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成钢铸匠心——记2024年度中铝集团优秀班组长廖志刚

2025年05月15日 10:30 1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廖班长,沉降槽温度异常!”正在吃晚饭的廖志刚听到电话那头有急事,立刻放下碗筷,抓起外套就从家开车往厂区疾驰。对于这位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氧化铝厂沉降车间生产甲班的班组长来说,这种紧急出动早已是家常便饭。

作为车间的“兵头将尾”,车间主任马凯这样评价他:“廖志刚工作踏实,意志顽强。每当生产上出现波动,他总是冲在一线,及时组织恢复生产,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安全工作里的“倔老头”

“小陈,手电筒打斜45度,让光线贴着焊缝走。”去年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期间,廖志刚单膝跪在5米高的沉降槽平台上,安全绳在腰间绷成笔直的线,一寸寸用手抚摸过扶梯栏杆。新员工小陈小声嘀咕:“班长,这都第三遍检查了……”话音未落,廖志刚突然停住了动作——在晨光的映照下,一处扶梯护栏的脱焊点泛着危险的光泽。

这种“倔劲”早已融入他的骨髓。记忆回溯到那个暴雨肆虐的深夜,廖志刚带着班组员工冒雨排查排水沟。梁师傅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当时廖班长冒着大雨抢排积水,全身湿透,雨靴里灌满了积水,可他一直挥动着铁锹,坚守在排险一线,直到凌晨3点排水警报解除,才从现场回来休息。”

面对减员挑战,他推行的“轮值小组长”制度如同点燃了燎原星火。每个季度,班组成员都要带队完成从隐患排查到整改验收的全流程,不仅激发了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更是挖掘了员工干好安全工作的潜力。廖志刚还设计出“安全连连看”培训法,将枯燥条款转化为沉浸式闯关游戏。“我们缺什么,他给我们培训什么,这些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为我们快速提升安全生产技能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带来了很大帮助。”班组员工都很称赞这种培训方式。

这种“角色代入式”培养,让班组葡萄图积分连续18个月稳居车间榜首。

生产指标里的“武林秘籍”

“生产为剑,指标就是咱们的‘武林秘籍’。”班前会上,廖志刚总爱用武侠小说词汇打比方。去年攻关精浮合格率时,他凭借多年摸索总结出的“武林秘籍”,精准把控石灰乳配制、滤布安装等关键环节。2024年,班组精浮合格率飙升至95.6%,在沉降车间各班组中名列前茅。

生产指标就是业绩,沉降槽就是饭碗。“廖班长,分离沉降槽流量又异常了。”廖志刚听到后三步并作两步冲向设备区,指尖抚过发烫的管道,目光扫过压力表跳动的指针。“立即将絮凝剂添加量提升0.5%,优先稳定流量。”他斩钉截铁的指令里透着胸有成竹的底气。原来早在一周前,他就像个执着的“管道医生”,在水力混合槽旁蹲守记录数据,工作服口袋里揣着画满改进草图的本子——正是这些密密麻麻的演算预案,让车间在突发状况下仍能维持生产脉搏的平稳跳动。

翻开廖志刚的操作手册,泛黄的纸页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笔迹:“早班加料温度必须精准控制好,否则结块概率会增加。”这样精准的观测记录随处可见。在石灰乳制备系统改造项目中,这些看似细碎的“操作密码”如同打开宝库的密钥,不仅破解了持续多年的结块顽疾,更让生产线焕发新生。仅此项目就为企业增收145万元。工友们都说,他的笔记本是“行走的工艺百科全书”。

手艺精不精,关键看指标。廖志刚的小本子上处处透着匠心:“每天14∶30查看石灰乳pH值,16∶00核对絮凝剂流速,误差必须控制在±0.1……”正是无数个0.1%的坚守,铸就了班组的辉煌业绩。

标杆班组凝聚工匠心

走进沉降三期示范区,银灰色的管道如同琴弦般整齐排列,操作台上工具定位线闪着醒目的标识。这正是廖志刚独创的“盘好一条管、摆好一双鞋”管理法的生动呈现。在这里,99.5%的无泄漏治理率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地面光洁、设备洁净的实景写照,是广西分公司现场标准化A级示范区的具体诠释。

班组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在班组精细化管理上,廖志刚有着自己的“绝活”。

在弥漫着机油气息的一期泵房,廖志刚发明的“三层清洁法”正焕发新生。他单膝跪在离心泵旁,竹片刮擦油泥的咯吱声与讲解声交织:“第一层剥离陈垢要像考古学家般细致,第二层湿布揉搓需顺时针匀速施力,第三层酒精擦拭得顺着金属纹路。”3个月的示范带教,让这处曾让全车间头疼的“油污重灾区”蜕变为光可鉴人的设备样板间,不锈钢表面甚至能倒映出巡检者的安全帽编号。

“参数波动就是设备在说话。”廖志刚常拿着操作记录本,带着徒弟们蹲在设备旁找规律。每当遇到技术瓶颈,他总能用粉笔在地上画出流程图,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帮助徒弟们找规律、优化指标,解决生产中的难点问题。

“廖班长利用班组会开展如何防止沉降槽跑浑的大讨论、沉降槽溢流浮游物控制专项活动,还组织岗位练兵,不断提升员工操作的精准性。”车间支持工程师黄新冬回忆道。

手把手教大学生调试压力阀的姿势,带着技师团队设计的“自主维护积分榜”,开展“师带徒、党员双提升考核、设备自主维护”等活动,廖志刚将班组员工拧成一股绳,将设备故障率压缩至不足千分之三,成功避免多起设备“非停”事故,实现设备“零非停”的目标。

当甲班全员再一次捧起“标杆班组”荣誉证书时,旗面掠过的那排铭牌,镌刻着一批批从生产甲班走出去的“职场菜鸟”到“中铝工匠”的蜕变轨迹。

淬火成钢铸匠心,兢兢业业显赤诚。暮色时分,廖志刚依然穿行在沉降槽区管廊间,正弯腰检查管线,像老中医叩诊工业的脉搏。二十载春秋,他把自己锻成生产线最坚硬的铆钉——老茧是丈量安全的标尺,工装盐霜绘就创新年轮,这里每一股溶液、每一粒赤泥,都沉淀着他守护工业血脉的赤诚。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