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钛谷企业“钛”有特质

2025年07月07日 12:23 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智慧的较量,也是刚毅的比拼。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而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取胜,核心竞争力必然来自科技实力、人才储备、质量把控以及对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坚守。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追求特质胜过追求美丽。”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之际,让我们沿着“特”立独行的发展之路,探寻宝鸡钛谷几家“钛”有特色的民营企业。

宝鸡钛谷拥有一张闪亮的钛工业名片——1966年始建于清水河畔的三线企业“902”(现为宝钛集团有限公司)。20世纪,这家领军企业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和首艘核潜艇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21世纪,从C919大飞机到4500米深潜器,再到“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宝钛集团在多个领域展现了钛材、钛装备研发的雄厚实力。作为我国钛工业的标杆,宝钛集团获得过中国工业大奖,其科技创新成果也屡屡见报。对宝钛集团历任领导王文生、雷让岐及现任领导王俭的采访中,他们对宝鸡钛谷“903”民营钛企业发展高度关注。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犹如项链上的珍珠,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有效延伸了宝鸡钛产业的发展链条。可以说,宝钛集团是钛谷的“大名片”,而这些民营企业则是钛谷的“小名片”,共同构成了宝鸡钛产业的完整版图。

“钛”有特质一:宝鸡鑫诺特材

宝鸡鑫诺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诺特材”)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特”与“品”的发展道路。2004年初,该公司承接的首个医疗用钛材订单,从此鑫诺特材与医疗用钛领域结下不解之缘。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鑫诺特材在医疗用钛行业赢得了良好声誉。鑫诺特材董事长郑永利表示:“医疗用钛的质量是牵涉人命关天的大事,品质必须放在首位。医疗用钛的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严格把控每道生产工艺,才能确保产品质量,让产品真正造福患者。”

鑫诺2

鑫诺特材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品质。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深入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以“高品、高质、高端”为标准,持续提升医疗用钛材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均匀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鑫诺特材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和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在医疗用钛领域建立了卓越的品牌影响力。目前,该公司医疗用钛材产品已占据30%的市场份额,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

鑫诺3医疗用钛材

“以品立企,以品立誉”是鑫诺特材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自2004年签订首个医疗用钛材订单以来,鑫诺人始终铭记产品要有特质、特色,做好品控,方得始终。该公司的医疗用钛产品已惠及众多患者,为改善生命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技术创新方面,鑫诺特材持续走在行业前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科技创新。近日,该公司在钛博会上发布了国内首条钛及钛合金三辊连轧产品,标志着鑫诺特材在特种钛材研发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郑永利表示,鑫诺特材在深耕医疗用钛材的基础上,成功拓展至航天用钛材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了市场与用户的肯定和好评。值得一提的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和总设计师李东曾向鑫诺特材发来感谢信,对公司在航天用钛材研发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钛”有特质二:金海源

宝鸡市金海源钛标准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源”)总经理许成说他就是一个“农场主”。

“金海源”三字生动诠释了许成的创业理念——为有“源”头活水来,努力做好自己去寻找市场的一片蓝“海”,在有“源”头的市场蓝“海”中磨砺成“金”。20余年来,金海源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钛紧固件,专业制造各类规格的螺丝、螺帽等产品。在漫长的创业历程中,许成始终秉持“做好紧固件”的初心,让金海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许成言谈举止干练务实,谈及金海源时,他用“滴水见太阳”来诠释企业的经营理念。“我们做的只是钛的小螺丝、小螺帽,关键是把好品控。”大道至简,正是这份专注让金海源在行业风云变幻中始终坚守本心。当同行追逐暴利时,金海源专注做好每一颗螺丝;当行业掀起转型浪潮时,金海源依然专注做好每一颗螺丝;当其他企业忙于扩张时,金海源还是专注做好每一颗螺丝。许成身上那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成就了企业的独特气质。经过20余年的沉淀,金海源的民用钛紧固件已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不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产品品质更是首屈一指。

用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20余年来,金海源始终专注于钛螺丝、螺帽的研发生产,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应用于深海探测器、航空航天设备等高端领域,成为各类机械设备不可或缺的连接件。许成常把自己比作螺丝螺帽的“农场主”,每天管理着数以万颗的螺丝和螺帽,确保每一颗都能完美发挥连接作用,为各类装备提供可靠的紧固支持。

