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集团:重塑传统物资管理基因
2025年06月12日 10:19 105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钱璐
近日,笔者走进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看到焕然一新的物资管理库。在货架上各种物资按编码分类摆放,库管员正手持终端机,对即将出库的物资进行电子登记,物资信息实时跳转至信息化平台。
4个月前,这里还是物资混杂堆积的景象。如今,这场以“零库存管控、全链条协同、信息化赋能”为核心的物资管理变革,正掀起企业持续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浪潮。通过构建物资管理系统平台这个“智慧大脑”,铜冶炼系统不仅打通了“采购—仓储—领用—回收”闭环链路,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塑着传统物资管理基因。
打破“存储孤岛”
由“分散粗放”迈向“集约智能”
在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以“购产销”一体化为战略支点,强力推进“一本账”经营的改革蓝图中,物资管理是这场攻坚战的“粮草命脉”。长期以来,车间层级独立管理库存的分散模式导致部分物资账外积压或重复采购。为解题破冰,铜冶炼系统采用“庖丁解牛”式梳理,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的整合。
今年初,铜冶炼系统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物资管理整合专项行动,全面裁撤19个车间库、班组库、周转库,精简优化25个库存管理兼职岗位,对全公司物资进行“地毯式扫描”,引入账内物资和账外物资“双轨制”管理模式,将28类4.2万件车间库存物资统一上收到集中库,对4000余万元的物资进行分类摆放,同步建立详细的物资清单。这一举措实现全公司物资信息透明、资源共享,彻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存储孤岛”现象。
激活“数据动能”
从“信息共享”迈向“双核智控”
聚焦物资管理效率提升,铜冶炼系统以构建精细化物资管理体系为着力点,力求实现物资调配得更加精准高效。通过物资溯源管理和信息化流程管控“双核引擎”的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物资管理“一物一码、一事一清”的新路径。
围绕物资溯源管理,铜冶炼系统全面实施账内物资智能赋码追踪,让每件物资都拥有专属“数字身份证”。生产消耗类不便于赋码的物资,则建立专用赋码手册,让取用扫码方便快捷。聚焦提升物资领用效率,统筹建立起24小时领料机制。该机制的落地实现物资领用零时差响应,无论何时只要生产检修有需求,基层生产单位都能及时获取所需物资。此外,管理人员在单据中同步明确检修时间、检修内容、物资消耗流向说明,与检修记录相互对应、相互印证,实现每笔物资流转全程可追溯、可管控。
构建“考核闭环”
从“单向管控”迈向“多维联动”
随着物资流转效率的全面提升,如何将管理成果固化为长效机制成为关键。铜冶炼系统以全流程考核为抓手,推动物资管理从数据应用向生产实践深度融合。
与以往仅考核物资计划费用有所不同,铜冶炼系统将物资计划费用、消耗费用、库存费用纳入全流程考核体系,牢牢抓住“存、出、进”三个环节,建立起覆盖物资采购、使用、仓储的立体化考核标准。以物资采购为例,通过工段、车间、部门、公司“四级审核”机制,对采购计划层层把关,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值得一提的是,铜冶炼系统还将“日清日结”深度嵌入生产全流程,构建以物资管理、检修管理、设备管理深度融合的联合点检体系,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单耗指标,精准定位生产堵点和检修盲区,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生产优化”的闭环管理,反向推动生产流程优化和预检修机制完善。
在物资管理的探索之路上,白银集团铜冶炼系统正在持续激发全员降本增效活力。当下,总能听见工友们笑谈“边角料里‘挖’出金疙瘩”的故事——那些曾经躺在角落的废旧物资,经过库存集中管理优化整改专项行动,重新焕发着生机。
这场物资管理的变革,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字台账的厚度和精度,更让一把扳手、一截管子、一台电机都成了降本增效的“新主角”。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