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冶金路 砥砺奋进向未来——矿冶集团冶金工程业务30年发展侧记

2025年05月13日 11:38 1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冶集团”,2018年前称“矿冶总院”)冶金工程业务起源于冶金工程研究设计,至今走过近30个春秋。30年来,矿冶集团冶金工程业务不断与强者“过招”,形成了研发设计双融双促特色工作模式,建立了技术研发、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总包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弹指一挥间的30年,是矿冶集团冶金工程业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峥嵘岁月;是冶金工程业务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纲,以资源有限、创新无限为领,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的历史见证;是冶金工程业务历经4次蜕变,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一路走来,矿冶集团冶金设计团队步伐坚实,铿锵有力,经历了特色取胜的初创期、勇抓机遇的发展期、励精图治的壮大期、遍地开花的成熟期,用拼搏的汗水浇灌出丰硕果实,在实干中打造品牌铸就精品,在攻坚克难中收获成功,在艰苦奋斗中赢得未来。

集中优势  特色取胜

以“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特色进入初创期(1996—2002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20世纪90年代末,肩负着科技兴国使命的矿冶总院,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启冶金工程业务探索之路,搭建起科研成果与生产力的转化之桥,将矿冶总院独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推向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工程实践,绝非轻而易举,除了夜以继日的付出、夙兴夜寐的努力,更需理念的引领、思维的改变、知识的更新。

矿冶总院冶金设计团队秉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信念,不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毅然踏上了艰苦创业之路。面对起步迟、人才匮乏的困境,他们审时度势,集中优势技术和特色板块,进行工程业务的突破。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他们并不固步自封,虚心向国内一流先进设计单位学习,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面临矿业行业的低迷期,该团队并未退缩,而是以“夹缝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的韧性迎难而上,始终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新发展之路:依托矿冶总院研发优势,率先在难处理黄金冶炼和铜湿法冶金方面实现工程业务突破。

1996年—2002年,矿冶总院冶金设计团队依靠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完成青海省滩间山金矿日处理20吨高砷高碳金精矿项目,为后续中标中外合资青海省大柴旦矿业滩间山金矿年处理80万吨选冶厂EPCM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推进甘肃鹿峰金矿日处理500吨含砷含碳难选金矿就地提金国内第一个原矿焙烧项目;自主研发两段焙烧—骤冷收砷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并完成招远黄金冶炼厂日处理150吨两段焙烧的烟气收砷装置设计项目,为后续垄断难处理金矿两段焙烧项目奠定基础;圆满完成中条山铜矿、东川汤丹、西藏玉龙氧化铜矿等几项湿法冶炼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上述项目的成功,为矿冶集团冶金工程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冶金工程业务的持续拓展,截至2002年末,该团队拥有专兼职设计人员10余人,主要集中于当时冶金所的黄金提取课题组。从技术突破到工程落地,从默默无闻到业务突破,矿冶总院在矿业寒冬中的这次“逆势突围”,不仅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更印证了“科技自立自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勇抓机遇  乘风破浪

以“千帆竞发勇者胜”的精神勇抓发展期(2003—2009年)

新世纪曙光初现,中国矿业市场风起云涌。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矿业市场的开放、加入WTO后国外资金和技术涌入,我国矿冶工程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矿冶总院冶金设计团队深谙“君子谋时而动”之道,顺势而为,勇抓机遇,凭借优势和特色技术进入冶金工程业务市场后,在高岭土煅烧、氧化铝气态悬浮煅烧、直接还原铁、铅冶炼、镍铁等领域连克难关,同时,拓展了EPCM、EPC等业务,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开启发展快车道,使矿冶冶金工程业务迎来大突破,得到迅猛发展。

稳中求变促发展,敢于亮剑书锋芒。这一时期,冶金设计团队完成矿冶总院第一个由加拿大埃尔拉多黄金公司投资的选冶EPCM项目——亚洲最大规模的难处理金精矿两段焙烧预处理冶炼厂。该项目是矿冶总院第一个采用国外标准进行设计的项目,面临交付标准高、缺少经验的诸多困难。冶金设计团队发扬敢打、敢拼、敢于亮剑的精神和斗志,得到国际矿业同行的一致认可,更好地熟悉了国际项目的运行方式、制图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开拓了国际化视野,锻炼了国际人才队伍,并帮助矿冶总院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海外,使得矿冶总院成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矿冶技术提供商,对矿冶总院的工程设计具有划时代意义。

