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撬动极限降本——中铝山东有限公司探寻全员降本增效活力密码侧记

2025年05月09日 13:16 2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513261(1)
精制车间员工正在使用“专用套筒”拆卸叶滤机滤板螺丝

今年以来,中铝山东有限公司紧紧锚定极限降本目标,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为有力抓手,聚焦生产流程中的痛点、堵点问题,鼓励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克难题,积极开展小发明、小技改、小优化等“微创新”活动,以“涓滴之力”汇聚成降本增效的“千钧之势”,为企业极限降本工作注入了强劲活力。

小发明

一线作业的“提效神器”

“张班长,你制作的这几个小工具简直太好用了,以前换布累得满头大汗,现在轻松多了!”在该公司氧化铝精制西线叶滤机换布现场,员工小王一边熟练操作着手中的工具,一边忍不住发出感慨。他手中的“神器”,正是班长张新刚精心发明的“叶滤机换布专用套筒”。

此前,拆装叶滤机螺丝和压块一直是车间里最让人头疼的体力活,员工们需要用撬棍反复敲砸,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张新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提出了“制作小工具提升换布效率”的建议。他利用工余时间,认真测量尺寸、精心设计图纸,找来废弃的边角料,焊接出环形螺栓套筒,自制压块冲卸器和聚液管保护装置。

张新刚发明的新工具投入使用后,使员工劳动强度降低了60%,单台车换布时间从原本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近10万元,设备停机时间减少还可以带来可观的间接效益。“工具虽小,却是从实践中‘长’出来的智慧。”员工由衷地赞叹道。

小技改

生产系统的“舒筋妙方”

在该公司氧化铝南线沉降槽区域,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气瘦身革命”正在进行。沉降槽搅拌系统电气控制线路极为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需要逐项排查数十个节点,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极易延误故障处理,甚至可能导致沉槽事故的发生。

该公司氧化铝厂生产中心工程师宋振具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提出了“沉降槽搅拌系统智能优化双降改造”方案,将原有分散控制模式升级为“一控四”集中控制,用1只交流接触器控制4只空气开关,大大简化了线路布局。

改造后,故障处理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45分钟,有效避免了非计划停车情况发生。“微改造就像给设备做‘微创手术’,切口小、见效快。”员工表示,该项目虽然投入不多,却成功破解了困扰车间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为生产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优化,设备运行的“寿命密码”

针对该公司氧化铝西线3#隔膜泵隔膜密封不严,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该公司氧化铝厂支持工程师张立刚扎根现场,联合相关车间与设备厂家开展深入的技术攻坚。

通过解剖故障部件、模拟工况测试,张立刚创新提出“隔膜室密封抗磨优化”方案,将密封面厚度增加4mm,有效抵消了长期磨损带来的间隙扩大问题。改造后的隔膜使用寿命延长了1倍,年节约备件采购费用2万余元,有效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中铝山东有限公司,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创新模式,正如同星星之火,在全公司中迅速推广开来,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了新的途径。

从一枚螺丝的拆装工具到电气系统的智慧升级,从一线员工的奇思妙想到技术骨干的攻坚克难,生动诠释了降本增效并不一定需要“大刀阔斧”的创新。当创新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每一个点滴的改进,都将汇聚成奔涌向前的洪流,助力企业在极限降本攻坚战中书写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