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步履如风——记2024年度中铝集团先进工作者 西南铝锻造厂党委书记、厂长杨成曦
2025年03月13日 9:58 13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李韩玥
“这个精力充沛的小伙,热情激昂、勤快能干,走到哪里都是风风火火,干劲十足。”一谈到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厂党委书记、厂长杨成曦,全厂职工都印象深刻。
2023年12月,38岁的杨成曦通过竞聘成为锻造厂党委书记、厂长。在他的带领下,锻造厂坚守“为国家国防安全提供重要金属材料保障”的职责使命,聚焦重点难点,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质量与效率双提升;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突破、提质增效,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24年,在3万吨压机停机改造90天、8000吨压机大修改造20天的情况下,锻造厂克服结转订单同比降低34%的困境,攻坚克难、承压前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强劲态势,全年商品产量和服务国家战略产品产量双双突破历史最好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愈发牢固。
“这份‘硬核’成绩单来之不易,是全厂职工通过辛勤奋斗得来的!新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有力推进新品开发、优质保供,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杨成曦满怀信心地说。
锻造“大国重器”
2024年1月28日午后,冬日和煦的阳光缓缓洒在锻造厂三楼的办公室里,给墙面染上一层金光。杨成曦正盯着挂在他办公室的锻造厂厂房布局图,思考着锻造厂的后续发展规划。
自从任锻造厂党委书记、厂长一职起,杨成曦就把如何让锻造厂更具市场竞争力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把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刻进了骨子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感和责任感,与班子成员一道提前谋划工厂发展蓝图:以集团公司打造“四条生产线”,建设“三大基地”,做到“七个一流”战略部署为引领,确立锻造厂“123”发展目标,全力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实现产量提升和价值创造的再一次飞跃;以站在保障“国家需要”最前沿的担当,推进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大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倾力打造5大支柱品牌,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思路清方向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成曦率领管理团队大力推进“技术突破巧增效、装备升级助领跑”系列措施,成效丰硕,工厂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国产大飞机11个规格、商用发动机7个规格、某重点客户产品50个规格实现稳定保供,服务国家战略产品瓶颈得到拓展。围绕“流程再造减火次,精准投料提高成品率以及工艺攻关降废品”立项并完成22个项目,工艺降本达到1083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高质量完成30000吨锻压机“水改油”,水压系统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工厂所有水压机告别历史舞台实现全油化;8000吨压机改造后达到12%以上的节能率效果。高性能环件项目厂房建设和装备制造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对加热炉、热处理炉等关键过程装备实施极致管理,大幅提升关键工序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能耗和安全环保风险。扩能增量的4台热处理炉全部纳入2025年投资计划。增效与赋能的举措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的声音响彻工厂。
锻造“营销核心”
面对市场的朝夕变幻,如何积极开拓、破茧突围、找到工厂发展的“最优解”?杨成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提供“一站式服务”、坚持“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每一件锻造厂生产的产品都值得客户信赖”作为锻造厂的目标。曾经在销售公司任职的杨成曦,主动做到从“供应商”到“开发商”的思维转变,重点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增值服务上下功夫,主动收集新需求,有计划分层级走访,已知需求有求必应、长线需求定期回应、配套需求识别准确,同步排产同频保供,首单交付体验优,全面提升客户全流程满意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2024年,杨成曦带领项目团队突破了设备极限,通过工装优化,攻克了氢气瓶管长度长、外径大的难点,实现了海运大容量氢气瓶的批量交付。这不仅刷新了挤压管材最大拉伸直径纪录,更是填补了我国海上超大容量储存、运输氢能关键材料的空白。
围绕公司“科技特强”目标,杨成曦带领技术团队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攻关,创新效能进一步释放。大型模锻件获商飞工程批准,服务国家战略重要型材进入工程验证阶段,半导体锻件实现量产,挤压大棒材余热淬火技术全面推广应用。
翻看杨成曦2024年的《工作计划本》,上面用两种颜色的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工作任务;办公室里3块小白板,记录着生产的相关“疑难杂症”;一个行李箱,记载着随时出发拜访客户的坚毅;一项项“清单”,记录着科技创新的新方向……“不放过任何一个促进工厂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杨成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主动搏击、积极创新、奋力抢占新市场的氛围里,重点保供赢得客户广泛赞誉,2024年锻造厂“两线”新增订单纷至沓来,同比提升28%。
锻造“硬核队伍”
2024年1月25日,在锻造厂挤压制造部,操作手刘松洋正认真翻阅着某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工艺卡片。“今年,工厂两线主机操作手推行备案制,实施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价,这意味着操作水平与绩效挂钩啦。我要再熟悉熟悉卡片,争取干得多点,挣得多点。”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杨成曦等工厂领导班子放眼长远,站在工厂高质量发展布局方位,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全力探索改革新路,稳妥推进“差异化”分配模式,完善精准激励机制,积极锻造后继之才,有力地助推了工厂目标任务的有效实现。
模压制造部部分基层班组中积极推进“技能绩效”差异化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传统,形成“收入凭贡献,收入凭技能”的良好共识;模压铣修、锯工工序调整班制,三班变两班,集中有限力量提高工作效率;设备维保部按维保功能重新划分,优化班组人员配置,实现设备管理维护更加标准化、系统化;“英才、雏鹰”计划落到实处,干部年龄结构持续优化,基层干部中“80后”“90后”占比62%……一系列变化,让锻造厂团队更加朝气蓬勃、业务精良。
作为锻造厂党政负责人,杨成曦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大胆突破基层管理人员常规绩效考评方式,建立“三百分”考评机制,即绩效主指标(产量标准吨)、管控指标(个性指标)、党建各100分,突出激励权重,全面优化基层管理团队“月度”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干部主动担当、奋发有为。围绕履职提升,由杨成曦挂帅组成中层领导考评小组,通过对每一位基层管理者“月度履职”做出“点对点”精准评价和激励,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管理者岗位创新能力和执行力。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值期盼,新的一年要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与集团公司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凝聚起锻造厂‘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干、一定赢’的磅礴力量,在‘生产、技术、装备、党建’4条赛道上并驾齐驱,乘势前进,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向集团公司建厂60周年献礼!”杨成曦满怀信心地表示。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