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 产业报国 豫光集团高质量发展一路凯歌

2025年05月13日 10:1 2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编者按:从济水河畔的炉火到行业舞台的璀璨,豫光集团七十载风雨兼程,以愚公移山精神为魂,以奋勇争先为魄,书写着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辉煌篇章。在这片曾见证愚公叩石垦壤的土地上,一群新时代的“愚公”正以科技为镐、以信念为炬,在改革发展的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通途。

当传统冶炼行业遭遇转型阵痛,当“卡脖子”技术难题横亘前路,豫光人选择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他们以党建为旗,将党支部建在攻关项目上,让党课讲到炉火边,把“奋勇争先”的誓言熔进每一种材料之中。

这场特色思想政治成果发布不仅是一次实践的巡礼,更是一场精神的远征。从项目建设工地的党旗飘扬,到青年工程师的创新突围;从党员引领突破行业指标天花板,到冶金机械设备在海外市场叫响豫光品牌,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案例都在诉说着:愚公精神从未远去,它已化作车间的数据流、实验室的方程式、项目上的党旗红。

移山不止为通途,更为在攀登行业高峰的征途上,写下属于豫光工业的壮美诗行。今日之豫光,正以“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的极致追求,以“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如磐初心,书写新的篇章。

营造三个生态 聚焦一份热爱

豫光设计院党支部承担着技术服务、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以及前沿技术研发等极其重要的工作。该支部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任务十分艰巨。该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该支部的答案是“营造三个生态,聚焦一份热爱。”

营造改革的生态

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发展。

作为豫光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必须让员工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效果。设计院党支部让改革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制订了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薪酬制度,围绕项目类别细化落实设计院经济责任制,“不论苦劳论功劳”,承担任务越多,成果越多,工资就越高。

改革之后,大家都奋勇争先,争当负责人,对待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注重效率的提升,项目设计做得又快又好。

党支部与各单位结合,给予合适的改革政策,积极听取员工意见与反馈,不断改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为设计院营造了支持改革的良好生态。

营造奋斗的生态

党支部以一面旗帜作为载体,营造奋斗的生态。

该支部创建了“一个项目一面旗帜”的品牌。给每个重大项目所在工地都发放了一面“攻坚先锋党员突击队”的旗帜。

这一面旗帜,是党支部授予项目建设人员的旗帜,也是把项目本身建成旗帜。

在每个项目工地,都成立了“攻坚先锋党员突击队”,大家都瞄准旗帜,为创造奇迹奋斗。

项目总负责人刘腾腾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引流管还挂在胸前,他便用衣服遮挡着,匆匆赶到公司参与项目前期工作。他说,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自己早一天到岗,就能早一天推动项目进展。15天恢复期满后,他就去医院拆除了引流管,随即马不停蹄地奔赴西豫项目工地。

在江西源丰项目现场,项目成员难以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到附近居民家中或路边摊,与摊主协商,请对方做些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就这样,连续数月,他们靠着吃“百家饭”和方便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营造创新的生态

豫光实现发展战略所需的新材料研发与项目建设工作,均与设计院党支部紧密相连。设计院党支部作为技术创新征程中的先锋力量,必须着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在豫光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设计院党支部以项目研究为依托平台,以成果转化为支撑,以研究方向为引领,充分尊重创新研发人员。豫光给予研发人员最高定岗等级,并提供最坚定的支持。同时,还制订了完善的容错机制,以及研发取得突破后的激励政策。

设计院党支部始终秉持“豫光需求在哪里,就集中力量攻关哪里、转化应用哪里”的理念。目前,设计院研发投入强度达4.75%,超出计划目标0.75个百分点。

营造人才发展、创新激励、成果转化三个生态,归根结底是为了达成一个核心目标——让员工“热爱豫光”。在豫光,奋斗者能有所作为,有为者能获得相应地位。有豫光这一个坚强的后盾,员工被允许试错,能够站在行业前沿,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价值、赢得尊重,有何理由不热爱豫光呢?