金海源2钛紧固件

螺丝、螺帽学名“紧固件”,俗称“工业之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零件,实际上在机械设备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连接功能。金海源正是要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螺丝螺帽发挥出巨大的价值。20多年来,金海源生产的钛紧固件数量已难以计数,但每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金海源的“工业之米”在“紧固”整个世界。许成的执着在“紧固”金海源发展的特质之路——执着中坚守,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躬下身子,踏实做事。时间终将证明,这份执着定会收获应有的回报。

“钛”有特质三:力华钛业

宝鸡市力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华钛业”)被誉为“钛法兰专家”,这家专注钛法兰制造近20年的企业,始终坚持以品质赢得市场。其产品不仅价格合理,更以卓越的性能实现了物超所值。谈及钛法兰,“80后”总经理李向伟总是充满热情。他回忆道,20年前初到宝鸡创业时曾一度迷茫,尝试过多种行业。发现当地钛产业蓬勃发展后,他毅然决定投身其中。他最初对钛一窍不通,但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最终选择了钛法兰领域,并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行业专家。“一个好汉三个帮”,善学善思的李向伟得到了客户的帮助。正是国内外客户提出的工艺创新和品质提升的建议,为力华钛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推动企业向着“钛法兰专家”的目标不断迈进。

力华法兰
钛法兰

力华钛业致力于做“钛法兰专家”,专注的理念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专心一事,专注一事,才能成就一事。因为力华法兰品质好,有不少客户向力华法兰提出了生产其他金属材料的法兰诉求,希望力华法兰专注钛法兰的同时,考虑拓展“多元金属”的法兰研发生产,给“钛法兰专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李向伟说,在工艺不断创新的路上,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力华钛业将持续探索创新之道与工艺之法。

李向伟表示,力华钛业既要固守钛法兰的品质,搞好品控,又要努力推进工艺创新,从工艺上优化成本,与客户一起实现“双赢”。只有将品质置于首位,在供应商选择优质客户、客户选择优质供应商的双向选择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品质价值的提升。力华钛业正是凭借着这份专注与专业,在钛法兰领域精耕细作,最终收获了专业发展的硕果——产品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

“钛”有特质四:一顺新材

宝鸡一顺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顺新材”)是一家专业加工生产钛棒材的企业。6年前,笔者采写了题为《钛城棒棒军》的专访。6年过去了,一顺新材依然坚持专业、专心,做好钛棒及镍基合金等高温合金棒材。“专”给一顺新材带来了“业”的稳定。

据一顺新材总经理安小飞介绍,公司秉承父亲的创业初心,自2000年起专业从事钛棒加工业务,并于2008年成立一顺新材。创业初期规模虽小,但在其父亲“术业有专攻”的理念指引下,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2015年,安小飞正式接管企业经营权。随着钛产业蓬勃发展,一顺新材积极开拓市场,现已拥有宝钛集团、中色金航、金川集团、宝武特钢等200余家优质客户。该公司始终坚持“避免多而广,助力少而精”的发展定位,专注钛棒材加工领域。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一顺新材各类规格钛棒材产品已迈向高端市场,加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安小飞表示,公司成立初期年加工能力不足300吨,通过持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坚持产品少而精的高端发展路线,目前,企业加工能力已提升10~20倍,成为宝鸡钛谷专注钛棒材加工的“棒棒军”。

一顺新材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随着产能扩张需求,企业于两年前迁入新厂区,实现了规模扩大、产能提升、装备升级,整体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安小飞坦言,过去受限于生产规模,企业仅能维持小作坊式经营。如今,一顺新材已形成完整的棒材生产“组合拳”:集轧制、热处理、机械加工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通过工艺创新,该公司棒材成材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客户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客户活得好,一顺新材才能活得好。”这一经营理念既体现了对客户的真诚关怀,也彰显了企业的长远眼光。看似简单的道理,实践起来却非易事,而一顺新材通过持续努力,成功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作为专业钛棒材加工企业,一顺新材从细节入手提升品质,始终坚持“以精立业,满足用户需求;以质取胜,打造可靠产品;以诚相待,提供优质服务”的发展方向,推动钛棒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了工艺创新、成本优化和经营效益的良性发展。一顺新材持之以恒地践行“做细、做好、做优、做精”的“精”箍棒理念,终将把“精”箍棒锻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箍棒。

一顺新材
钛棒

“钛”有特质,专心专业做自己,做一行精一业,企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鑫诺特材、金海源、力华钛业、一顺新材深谙“术业有专攻”之道,在各自领域专注发展,不为行业浮躁所动。他们坚持特立独行,做好自己、做优自己、做精自己,终将在以质取胜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独具“钛”特质的创新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