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聘科技副总与产业教授包头稀土高新区双引擎助推产业发展

2025年07月01日 10:33 2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近日,内蒙古包头稀土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专家王誉,正积极与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接,就稀土永磁毛坯材料和涂层技术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沟通,旨在将科研院所的理论基础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此前,在包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组织召开的博士人才挂职锻炼对接会上,包头稀土高新区7名博士被聘为产业教授和科技副总,其中,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派2名博士到内蒙古科技大学挂职产业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派4名博士到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智牧溯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俏东方生物燃料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挂职科技副总。王誉便是挂职博士中的一员。

“我将与英思特研发团队合作,深入剖析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实际痛点,结合自身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研究专长,聚焦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钕铁硼制备技术粉体改性工艺、后期表面处理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攻关。同时,依托稀土研究院先进的检测分析平台,对比分析微观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此为基础优化工艺参数,致力于开发出更多兼具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稀土永磁材料新产品。”王誉表示。

作为挂职接收单位,英思特人力资源总监郑慧霞表示,博士专家到企业挂职,是企业借力引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此举将进一步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周磊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深耕稀土永磁材料研发领域15年,凭借在行业内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与丰富实践经验,他响应包头市委组织部开展的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派工作号召,选择回归母校内蒙古科技大学担任产业教授。

谈及此次身份转变,周磊满怀感慨:“挂职产业教授不仅给予我重新学习、沉淀自我的宝贵契机,更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优质桥梁。在稀土永磁材料研发过程中,企业与高校各有所长,互补性极强。以永磁体研发为例,企业具备显著的产业化优势,能够开展多变量、大批量的样本试验,这种贴近实际生产的研发模式,能快速验证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与先进的分析手段。以内蒙古科技大学检测中心为例,学校配备了诸多高端电镜、精密无线分析设备等,可对材料开展深层次机理研究。两方优势深度结合,更能发挥‘1+1>2’的效果。”

据了解,此次选派博士人才挂职是包头市委组织部聚焦打造“两个稀土基地”和“3+5+N”重点产业集群、教育医疗文化“三大高地”建设需要,旨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将不同体制、不同单位的人才组织起来协同攻关,实现人才无论落在哪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能使用,成果都能转化在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包头稀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负责人表示,选派博士人才任职“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是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响应包头市委号召,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建设“稀土两基地”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抓手。包头稀土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互聘共享”人才机制,重点推动高校院所科研骨干与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专家的双向交流,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快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稀土产业发展,为包头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作出“高新贡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