图1:华宝年处理10万吨富氧闪速炼铅项目
河南灵宝市华宝年处理10万吨富氧闪速炼铅项目

蓄力新领域、开拓新市场。依托矿冶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行业优势,矿冶总院冶金工程业务迅速在多领域展开,取得一系列成绩,实现了多个“第一”:完成国内第一项10000吨优质高岭土煅烧设备——外热式回转窑设计和制造工作,设备的整体造价仅仅为引进设备的40%,投产后各项指标与国外相同型号设备相同,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完成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炼铅闪速炉——河南灵宝市华宝年处理10万吨富氧闪速炼铅项目,由矿冶总院提供主体工艺设备设计,实现我国铅冶炼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多元化项目成果丰硕,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矿冶总院第一个总承包项目——镇江韦岗铁矿铜钴镍综合回收总承包项目成功完成,刷新了矿冶集团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历史,第一次实现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与总承包三位一体的发展实践,工程业务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矿冶总院的名号进一步打响;矿冶总院第一个国外EPC项目——年处理30万吨南非米塔尔直接还原铁项目扩建项目的设计及建设工作完成,消化并掌握了该工厂的关键技术,为该技术在国内外推广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国际化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锤炼,人才梯队的深度、多元化发展的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图2:元石山镍铁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
元石山年处理30万吨镍铁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

自主创新结硕果,核心技术获突破。矿冶总院成功地将自主研发的循环流态化悬浮焙烧技术应用于河南神火年处理12万吨氧化铝气态悬浮煅烧工程总承包项目,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将“卡脖子”的枷锁远远地甩到身后;完成元石山年处理30万吨镍铁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是矿冶总院在矿冶领域技术实力的又一次重要体现。

这一阶段,矿冶总院冶金工程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行业内已初具影响力。截至2009年末,矿冶总院已有冶金工程专职设计人员23人,兼职人员10人,由单一黄金提取课题组发展到当时冶金所的3个课题组。通过近几年发展,矿冶总院冶金工程业务已基本形成了研发促进设计、设计带动研发的特色工作模式,工程业务以技术开发为核心和驱动力,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带动工程业务和工程总包的发展,建立了技术研发、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总包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这段筚路蓝缕的奋进史,镌刻着矿冶工程人“谋时而动”的智慧、“顺势而为”的远见、“亮剑海外”的勇气,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为矿冶总院后续的国际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励精图治  乘势而上

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闯劲开创壮大期(2010—2015年)

随着全球矿业的持续繁荣、资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冶炼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新建项目层出不穷。矿冶总院冶金设计团队抓住历史机遇期,乘势而上,进入火法铜冶炼领域,成功跻身于国内准一流冶金设计院行列。该团队抓住全球矿业繁荣期,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展国际业务,矿冶总院冶金业务逐步进入全球矿业市场。

辛苦付出终得报,硕果累累遍四方。矿冶总院冶金设计团队继续在原有设计业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大步向前,迅速在大型火法铜冶炼领域完成布局,并成为该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一时期,矿冶总院完成了第一个火法铜冶炼项目——四川康西铜业粗铜冶炼生产工艺技改项目,首次进入大型铜火法冶炼的工程设计领域;完成池州冠华黄金、新疆招金矿业和吉林紫金铜业(珲春紫金)铜冶炼项目,其中,吉林紫金铜业(珲春紫金)铜冶炼项目是矿冶总院第一个大型设计项目,所有车间、全流程、全专业均由矿冶总院独立完成,且完成了双侧吹技术的自主研发。

图3:刚果mkm铜钴矿项目
中铁资源刚果(金)MKM铜钴矿项目

矿冶总院在湿法铜冶炼领域取得突破,国际市场捷报频传。2011年,矿冶总院进入刚果(金)市场的首个湿法炼铜项目——中铁资源集团刚果(金)MKM铜钴矿项目完成,成为矿冶总院在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哈萨克Kounrad湿法炼铜1万吨项目完成,开辟了EPS新的业务模式,推动中哈合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展示了矿冶总院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重要作用。

业务布局全面拓展,技术创新成果丰硕。日处理150吨朝鲜含铜含砷金矿焙烧收砷技术改造设计与服务项目完成:这是矿冶总院第一个海外难处理金矿焙烧技术输出项目,矿冶总院两段焙烧技术在国外开花结果,拓宽了海外市场,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新疆星塔矿业日处理200吨氰化尾渣氯化提金项目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氰化尾渣氯化挥发项目,标志我国氰化尾渣提金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在此阶段,矿冶总院还完成了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金德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粗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是矿冶总院第一个铅侧吹熔炼项目。甘肃招金贵金属难处理金精矿冶炼是国内第一个处理含锑砷碳难处理金精矿项目,标志着我国含锑、砷难处理金精矿技术开发达到新水平。

经过近30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抓机遇、励精图治,矿冶总院冶金工程业务实现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由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业务拓展遍地开花。矿冶总院冶金工艺设计人员数量、特色技术和设计能力迅速发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成功跻身国内准一流冶金设计院行列。

