地质找矿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银、金矿勘探再获突破

洛宁县位于豫西熊耳山银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是我国银金矿重要生产区和重点找矿靶区,河南发恩德便坐落于此。

地心藏银韵,开采绽光华。成立于2004年8月的河南发恩德,重点业务便是立足豫西地区开展以铅锌银矿为主的地质勘查与开发运营。经过20年的稳健发展,已成长为中国最主要的白银和铅锌生产商之一,连续多年入围“中国白银产量十强”,不断为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白银原材料。

dji_0045
河南发恩德办公楼

作为一家资源型企业,如何保证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河南发恩德深谙“手有余粮心中不慌”的道理。该公司地质团队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围绕地质增储全面梳理问题风险,大胆提出对策、措施,推进地质找矿工作走深走实。

“2004—2024年,公司累计完成钻探265万米,坑探超85万米。2025年,计划完成钻探超25万米,坑探近7万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就矿找矿、边生产边勘探的技术优势,将科学找矿理念付诸实践,在生产矿山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河南发恩德地质勘探部长史海松介绍,地质团队通过在已回采但由于局部品位变化而停采的采场上下部布置钻探,通过实施加密钻、空白区及高品位见矿点加大探矿以及对新发现金矿脉补充钻探等举措,不仅盘活了存量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万吨采掘比,还显著增加了原有银铅锌矿脉的资源量,并发现了多条铜金矿脉和浅部矿脉。

井下

其中,龙门西沟金矿勘查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陆续发现了LM50、LM52、LM53、LM22 以及LM28等多条缓倾斜铜金矿脉,预计可探获金资源量50~100吨。另外,在重新启动铁炉坪-龙门银铅矿浅部找矿和见矿矿脉深部找矿详查的工作中,发现并探明了大量的高银矿脉,预计可探获矿石量950余万吨,银1700余吨,铅锌近25万吨。该区域是目前该公司探寻高(铜)金、银矿的主攻靶区。在沙沟以及蒿坪沟矿区投入的找矿行动,也同样收获颇丰。

2024河南铁炉坪井下矿脉1
河南铁炉坪井下矿脉

在矿脉外围增加勘查工程也是下一步扩大资源量的有效途径。随着后续对洛宁矿区西沟和铁炉坪等部分空白区域及新矿脉探矿计划的实施,有望在已有矿脉外围发现新靶区、新矿体,在探矿增储方面将迎来全新突破,从而持续扩大矿山生产规模,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多年来,河南发恩德通过大规模、高强度勘探工程投入,为矿山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可靠的资源保障。”河南发恩德资源环境副总裁王秀全说,抵消生产消耗外,保有资源量每年均实现了大幅增加,目前,矿权范围内累计探明铅锌金属量约150万吨、银金属量约7000吨,达到了超大型规模,是近年来豫西地区银铅多金属矿床勘查取得的最重要找矿成果。按照当前产能推算,剩余矿山服务年限仍在20年以上。

此外,2024年,受益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的强势加持,河南发恩德经营业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居“2024洛阳企业100强榜单”第59位,较2023年度上升8个位次。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作为矿业企业,河南发恩德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意识,层层压实安全责任链条,以主要工作措施和奖惩制度倒逼安全工作落实,建立起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双重预防体系,使企业安全生产“防火墙”进一步筑牢。

微信图片_20241227123516
应急演练

该公司针对不同工种,编印下发了《渣工作业指导手册》《提升系统岗位作业指导手册》及《辅助工种岗位作业指导手册》等图文并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教材,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生产现场全面推行“手指口述”,检验和提升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开展岗位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类,认真落实国家矿山局《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分类登记隐患台账,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治理措施,严格落实闭环整改。

另外,河南发恩德在生产组织中,从“人、机、环、管”等各环节与《安全生产法》全面对标,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近5年,每年安全费用投入均在2500万元左右,重点推进安评整改验收、二级安全标准化硐口创建、“六大系统”技改及维护等。同时,紧盯高危人群、定位卡、顺路井、火工品、破碎采场及尾矿库等关键风险点管控,并结合阶段性矿山安全管理特点,开展尾矿库防汛、中毒窒息、火灾、片帮冒顶、机械伤害等应急预案演练,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流程落地执行。将对生命、职责的敬畏融入安全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常态化、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从管理机制到科技兴安,全方位推进、多维度提升,以本质安全护航矿山生产,实现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的生存之道。河南发恩德始终坚持把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鲜亮底色。月亮沟铅锌矿、蒿坪沟银铅矿、铁炉坪—龙门银铅矿等矿山在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东草沟金银矿于2023年顺利通过河南省绿色矿山验收。

