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度“开门红”看物化探总队公司转型路上的“量质齐升”
2025年04月27日 10:22 39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杨凤丽
井下作业现场
春风唤新机,奋进正当时。2025年一季度,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以下简称“物化探总队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前瞻性战略布局,在项目中标、科研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劈波逐浪,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5%,顺利完成一季度既定目标任务。
项目中标捷报频传
一季度,物化探总队公司在民生地质、矿产勘查及海外市场领域接连破局抢单,拿下标的“重头戏”。
民生地质与矿山生态修复领域,该公司成功中标陕西延长油田多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项目;顺利通过地矿集团“商洛市黑龙口地区金矿普查”项目设计审查,将围绕秦岭成矿带深部金矿找矿开展勘查工作。
海外市场方面,该公司与西藏珠峰续签“一带一路”矿产资源评价及塔中矿业矿山地质技术服务合同,累计完成超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勘查工作,圈定了多个成矿靶区,提交铅锌金属量超40万吨,推动双方合作向“地质勘查—数字档案—开发监管”全流程整合升级。
科研创新赋能发展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一季度,物化探总队公司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可圈可点。
在该公司聚力攻坚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高分辨地球电磁特性综合测量系统产品化推广与应用示范”中,超音频可控源电磁仪及超低频大地电磁探测仪比对试验均顺利通过野外验收。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团队成功获取高质量地球物理数据,有效验证自主研发仪器的优质性能等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目前,该项目团队已赶赴凤县某矿山启动下一步应用示范项目。
该公司“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合作完成的短偏移距瞬变电磁仪研发项目顺利结题,仪器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下一步,该技术团队将有望实现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的高精度数据采集。
作为该公司“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果,“地-坑广域电磁法应用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于3月份通过评审,地-坑广域电磁法理论,已在塔吉克斯坦塔中矿业、陕西夏家店金矿等国内外矿区示范应用,填补了金属矿坑道电磁探测技术空白。此外,该公司申报的“一种地-坑广域电磁测量方法及装置”入选2024年度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
市场开发抢占新道
物化探总队公司坚持以项目为王、突破为纲,在传统领域巩固优势,在突围区块加快转换。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制订了灵活的技术服务新模式。
传统矿产勘查领域,该公司承担的“紫阳东木萤石矿预普查”“商南十里坪金锑萤石矿普查”等陕西省地勘基金项目已完成报告初稿编制;陕西有色地勘基金项目“镇安东阳钨矿深部及外围补充勘查”已经开工;陕北延长石油一系列矿区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期资料收集工作基本完成,野外调研即将展开。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面,“黄陵县太贤乡石牛沟煤矿一盘区西翼三维地震勘查”项目作为该公司首次涉足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已通过评审验收。“宁夏固原广域电磁勘探”项目作为该公司首次在煤矿开展的大型广域电磁法项目,为煤矿透水性异常等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提供了新思路。此外,该公司在“一带一路”地质市场同步发力,地质工程部针对塔中矿业矿山开采现场管理“真空带”,推行数字矿山建设,构建数字矿山档案管理系统,为行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西北有色”范式。
安全环保筑牢根基
物化探总队公司始终将安全环保视为生命线,通过专题会议、制度建设、科技赋能等筑牢安环防线。一季度,该公司以深入推进“穿透式”管理为重心,先后开展了复工复产大检查、岁末年初“百日攻坚战”排查整治,加大各层级安全环保宣教培训,强化“安全环保课”。
该公司加强项目现场安全团队建设,推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在项目一线,大力推行“安全员+岗位工”模式,附加工会“安环监督月报”双保险;以绿色勘查为准则,在野外项目中落实环保措施,在比对试验中,严格规范施工废弃物处理,获得专家组“绿色勘查”专项肯定;无人机、自动化监测设备在高危区域持续应用,安全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全员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一季度“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一季度的亮眼成绩,正是物化探总队公司“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安全护航”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从国内民生项目到“一带一路”海外合作,从传统地勘到新拓领域,从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该公司正以多元突破勾勒转型蓝图。展望二季度,该公司将继续以高质量项目为抓手,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夯实安全环保根基,在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扬帆奋进。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