(段高高)

以永不放弃的精神铸造豫光品牌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效果最好?百度AI这样回答: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措施是“思想升华”。

作为豫光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冶金机械公司党支部不仅肩负着做大做强豫光机械制造板块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向改革要效益的重任。该如何最大限度实现改革的成效,让所有员工深切感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2024年,冶金机械公司党支部持续开展“思想升华”活动,大力弘扬“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持续推动豫光冶金机械品牌建设。

思想升华 凝聚力量

思想的升华来源于对文化的认同。

冶金机械公司支部始终坚守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发展理念,坚持做强做大豫光机械板块的目标不动摇。支部把“愚公移山”精神结合支部的特点,解读为“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信念,鼓励全体员工不畏艰难险阻,持续前进。

2024年,在江西源丰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该支部派出党员工程部部长李彬彬负责统筹各项现场施工管理,在他的带领下,130多名施工人员分三班昼夜不停施工,将原本100多天的1200吨的桥架制作安装任务在40天内完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精神的真实写照。

打造海外市场“豫光品牌”

创业艰难百战多。

豫光冶金机械品牌想要持续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出国门,参与更大的市场竞争,但国际市场开发是零经验,是迎难而上做大做强,还是躺平错失发展机会?

该支部的选择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说给员工听不如做给员工看,做给员工看不如带着员工干。该支部领导带头进行国际业务知识的学习,带队进行市场开发,用实际行动凝聚最大合力。

印尼项目是豫光在海外市场承接的第一个工程。当时豫光项目众多,人员调配面临难题,选派何人负责该项目一度成为难题。“我可以去负责这个项目!”关键时刻,党员王康站了出来。当时,他的两个孩子一个6个月、一个4岁,怎么走得开?但王康硬是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凭借着一腔热血开赴万里之遥的新战场。面对荒岛和泥泞、炎热和暴雨,他们战胜了困难,让豫光在海外成为金字招牌。

客户心中“唯有豫光”品牌

精神是一个人的内核力量,由内而外散发着强大感染力。当一个团队拥有精神内核,便具备了独特的感染力。

在新疆火烧云项目,项目经理卢家驹带领施工人员为赶工期,在几十米高的平台上就餐,坚守岗位不离;在印尼工业园区,员工忍受酷热潮湿天气,穿着胶鞋在泥水中施工,长时间暴晒导致部分员工头皮脱落,双脚因长时间浸泡而浮肿,但他们毫无怨言,坚守如初。他们成为客户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动践行了豫光董事长提出的“外树形象,内聚合力”的豫光文化使命。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豫光,唯有豫光!

未来也将见证,只能是豫光!

(王培)

“破字诀”答好“三张试卷”

在豫光冶炼一厂党支部的面前,有“三张试卷”,冶炼一厂党支部的答题方法就是“破字诀”。

情感共鸣突破法

第一张试卷,是达标达产。该支部采用情感共鸣突破法来答这张卷。

在面对豫光调整生产思路的时候,由于物料成分复杂,劳动强度增加,很多职工持不赞成态度。该支部采用情感共鸣突破法,让职工知道,“我们是站在一起的”。

该支部告诉职工:第一,支部和员工是一条战线上的,干不好,谁也没有好处。第二,算明白账。收入来自公司效益,豫光没有效益,员工也不可能有收入。第三,豫光的决策必须执行。遇到困难就不想干,就怀疑公司路线,豫光人干不出这样的事。

就这样,大家形成了情感共鸣,职工的所有行动都能以“公司决策”为核心。经过努力,指标得到突破,生产趋于稳定,而且因为创效显著,职工的工资也有了明显提升。

问题导向突破法

第二张试卷,是要如何去创标。该支部采用问题导向突破法来答这张试卷。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必须体现自己的价值。该支部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几个迫切需要突破的点,比如投料量需要突破,小金属回收率需要突破。该支部号召职工强化工作作风,狠抓责任落实,勇当创标先锋。党员干部更是在创标工作中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创标活动深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指标突破成为检验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全国青年技术能手、党员葛兵兵带领的攻关小组,使氧化炉有效处理量同比增长4.27%,创历史最优成绩。极板烟化炉工段长陈陆军带领职工对标行业指标,将渣含铅稳定控制在0.1%以下,渣含锌指标稳定控制在0.5%以下,渣指标居行业之首,获得豫光“创标单项冠军”称号。

