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劲”的传承与彰显——记郑州铝业技术质量中心化验分析站溶液班组

2025年05月06日 10:22 1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513161(1)
溶液班组女工在进行液相分析

本报讯(记者刘京青 通讯员刘 明 孙中华)  中铝(郑州)铝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中心化验分析站溶液班组(以下简称“溶液班组”),1958年建厂初期便已成立,历经67 年风雨的洗礼,一代代传承着铝业人的“工匠精神”。当前,中铝集团“安全干净示范班组”、河南省“安康杯”安全示范班组、郑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众多荣誉牌匾,满满当当地占据着该班组荣誉室的四壁,见证着该班组的坚韧与辉煌……

“我们溶液班组共有职工23人,其中,女职工14人,占比达60%。经过几次优化组合,职工人数虽然已减少近40%,但依然能每班完成180个左右的样品、近600 个成分的分析检测任务,这还不包括临时实验工作。每天,当我们听分析女工们在玻璃器皿的碰撞声和真空泵的嗡嗡声中,清脆响亮地报出一个个分析滴定结果,为保障企业产品质量筑起铜墙铁壁时,我们倍感欣慰。”谈到溶液班组为企业产品质量把关时,班长何黎满是自豪。

“与时间赛跑,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是溶液班组所有成员的首要任务。为了及时准确地为产品质量提供生产数据,我们班组最大限度地优化工作流程,压缩检测周期,将串联检测步骤并行处理,减少中间等待环节。每一名职工都自觉统筹时间安排,做到‘眼观六路’。在固相分析过程中,利用滤饼冲洗等待的空隙时间,将电热板上已烘干的样品进行筛分称重;在液相分析过程中,梳理样品种类,把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样品有序分开,分类统一滴定,避免了检测时因样品浓度不稳定而造成的复杂操作。我们每个轮班都固定一名质量抽查员,负责当班检测质量的抽查,抽查情况在班后会上进行通报学习并讨论。”何黎介绍该班组的日常检测工作。

久久为功,代代相传,该班组职工们的化验分析技能得以不断提高。仅2月份,该班组就高标准为生产化验分析了6172个样品、18016个元素,比1月份增加了近40%,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群策群力,降本增效是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秘籍”。该班组设立了溶液班组“树洞”意见箱,让职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表达在检测过程中的好点子、好办法,以此激发班组职工的聪明才智,并对合理化建议取得成效的项目给予奖励。如职工高蕾蕾提出的“真空泵定期清理疏通”、魏丽霞提出的“落地式高频清洗机改为台式高频清洗机”、申艳芳提出的“热水箱胶皮管改为硅胶管”等建议,均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节省了材料费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该班组汇集职工的“思路”后,优化实验方法,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操作技能,有效地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材料浪费。仅2月份,该班组就收到职工提出的18条合理化建议,其中,14条已被采纳并实施,节约成本近万元。

塑造“家”文化,提升检测班组的凝聚力。溶液班组致力于塑造一种教育文化,增强班组凝聚力。通过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增强职工情感交流,让职工在工作之余,享受家一般的关爱。通过微信建立的“树洞”方便职工和班长及时互动信息,成了班组职工们倾诉心声的地方,职工的想法可以及时得到回复,职工们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把班组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克难攻坚,在传承中创新。随着企业产品质量的改进,要求化验分析的标准不断扩展和提高。该班组党员“一带一”沉在一线,同职工们一起作业,谈企业发展,聊家庭生活,鼓励班组职工用“铁杵磨成针”的坚韧面对新形势的变化,为企业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随着该公司重点项目的陆续投产,样品分析量陡然增加,每班人员每天在室内走动几千步属于常态。为此,班组骨干们对所有需要制备的样品进行分类归纳梳理,绘制成“样品制备总作业图”,老职工如有遗忘可看图,新职工可按图操作,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每班百余个需要制备的样品,在图示中清楚明了地显示,在干中看图、在看图中学习,让我能快速上手。”新入职的职工李荣表示。

班组职工、工会委员高蕾蕾表示:“我们班组敢拼、敢闯、团结、互助,美丽温暖得像家一样的氛围让我难忘。”

随着国家环保管控力度加大,要求班组外排的废旧滤纸上不能带有任何料浆。该班组职工经过多次试验比较,探索出“废旧滤纸三级处理”新办法,将废旧滤纸经过酸洗、水浸、晾干3道程序处理,班组外排垃圾箱周围再也见不到一滴料浆,现场环境焕然一新。

2024年7月,溶液班组获得该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的荣誉称号,得到了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奖品,获奖当日,班组里充满欢声笑语。“我们溶液班组有着奋发进取的力量,有着团结互助的氛围,有着老国企握指成拳的优良传统,所以,任何困难在我们班组都会化为前行的动力。”何黎谈及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感慨中不乏自豪。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