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得响的“江西物化探”地质品牌——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地球物理探测转型升级纪实

2025年05月09日 13:29 2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513281(1)
运用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综合检测车进行道路病害检测。

近日,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以下简称“物化探大队”)主编的江西省地方标准《地下病害体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规程》正式实施。这是该队从服务地质找矿的传统物探向民用物探、科技物探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民生安全保障提供了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支撑。自此, “江西物化探”地质品牌在江西省及国内浅层物探精细探测领域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高科技 走在行业前列

为破解城乡地下病害体,尤其是道路塌陷难题,物化探大队创新应用“物探+测绘”技术,形成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专利的高科技——地下病害体三维(3D)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体系。该项成果在第21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获得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物化探大队瑞华公司被评为“科技中国·创新示范单位”。目前,该项成果已实现市场化应用,在西宁、杭州、成都、建德等地,应用于城市道路病害检测、青海玛多灾后重建、杭州亚运会及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等道路安全保障项目;在南昌进贤、湾里、青云谱等县区,应用于道路检测项目,成效显著。

地下病害体三维(3D)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体系包含“城市道路病害检测及预警系统”“轻便式一体化地质雷达测量装置”“一种高原地区粗颗粒盐渍土溶陷系数测试装置”等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市政道路空洞探测三维地质雷达数据解译软件”“城市道路病害检测数据处理软件”“城市道路、管网检测安全运营综合预警系统”等5项软件著作权,综合运用探测车、红外摄像机、激光路面断面测试仪、车载三维雷达等设备。该技术研发团队带头人、物化探大队物探二分队队长康元欣介绍:“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三维(3D)浅层探测技术以其快速、无损、连续、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到城市道路病害探测中。在使用三维(3D)地质雷达综合检测车全流域普查的基础上,对异常情况再用二维地质雷达进行精准探测,筛查出准确‘患病’路段,确定‘病灶’详细情况,从而制订科学解决方案,让地下病害体隐患无所遁形。”

针对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地下病害体隐患普查、应急勘查,该大队物探科技人员以“道路病害、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体精细物探探查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了由面到点、快速准确、抗干扰强、适应复杂场地条件、全方位控制的“地面+井中”综合立体探测施工工艺,实现了岩溶发育区、矿山采空区、西北湿陷性黄土、坝体隐患等隐伏不良地质体的全域精细成像。该项工艺成功运用于江西省乐平高家镇、上饶水南街、分宜池塘村以及甘肃省兰州高新区等地面塌陷沉降及矿山尾矿坝体等安全评价中,获得地方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高度肯定。

近两年,物化探大队承接隐蔽致灾探测等大型项目80余个,均通过各级专家评审验收,大幅提升了该大队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该大队以“物探+”多元化市场开拓为理念,以知识产权转化为纽带,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湖南继善高科有限公司等深入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持续推进“技术+专利+市场”成果落地。

新标准 把住行业脉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盾构、顶管、拉管等大型非开挖施工未按规范工艺操作,布设在道路下方的各类管道管线破损或受雨水冲刷引起路基掏空、出现空洞,都可能造成城市道路塌陷,影响市民生活和生产安全。传统物探应用于民生安全领域可谓大有可为。

为填补江西省道路病害体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行业标准空白,促进城镇道路探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物化探大队主动申请《地下病害体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立项并获批。该大队凭借自主研发的三维(3D)雷达探测技术体系在全国各地市场应用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历时2年,完成该项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江西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的地方标准审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符合当地实际,对江西省地下病害体三维地质雷达探测实现标准化作业具有指导作用。

该标准的实施,为江西省道路塌陷探测防治、地下人防、浅部岩溶、矿山等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以及地下管线、矿山尾矿坝体空洞、江河堤坝隐患等探测提供科学依据,将有效推动江西省道路运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大转型 融入区域发展

近年来,物化探大队致力于将物化探技术走向市场、走向民用,奋力开辟从传统到转型的发展新路,聚焦江西省地质局“矿产资源保障、生态文明支撑、专业综合服务”三大定位,走出了一条科技化、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转型之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物化探大队聚焦“一深、一浅”,积极布局物探技术发展。“一深”是指立足传统物探深部地质找矿,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该大队引进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团队研发的广域电磁法新技术,结合该大队重、磁、电、震等综合手段和三维反演、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初步形成了三维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体系,服务深部找矿。该项技术在江西、新疆、青海、甘肃、广西、湖南、安徽、广东等地开展的金属、非金属、“三气”、干热岩、地热等调查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一浅”是指物探技术走向浅层探测市场应用,服务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水利坝体安全、道路和岩溶塌陷预警、矿山隐蔽致灾调查等业务;以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为平台,将物化探专业领域不断拓展至生态文明、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城乡规划、地下空间领域,实现了以物化探为特色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全方位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大开放、大创新、大服务,为物化探队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江西物化探”“物化探地质工程”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日益攀升。该大队负责人李永明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聚焦物化探特色,在物化探领域‘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培育核心竞争力,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为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物化探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