为适应绿色发展形势,河南发恩德多措并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将“双碳”目标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公司投入新能源车辆28台用于矿物运输,全面取代高耗能燃油运矿车辆。此外,在机关及选厂的闲置楼顶,均安装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并已实现并网发电多年,庄头尾矿库完成闭库后也将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河南发恩德被洛阳市认定为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绩效显著。

矿山“三废”治理方面,河南发恩德持续加强对噪声、粉尘、尾矿、危废、废水及大气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及过程管控,建立了长效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公司自主设计施工的多套矿井涌水处理系统,水处理工艺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矿井涌水经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处理后的矿井涌水优先回用于选矿生产,剩余矿井水用于矿区道路洒水、绿化养护及冲厕等,提高了选厂矿井涌水回用率。

生态修复治理方面,河南发恩德始终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原则,对治理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剥离物按规定进行堆置、复垦处理,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生产同步发展。截至2024年底,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面已投入资金6500万元,恢复治理面积超6公顷。凭借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荣获“2022年度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另有多项成果获河南省地质局年度地质成果奖,得到社会和行业广泛认可。

此外,河南发恩德还投资成立洛阳宏发建材骨料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00万吨的建筑骨料生产线,实现矿山废石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矿山废石堆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多年来,河南发恩德在“安全、高效、绿色、和谐”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矿区矿容矿貌实现提档升级,绿色成为了矿山最美底色。

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3月份,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2024年(第28批)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河南发恩德榜上有名。至此,以该公司研发中心为依托批准设立的研发平台达到8个,其中省级研发平台3个,市级研发平台5个。

试验中心
试验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依托河南发恩德组建的河南省矿产资源智能高效利用装备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投入实质运行,其中,已完成研发项目4项、在研项目4项、申请专利21件。继2024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沙矿山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豫西熊耳山月亮沟-铁炉坪矿田银金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勘查项目圈定4处探矿靶区之后,再次开展的河南发恩德洛宁区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试点研究项目获河南省地质局地质成果奖二等奖、模块化装配式智能充填系统工艺与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成果类二等奖。此外,三维可视化技术地质建模、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与勘探验证、银铅多金属矿石智能分选及“事事明”信息化管理等多项核心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成果落地。

河南发恩德同时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探采选新工艺研究、矿山技改扩能及机械化推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其研发团队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地质、采矿、选矿、检测、机电、安全、环保、信息等8大领域关键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正不断支撑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蓝图引领新征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十四五”,河南发恩德坚持规划引领,不断进行技改扩建,将大部分蓝图变成了现实。

其中,大力推进的浅孔法采矿和废石与尾矿充填采矿法新技术,使矿石回采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了95%以上;XRT智能抛废系统是该公司“十四五”期间规划的重点矿山技改工程,于2023年11月投产,实现了矿石与废石的精准分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

石门沟尾矿库及选厂技改扩建工程是《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清单》中规划的重点工程。其中,选厂技改扩建项目已于2024年11月建成投运,设计选矿处理能力50万吨/年,是河南发恩德充分利用第二选矿厂富余工业场地,通过优化升级选矿工艺新建的一条浮选生产线。该项目采用了行业领先的选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目前企业总选矿生产规模达到了130万吨/年,选矿处理能力与矿山现有产能形成了科学配套。2025年1月,竣工投入试运行的石门沟尾矿库项目总设计库容为1921万立方米,可为选厂服务30年。这两个重大项目的建成投运,对推动企业生产规模再创新高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五五’时期,河南发恩德计划投资18.8亿元,加快矿山技改扩能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推进矿山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步伐,推进企业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南发恩德总经理曹安华说。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到2027年底可实现产能131万吨/年,到2030年实现产能150万吨/年。

新近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河南发恩德作为矿山界骨干企业,将继续扎根豫西,以座谈会精神为指引,紧跟政策导向,持续走好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实体经济之路,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回应时代召唤,奋力谱写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有色金属企业应有的贡献。

河南发恩德选厂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