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矿细作 标杆始成——记中国恩菲EPC总承包的新疆火烧云铅锌矿60万吨/年铅锌冶炼工程项目
2025年04月14日 9:49 277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黄乐
在新疆和田,巍峨的昆仑山下,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座承载着国家战略与资源使命的现代化铅锌冶炼厂正在拔地而起。它就是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EPC总承包的新疆火烧云铅锌矿60万吨/年铅锌冶炼工程项目。
在1600亩的施工场地上,矿石粗粝、工程浩大,但每一寸土地的规划、每一道工序的推进,都诠释着中国恩菲“以细驭广”的匠心哲学——矿石虽粗,人心至细。
大漠筑基
奔赴火烧云项目现场,于广袤戈壁滩极目远眺,率先进入视野的,必定是那气势恢宏的原矿均化库。蓝色穹顶在昏黄天空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仿若一颗镶嵌在大漠之上的璀璨宝石。
走近它一探究竟,119米大跨度的三心圆双层柱面网壳结构凌空而起,上万平方米的地坪平整如砥,传送设备昼夜运转,将巨大的矿石源源不断地送往生产线。
令人赞叹的工程背后,是中国恩菲项目团队与恶劣环境斗争凝结的智慧结晶。
该项目地处大漠戈壁,建设伊始,强盐渍土溶陷性地基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传统方案筑地基,施工成本将难以承受。通过大胆设想、实地勘察、承载力检测,团队因地制宜采用戈壁料换填方案,发挥“以沙治沙”的智慧,有效控制了基底溶陷土厚度,更让地基处理成本直降60%。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原矿物料存放需要,团队在借鉴国内40余座发电厂大跨度料仓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大跨度网壳结构方案,通过多软件协同复杂分析,实现了用钢量减少30%、工期缩短40%的技术突破。
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养护,从防腐涂装到保温配备,每个细节都镌刻着“粗矿细作”的匠心密码。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正以世界级铅锌冶炼基地的姿态,诠释着恩菲人扎根大漠、筑梦边疆的豪迈情怀。
工艺革新
火烧云项目每年流转物料达600万吨,运输环节的效率与安全极为重要。为此,团队摒弃传统运输模式,通过系统性优化,实现了从原矿进厂到产品装车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总图布局采用“零倒运”设计理念,完全取缔汽车运输环节;原矿均化库采用全自动运行的堆取料机,可取代10台以上抓斗起重机;铅锌产品输送、装车全部采用一体化输送机组,整个物料运送环节可减少人工约90%。
为突破现有技术装备水平制约,该团队在立项之初即着手研究、探讨装备技术水平提升方案,调研了国内主要的锌回转窑企业,发现若以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基础进行设计选型,项目挥发窑将超过12台,脱氟氯窑将超过15台,无法体现规模优势。在研究其他行业大型回转窑的特点,借鉴中国恩菲在镍铁超大型回转窑的工程经验后,该团队成功研发应用了国内最大的直径6.2米×98米富氧挥发回转窑,首创窑头喷还原剂、窑身补风等措施,取得在同等产能下较传统设备选型降低能耗超20%、提升生产效率超10%的成绩,刷新了世界铅锌冶炼的技术水平。
绿色节能
在戈壁这片生态环境脆弱的土地上,该团队“精耕细作”,力求构建一套高效、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将项目打造为绿色工厂,为当地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力量。
为尽可能地利用烟气余热,该团队定制化设计了4种规格10台余热锅炉,构建起“吃干榨净”的能量回收系统。这些“热量捕手”采用膜式水冷壁、对流管束与省煤器组合设计,可将烟气温度从350℃降至250℃,热回收率提升24%;配备自动汽水调节系统,可在烟气负荷频繁波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产蒸汽年发电近2亿度,发电后的低压蒸汽还可继续服务于工艺加热和采暖,形成了完整的能量梯级利用链。
脱氟氯后的高温焙砂,通常采用间接水冷方式进行降温处理,造成大量水资源损失和电能消耗。针对能源浪费问题,团队创新采用“空气冷却+热风回炉”工艺,首次在行业实现了高温焙砂的热回收,降低工序能耗超过30%。此外,根据项目所在地太阳辐射强度大,年平均日照时间接近3000小时的特点,该团队选用光伏加风能供电厂区路灯,节约用电成本的同时,大幅减少了电缆及敷设成本。
项目当地风沙严重,各生产车间极易“硝烟弥漫”,该团队通过采用自清洁沙尘过滤装置、落地粉尘真空清扫装置、微雾抑尘装置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外部环境和工艺本身引起的烟尘问题。废弃物外排方面,通过应用先进工艺,达到了废气超低排放和废水零排放的要求,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范例。
管理提升
该团队充分发挥设计“龙头”作用,并与中国二十冶、中国五冶、中国二冶、上海宝冶等参建单位密切配合,在有限投资内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施工措施、材料工艺、成本造价, 做到了设计、采购、施工的完美融合。在管理上,团队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方案,通过搭载“中国恩菲智慧工地云平台”,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技术手段,可实现工地管理的绿色化、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有效提升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通过开展HAZOP分析,在优化本质安全设计,使生产系统、工艺、设备、施工机具及施工方法本身就具备高安全性的前提下,结合复杂的施工环境,建立了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巡检工作为例,“空地协同”巡检机制的构建,使无人机巡检与人工巡检充分配合。无人机搭载的影像与喊话模块可定期对人工巡检难以抵达的高空作业现场人员及设备进行安全巡检,并及时做出安全警示,提升了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项目应用国内首套针对锌冶炼回转挥发窑的MPC智能控制系统,并采用窑内工况监控、窑壳温度红外扫描手段,可准确掌握窑体运行情况;主工艺系统采用炉渣在线分析、湿法溶液在线分析等措施,可实现工艺过程参数的精准监测;全厂采用具有HART通讯功能的现场检测仪表,可远程诊断参数,提高仪表维护效率;大量应用智能化堆取料机、全自动剥锌机组、锌片自动输送、全自动锌熔铸和产品装车等无人化、智能化设备,使年人均铅锌锭产量达到400吨,为我国同行业平均值的2倍以上。
在昆仑山的见证下,在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中,恩菲人坚信,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对使命的坚守,正凝聚成推动我国铅锌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恩菲将继续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筑牢国家资源安全防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续写“矿业报国”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