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全球矿业行业潜在新势力
2025年04月24日 12:6 9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有色市场 作者: 周匀
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与地缘资源争夺交织的背景下,印度正以空前力度重塑其矿业版图。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深知关键矿产对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防安全及推动“印度制造”战略的核心作用。2023年至今,从印度国内政策松绑到海外资源并购,从深海采矿布局到循环经济创新,印度以“组合拳”方式加速构建关键矿产供应链。但资源禀赋的短板、技术壁垒的制约和国际竞争的复杂性,也让其雄心与现实的碰撞愈发激烈。
国内政策:资金驱动与技术突围
的双轨制改革
千亿级资金注入与勘探加速
2025年1月,印度联邦矿业部批准1630亿卢比(约折合18.7亿美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锂、钴、镍等30种战略矿产的勘探开发。该计划涵盖三大核心领域:
一是地质勘探升级。部署AI地质建模和卫星遥感技术,对查谟—克什米尔锂矿区进行三维成矿预测,目标是到2027年探明储量突破800万吨。
二是近海资源开发。启动印度洋多金属结核勘探项目,利用自主深潜器“Samudrayaan”对5000米深海进行资源评估。
三是公私协同机制。引入“勘探成本50%补贴”政策,吸引塔塔集团、韦丹塔资源等私营资本参与奥里萨邦稀土勘探。
此外,印度公共部门同步追加1800亿卢比投资,重点建设中央邦石墨提纯厂和卡纳塔克邦锂电解基地,目标是到2030年将本土锂加工能力提升至15万吨/年。
技术自主攻坚与循环经济突破
为突破矿产精炼技术瓶颈,印度矿业部于2023年6月宣布建立“关键矿产卓越中心”,作为其国家关键矿产战略的核心技术支撑平台。该中心旨在整合矿产资源数据、形成动态监测机制,并每3年更新关键矿产清单,以应对供应链风险。
技术研发集群。在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和博帕尔设立3大研发枢纽,聚焦锂离子直接提取(DLE)和稀土生物湿法冶金技术。
数字化矿山试点。在恰蒂斯加尔邦铜矿区部署5G智能采矿系统,实现矿石品位实时监测与开采机器人远程操控。
回收产业链布局。取消12种关键矿物废料进口关税,目标是推动电子废弃物中稀土回收率从12%提升至35%。
市场化改革与争议区资源卡位
2025年3月,印度矿业部启动13个关键矿产区块拍卖,创下3个先例。
一是勘探权革命。首次允许私营企业通过竞标获得50年勘探收益权,打破国企垄断格局。
二是战略资源聚焦。涵盖边境地区锌矿、克拉拉邦钛铁矿等争议性资源,强化地缘经济存在。
三是外资限制设计。要求外资持股不超过49%,且勘探设备国产化率达60%,构建“以市场换技术”壁垒。
该轮拍卖吸引了全球23家企业竞标,最终由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联合体以22亿美元斩获奥里萨邦锰矿区块,标志着本土资本在战略资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布局:深海采矿与资源联盟
的立体化拓展
深海采矿:抢占全球公海资源先机
2024年7月,印度向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提交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太平洋)勘探申请,目标是到2026年完成多金属结核商业开采可行性研究。该区域预估蕴藏钴280万吨、镍1.6亿吨,可满足印度电动车产业20年需求。技术验证由“萨加尔·尼迪”号科考船承担。
资源外交:构建“非洲—印太—锂三角”三地联盟
非洲稀土布局。2024年9月,印度与马拉维启动联合勘探,由印度国有IREL公司主导,目标是到2028年形成5000吨/年稀土氧化物产能。
印太技术协同。2024年11月,印度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引入美国机器人采矿专利,联合日本开展海底稀土富集区生态评估。
南美锂三角。2025年1月,印度与智利签署《锂资源联合开发备忘录》,获得阿塔卡马盐湖勘探权,配套建设安托法加斯塔港专属物流通道。
供应链避险机制与战略储备
2024年7月,建立“关键矿产风险动态监测系统”,依据来源国政治稳定性、运输通道安全等指标设定五级预警。2025年3月,印度启动国家战略储备计划,首批纳入锂、钴、稀土等6类矿产,目标储备量满足90天工业需求,存储基地选址拉贾斯坦邦地下盐穴库。
系统性挑战:
资源雄心的三重悖论
技术自主性与全球依赖的困境
尽管2023年5月印度斥资30亿美元引进澳大利亚锂辉石提纯技术,但其本土DLE工艺能耗仍比国际领先水平高40%,导致Reasi锂矿开发成本达9500美元/吨,远超全球均价。深海采矿领域,印度仅掌握3000米级作业能力,距商业开采所需5000米技术门槛仍有代际差距。
市场化改革与国企主导的结构性矛盾
上述拍卖的13个区块中,70%由国企联合体竞得,私营资本多局限于辅助性环节。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虽能快速集中资源,却导致韦丹塔资源等私企转向刚果(金)钴矿投资,本土产业链创新活力不足。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治理的冲突
奥里萨邦Sukinda铬铁矿因尾矿污染引发持续抗议,河流六价铬浓度超标200倍,迫使政府暂停3个区块开采许可。而在部分边境地区,资源开发与军事部署的深度绑定,可能引发与邻国纠纷。
战略透视:
国家能力建设的压力测试
印度的关键矿产战略本质是一场国家能力的极限实验。
制度创新维度。国家关键矿产使命(NCMM)是印度政府于2025年1月批准的一项国家级战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政策工具和国际合作,提升印度在关键矿产领域的自主能力,减少对外依赖。NCMM首次实现跨部门协同,由内阁秘书直接领导“关键矿产授权委员会”,整合外交、国防、环境等12个部门资源。
全球治理博弈。通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构建“去中心化”供应链,但美欧要求排除特定国家的技术标准,迫使印度在战略自主与联盟利益间做出权衡。
资源主权的印度式方程式
当前,印度正以举国体制破解资源困局。这场矿业变革的深层逻辑,不仅在于保障关键矿产资源的充足供应,更在于通过资源主权重塑,确立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话语权。但当技术短板遭遇地缘博弈,当国家资本挤压市场活力,印度的雄心或将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的战略透支风险。未来10年,这场资源竞赛的成败,将决定印度能否从资源依附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抑或陷入新一轮发展陷阱。答案,或许深藏于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的多金属结核中,等待时间的淘洗与验证。
(作者单位: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