扬帆海外  遍地开花

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姿态开启成熟期(2016年—至今)

伴随着矿冶总院向矿冶集团改革的推进,冶金工程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依托于矿冶集团在矿冶领域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冶金专业开发出越来越多的特色和优势技术,从最初的难处理金矿和湿法炼铜,到现在的双侧吹熔炼、氯化挥发、硫化铜钴精矿焙烧、熔炼烟气烟尘协同处理、盐湖提锂、贵金属精炼等技术,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和业务类型。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这缕镌刻在矿冶工程人精神图腾上的微光,照亮了他们永不停歇的奋进之路。这一阶段,冶金设计团队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紧跟时代浪潮,在矿业绿色环保、循环利用、低碳节能和智能高效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图4:国投金城冶金湿法电解区域(含阳极泥)epc项目电解车间
国投金城冶金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湿法电解区域(含阳极泥)EPC项目电解车间

开创EPC合同额新高,攻克世界级冶金难题。国投金城冶金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湿法电解区域(含阳极泥)EPC项目完成,这是矿冶集团第一个大型铜冶炼EPC项目,也是当时矿冶集团历史最大EPC合同额;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年产10000吨高纯氯化锂和25000吨硼酸厢式萃取项目完成,首次将厢式串级萃取槽应用于工业化提锂行业,有效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与镁及其他杂质分离的世界性难题。

图5:黑龙江紫金铜业铜冶炼项目
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项目

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变革,中国技术成功破浪出海。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项目,采用矿冶集团创新设计的全球首创绿色低碳“全热态三连炉智能连续炼铜”工艺,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环保实现超净排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引领国内外铜冶炼项目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成为矿冶集团设计项目的标杆工程。南非PMC铜冶炼技术升级改造EPC项目,采用矿冶集团智能富氧双侧吹熔炼炉技术,实现了双侧吹熔炼炉技术第一次海外输出。

业务领域持续拓展,成功进军贵金属精炼领域。三门峡金渠集团金银加工提纯项目EPC项目完成,这是矿冶集团第一次进入贵金属精炼领域,拓宽市场,扩大集团影响力。后续,山东招金年处理1500吨贵金属智能提纯工艺产业化应用项目、云南黄金贵金属精炼等项目的设计工作以及新疆五鑫铜业阳极泥处理车间EPC项目相继完成。

图6:印尼mti公司莫罗瓦利酸、铁、金属(aim)项目
印尼MTI公司莫罗瓦利酸、铁、金属(AIM)项目

重大项目彰显国际实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矿冶集团承接的印尼MTI公司莫罗瓦利酸、铁、金属(AIM)项目(一期)详细工程设计,是矿冶集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刷新了集团历史上设计项目单笔合同额纪录,实现了矿冶集团和印尼矿冶巨头默迪卡的深入合作。

2021年—2023年,矿冶集团在刚果(金)市场又有新突破,实现湿法炼铜EPC项目“三连冠”,累计合同额超20亿元;继续保持了在硫化铜钴精矿焙烧领域的优势,连续签下华刚SICOMINES铜钴矿项目冶炼二期工程、KALONGWE铜钴矿项目、科米卡硫化铜精矿焙烧制酸工程、TFM混合矿开发项目、SEM铜钴矿阴极铜项目、穆松尼焙烧炉设计合同等项目。

依托矿冶集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行业优势,冶金设计团队不断将科研成果绘就成祖国大地的美丽蓝图,业务版图已成功拓展至废催化处理、新能源和钼冶炼等领域。在废催化处理领域,该团队相继完成北京立诚石化四川炼厂平衡催化剂再生及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山西弘盛益通废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等;完成黑龙江多宝山铜业钼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正式进入钼冶炼领域;签订了吉林吉恩镍业年处理6万吨硫酸镍项目和二精区4500吨电积镍生产线项目、华友韩国 Posco 硫酸镍项目、衢州华友2万吨电镍子项和1万吨电镍子项等新能源项目。

此阶段,该团队实现了冶金设计项目首次进入江西铜业的突破,完成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司电解车间年处理10万吨阴极铜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巩固了冶金工程设计业务的实力。

目前,矿冶集团冶金工程业务已形成涉及重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等)、稀有稀散金属(钨钼钒钛锑铋稀土等)及贵金属的湿法冶金、火法冶炼、二次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固废处置与利用、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技术工艺包、高端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冶金装备与材料等业务。到2023年末,已有冶金工程专职设计人员74人左右,兼职人员15人。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砥砺奋进。在冶金工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矿冶集团于技术攻坚处,方见创新力量;于市场开拓时,更显使命担当。

未来,矿冶集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技术+设计+工程+装备”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创新驱动担使命,勇毅前行再出发,在建设冶金强国的道路上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笃行致远,推动冶金工程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矿冶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