技术赋能突破法

第三张试卷,是如何创新,如何开展数智化工作。该支部采用技术赋能突破法来答卷。

该支部坚持带领职工在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下真功苦功,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使创新课题不断取得突破、职工金点子竞相涌现,努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2024年大修中,五炉耐材清打同时使用智能机器人作业,使得大修时间大幅缩短。职工在生产中亲身体会、亲眼看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好处,不仅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自动自发实行小改小革,也让智能化项目多点开花。

该支部在数智化改革中积极探索,不断发力。研发智能AI配料系统,短时间内,系统根据现有库存物料进行自动计算,就能给出最优的配料方案。

氧化炉下料口机器人打渣项目可让机器人替代炉前工完成繁重、危险、重复、艰苦的捅渣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人的作业安全保障。

从以前全是意见到现在全是建议,从原来达标,到现在创标、数智化走在前列,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李玲霞)

逆境求存 极限破立

2024年至今,豫光玉川党支部所面临的形势,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极限”。

一方面,市场形势逼近极限。矿源供应紧、贫矿占比大,加工费持续下滑,铜冶炼行业进入寒冬;另一方面,系统生产接近极限,关键指标长期徘徊不前。

如何逆风翻盘,极限求生?唯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硬仗,方可逆境求存。

量化极限 指标领航

面对严峻形势,欲破而后立,必先明晰极限所在。该支部围绕“提效保质、降占增贵”核心工作,深入一线,细致分析梳理各环节难点、痛点,精心整理出40多个问题,制订23个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该支部别出心裁,采用“数字+顺口溜”的方法,将极限目标量化,让工作思路简单易懂。例如,在电解工段,提出“155,900,973”的目标,即阴极铜产量15.5万吨,硫酸镍产量900吨,A级铜一次合格率97.3%。

简洁明了的数字,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知道目标所在及努力方向。

极限出击 共克时艰

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依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策略;必须“升维思考,跳出分厂看行业;降维做事,蹲点现场解难题”。

2月份,在艰难时刻,豫光原料部门传来“废铜加工费让利”的消息。该支部敏锐地意识到,这无疑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口。他们立刻集结骨干,开展专题会议,一场攻坚战就此展开。

在这次行动中,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引领作用。连一工段长王兵作为党员先锋,展现出超强的执行力。面对吹炼炉临近大修、设备作业率不高的困难,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废铜及时入炉;针对吹炼炉能力有限,他创新性地将残极转投阳极炉,为吹炼炉腾出更多空间。在王兵的带动下,支部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废铜投入量提升至原来的2.5倍,成功斩获开年效益化生产的“第一桶金”。

极限操作 精细管理

生产过程中,有两项指标始终处于极限操作的境地。一是电解液含镍量高达27.5g/L,在同行企业生产中,这个指标达到25g/L系统已经崩溃。二是尽管已将可调参数优化至极限,但阴极铜一次合格率依然无法突破。

面对这般生产极限,必须打破固有思维,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而且要做到比以往更加精细。

针对电解液含镍量过高的极限挑战,该支部经过系列改造,电解液含镍量成功降至16g/L,硫酸镍产量大幅提升,化解系统风险的同时,为效益化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阴极铜一次合格率的长期难题上,该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剖析精神,深入现场,展开系统排查。通过对阴极铜长粒子规律、阳极吊耳大小等细节进行整改,双极一次合格率从92%稳步提升至99%以上,成功入围行业优秀指标,年创造效益300余万元。

(都艳梅)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