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河畔感受绿色发展的蓬勃动力——国家电投铝电公司宁东分公司绿色发展纪实

2025年07月03日 11:4 1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515531 (2)
焙烧烟气净化脱硫系统

 

贺兰山脉东麓,母亲河——黄河奔流不息,绵延数千公里,绘就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黄河之滨,国家电投铝电公司宁东铝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宁东分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加强绿化,节能降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守护母亲河

筑牢生态底线

宁东分公司深知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主动扛起生态保护责任,对生产环节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严格治理。“宁东分公司先后对阳极焙烧、电解烟气净化系统、煅烧烟气脱硫等系统进行了提标改造,二氧化硫、沥青烟、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都达到《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天更蓝了。”宁东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杨灏见证了公司在烟气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据介绍,宁东分公司还完成了400千安净化三区废气在线监测站房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该站房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环保部门,实现了对废气排放的精准监控,为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废水处理,宁东分公司建成了完善的废水循环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收用于生产过程,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大幅削减了对黄河水资源的依赖,更在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架起了和谐共生的桥梁。除此之外,宁东分公司积极探索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路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炭渣等固废危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转移、分类收集、妥善储存。“目前,固体危废有效利用率达到65%,其余的进行无害化处置,确保危废不造成二次污染,切实守护了母亲河畔的生态环境。”宁东分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环保监督李伟表示。

绘就绿色画卷

建设生态厂区

宁东分公司将绿色工厂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流程,努力打造行业绿色工厂标杆。宁东分公司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全面升级,引入了前沿的电解槽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巧妙地将电解槽作业中释放的余热转化为厂区供暖,极大地提升了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此外,宁东分公司还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调度。智能化改造的深入实施,如同为生产流程装上了智慧的大脑,不仅大幅削减了能源的无谓损耗和物料的浪费,更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将企业的绿色制造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走进宁东分公司厂区,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自然景观。厂区内的道路两旁,一排排杨树、柳树如列队的“士兵”,挺拔而庄严,随着四季的更迭,它们披上了不同的“华服”,展现出各异的景致;车间周围,一片片花坛、绿地错落有致,花草繁茂,为厂区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得益于精心的厂区绿化建设,蝴蝶翩翩起舞,小鸟欢歌笑语,蜜蜂忙碌地在花朵间穿梭驻足,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在厂区内徐徐展开。除栽种绿植以外,宁东分公司更加注重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绿化植物茁壮成长,以良好的生长态势发挥其生态功能,为职工创造了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绿色工厂建设的进程中,宁东分公司持续加大厂区绿化投入,合理规划绿化布局,精心选配绿化树种,不断拓展绿化空间,努力打造生态型、园林式厂区,累计种植各类乔木、灌木数万株,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

坚持节能降耗

推动绿色发展

宁东分公司将节能降耗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深挖节能潜力,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与分析,查找能源浪费环节和问题,制订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形成了能源管理的闭环控制,确保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型稳流保温技术应用于电解槽改造,显著降低热损失,提升电能利用率;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减少运行电能损耗。此外,加强生产组织与协调,优化生产计划安排,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的空转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通过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的实施,宁东分公司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宁东分公司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深化绿色工厂建设,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让母亲河畔的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继续书写宁东铝业绿色发展的故事。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