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集团:科技创新绘就“绿冶”新图景

2025年05月15日 10:16 2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513522(1)
生产厂区

在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集团”),夏日的晨光漫过山峦,为整齐的厂房和设备镀上一层金辉;湛蓝的天空下,高炉耸立如巨人,吞吐着炽热的气息,却不见烟气弥漫;清澈的蓄水池粼粼闪烁,与厂区的花草交相辉映。车间里,自动化机械臂正将炽热的锌锭轻巧翻转,中央控制室内,数字大屏上跳动着实时环保数据:尾气含二氧化硫浓度20mg/m3、废水回用流量160m/h……彰显着企业对绿色发展的坚守与实践。

近年来,株冶集团践行“双碳”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冶炼的生动图景。2024年,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株冶有色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025年,再次以行业领先的环保治理水平,成功获评湖南省环境绩效A级企业,成为湖南省首家实现冶炼行业环境绩效A级“零的突破”的企业。

涅  :“三废”治理的“化学革命”

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我国“绿色工厂”领域首项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发布实施,绿色化发展水平逐渐成为企业的软实力。作为传统冶炼行业,通过工艺创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手段,减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升级的必然选择。

株冶集团安全总监李云新介绍,为了强化三废管控,公司以“铁心、铁腕、铁律”构建全链条环保管控体系,将“三废”合规管控和约束性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层层分解,责任到各层级各岗位,压实管理责任。严格对照最新环保法规修订完善19项管理制度,创新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024年,完成问题及隐患整改500余项,并实现100%闭环管理。

在污染治理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实施精准管控策略。针对废水问题,株冶集团联合相关单位首创污酸废水零排放系统,采用先进工艺,将重金属与废酸高效分离并全部转化为可销售产品。通过废水分质处理回用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对初期雨水池实施液位智能监控,建立应急事故池“动态清零”机制,实现废水100%循环回用。对于废气,株冶集团通过智能化工艺改造,引入数字化硫捕集系统精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同时,针对汞污染难题,在汞渣处理线首创全封闭负压车间,配套多级逆流脱汞洗涤塔,确保废气经深度净化后达标排放。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在废渣处置领域,2024年,突破汞渣资源化利用与铊元素回收技术瓶颈难题,投资建成含汞危废资源化示范线,持续推进铊回收处理、锌二次资源等先进工艺技术研究,自主研发锌窑渣高值化专利技术,依托承担的国家级固废协同处置科研项目,年处理固废资源40万吨,实现危废“变废为宝”,形成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与资源循环能力突破的双向赋能格局。

株冶集团还同步推进数字化监管转型,依托“数字化企业大脑”智能化监测平台实现“三废”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分析,通过大数据建模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推动环境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工防控向智能预警防控的质效跃升。通过系统性技术攻关与精细化运营,公司不仅“三废”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标,更将环保投入转化为经济效益,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资源化产品创收超千万元,为冶炼行业探索出一条“科技治污、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路径。

节能:责任练就的“金色名片”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化发展水平正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目标落实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株冶集团以“双碳”目标为导向深化可持续发展实践,明确降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坚持过程控制节能降碳。2024年8月,参与完成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44部分:锌冶炼企业》和行业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锌锭》的制定,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同时,开展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同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率先完成行业热镀锌铝镁锭和合金锌锭碳足迹认证并得到行业高度认可,带动产业链整体降碳进程。今年4月,公司成为湖南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将为有色行业“双碳”标准制定贡献更多株冶力量。

株冶集团依托科技创新赋能,不断推进管理节能、设备节能及工艺节能。开展烟气余热回收,年回收余热306万吉焦。合作或自建实施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屋顶分布式光伏、锌锭炉供电方式改造等一系列节能降碳项目,年节省用电量120万千瓦时以上。公司转移转型建设的30万吨锌冶炼项目投产至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降低20%,一直领跑锌冶炼行业;总能耗从投产以来,逐年下降,通过实施“2022—2024年节能降碳三年行动”,2024年较2021年降低8.24%。

近年来,株冶集团先后获得湖南省综合绩效优秀产业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效领跑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湖南省工业碳减排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节能降碳先进案例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推介,并在央视网展播。公司加速向世界级绿色金属材料综合服务商转型,形成低碳认证、技术攻坚与生态承诺相协同的绿色发展范式。

株冶集团生产制度中心主任周正华介绍,目前,株冶集团正在进行电力储能项目建设,研究制订挥发窑低温余热利用方案等,将通过持续科技创新为生产提质增效,同时,强化过程精细管控,进一步降低煤焦单耗,辅材消耗,增强综合回收能力,持续压降完全成本,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筑基:“三无工厂”的极限挑战

企业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在于生产工艺,也在于生产环境。在人们传统意识中,冶炼企业要实现“无泄漏、无异味、无锈迹”无疑是挑战极限。然而,为了不断改善员工的劳动工作环境,抓好这最大的民生工程,切实为员工办实事,公司2024年三季度提出创建无泄漏、无异味、无锈迹“三无工厂”。

“三无工厂”的本质是转变传统的生产组织理念,提高工作质量标准,核心理念是顶层设计、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和日常维护。公司制订了创建“三无工厂”整体方案,设置专项费用,各生产单位制订“三无工厂”重点工作计划,完善推进机制,压实各级责任,激励全员创新,全面参与,并按照“顶层设计、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日常维护”统筹推进。安全环保部每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进行考核和奖励。生产技术部、信息装备部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制订措施、推进整改并严格验收。

近年来,株冶集团通过实施“湿法高阶氧化脱硝”“矿仓封闭贮存”等30余项源头技术改造工程,推动外排污染物实现100%达标,为“无泄漏、无异味、无锈迹”夯实了基础。今年以来,各单位按照“火法区域不积尘、湿法区域不积液”的目标,扎实推进源头治理。通过持续刷新完善岗位交接班和区域卫生标准,加强内部检查考核,聚力专项行动等,巩固治理成果,厂区现状明显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我们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株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朗明表示:“要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营收利税的贡献率,为行业领域绿色转型树立标杆典范。”株冶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实践,彰显了国有企业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坚定决心,也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示范。

新时代,新征程,株冶集团将以绿色智造为笔墨,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