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破困局 精益管理谱新篇——江铜集团德铜采矿场降本增效实践纪实
2025年05月19日 11:37 14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吴如波
该场技术维修人员对15#国产电铲均衡器销断裂故障展开计划性检修
在矿山行业成本攀升的严峻形势下,江西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采矿场(以下简称“德铜采矿场”)以创新驱动与精益管理作为破局之道,通过开展核心部件维修技术攻关、优化车辆运行流程和加强设备自主检修能力建设等实践,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IGBT模块“复活”
技术创新促降本突围
IGBT模块作为德铜采矿场矿山电动轮汽车电能转换与驱动的核心部件,当前在机运行1148件,单件新购成本近7万元。2023年,德铜采矿场IGBT模块共有36件损坏,更换费用超200万元,严重压缩了矿山的利润空间。
为此,该场电动轮维修工段自主攻关小组开展了“修复使用降本攻坚”行动。经研究发现,故障主因是门极驱动模块损坏,且传统修复方式缺乏统一标准,成功率较低。
该攻坚小组从“人、机、料、法、环”5个维度入手展开排查,明确了“故障判断方法不合理”和“缺乏标准检测方式”两大症结;维修库与办公室成为工作核心区域,由老师傅带领年轻技术员进行排查;技术骨干绘制流程图,经研讨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故障诊断与性能检测体系,并编制成“维修宝典”标准手册。
2024年3月,修复行动正式启动。经过该攻坚小组成员数月的努力,成功修复15件损坏模块中的13件,成功率达86.67%,装车后运行良好。此次模块修复成本仅几千元,全年节省维修成本约84.6万元;新制定的两项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为矿山电动轮汽车稳定运行筑牢了根基。
场地“革命”在一线
安全省油路畅通
“现在出车前油箱都是满的,交接班再也不用排长队、干着急。”5月15日,德铜采矿场富家坞采区汽运二工段生产丙组大组长丁俊指着崭新的320停车场地感慨道。
作为采区的开采主力,电动轮汽车一直是柴油消耗大户。过去,富家坞上部作业的电动轮需长途返回汽运二工段维修库旁加油,而且在每天交接班高峰时,加油口前总会排起“长龙”,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320停车场以前就在辅助车道路口,大车回库时,驾驶员总是提心吊胆。”丁俊回忆说,坑洼泥泞的地面、昏暗的照明,让停车、加油、上下车都暗藏风险。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场技术团队大胆提出了改造设想。养防二工段副段长钟世勇带领团队反复勘察,在南坪山下方深沟里,经过半个多月攻关,用废石堆筑起了长250米、宽60米的新场地。
此次施工过程中,标准化管理贯穿始终。修筑坚固挡墙筑牢安全防线,更新智控LED灯点亮夜间作业区,直径80cm的水泥涵管让车位告别积水问题,排水系统也得到了同步升级。“现在大车进出不用再提心吊胆,倒车时亮堂堂的,驾驶员都说心里踏实多了。”丁俊表示。
自2024年新场地投用以来,效益显著。截至今年4月30日,该采区油罐车累计加油3300余次,减少了车辆空跑里程,节省柴油190吨,直接创造效益130万余元。这次“场地革命”,不仅让电动轮“吃饱喝足”,更让矿山安全生产跑出“加速度”。
电铲自主检修提能
驱动效益大幅跃升
4月25日上午9时,德铜采矿场富家坞采区335台阶作业区域,一场紧张有序的设备检修行动正式启动。由220吨、160吨、50吨、25吨4台吊车与高空作业车组成的特种编队,在20余名技术骨干的协同下,对15#国产电铲均衡器销断裂故障展开计划性检修。
此次检修最大的亮点在于两个“不”:不拆绷绳系统、不委外。该场共有4台与15#电铲同类型的设备,自投入使用以来,已连续两次出现均衡器销断裂事故,导致电铲停机96小时,暴露出设计缺陷与维保盲点。接到检修指令后,德铜采矿场铲钻工段钳工技术攻坚组大胆提出“不拆卸绷绳系统完成均衡器销更换”的设想,旨在缩短检修时间。
现场作业中,4名电铲钳工和2名电焊工组成的突击队在汽车队5台大型设备的支持下,成功实现新销一次性对孔。与传统工艺16小时的检修时长相比,此次检修仅耗时5小时17分,直接节约外委费用2.3万元。近年来,德铜采矿场铲钻工段秉持“能自主的,绝不委外”的原则,组建钳工技术攻坚组开展自主攻关,建立了销应力监测等基础台账。如今,电铲设备故障自主处理率同比提升了20%,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更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为矿山生产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德铜采矿场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加强,运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这些实践成果不仅推动了该场采区发展,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德铜采矿场将持续以创新为引领,在矿山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