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期货8月6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4年08月06日 10:16
56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中州期货8月6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上海期铜8月5日继续出现突破上扬的走势。伦敦铜隔夜小幅回落对沪铜影响不大,沪铜小幅低开,早盘仍然维持高位盘整,午后受多头突然发力、急速冲高,引发空头回补令价格上探涨停板,收盘于涨停板附近,各合约均有680-770元的涨幅。盘中交投活跃,成交量有所放大,总持仓3254302手,大幅减少15002手,近月合约大幅减仓28332手,远月合约增仓13330手。主力0411合约26070元小幅低开,盘中急速走高,最高探至26840元,最低探至26000元,收盘于26110元,较8月4日涨770元,成交110726手,持仓量141710手,日减仓23702手。现货月合约收盘于28440元,涨750元。
沪铜午后盘中突然走强,一改前几日的盘争局面,价格并且创下近期新高,盘中交投活跃,近月合约出现大幅减仓,显示空头空头出现止损离场,但多头也有趁机离场的迹象以至于没能封住停板,不过远期月份依然增仓很大说明市场分岐依然较大,多空头有转战远月迹象。
现货价格8月5日出现小幅上涨,上海现货价格成交区间在28250-28360,较4日上涨145元,升水360-480元,现货升水同4日变化不大仍维持较高的水平,显示现货依然比较紧张,这对期货价格,尤其是近月合约在一段时间(8月)里有所支持。
上海交易所指定仓库的库存7月30日报43865吨,上一周报61479吨,一周之内下降-17614吨,显示目前的消费状况较旺,这会对近期合约会有一定的支持。
国际市场,伦敦铜价8月5日冲高回落。亚洲时段,在空头平仓的大压下价格出现急速冲高,但在伦敦时段因美元走强的缘故引发投机多头的获利回吐令价格出现震荡回落,最低探至2770美元,最终场内收盘于2791美元,跌10.5美元,场外电子盘报收于2777.5美元。
伦敦现货报2868美元,回落5元。标准现货/三个月期铜的逆价差报73美元,回落6美元,显然现货方面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仍然比较紧张。库存方面继续下降, LME库存8月5日降至84, 675公吨(日降700公吨), COMEX的库存8月5日降至75, 538短吨(日降990短吨),均在10万吨的整数关口之下,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这对铜价短期内仍有支持作用。
目前,国际铜市场主要供应和美元因素影响较大。
三大交易所的库存已经到达历史低位,市场担心库存见底,现货的升水也虽然较高位的100多美元有所回落,但仍在70多美元以上,显示现货面供应非常紧张。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电解铜8.81万吨,出口2.38万吨,净进口仅为6.43万吨,虽然比5月份3.18万吨的净进口量有所增加,但还是远远低于正常情况下的进口数量。2003年我国进口电解铜数量达到了136万吨,月度净进口量在11万吨左右。电解铜进口数量的连续下降可能会引发未来国内现货铜市场供应紧张程度的不断加剧。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周三公布,2004年1-5月全球精铜供应缺口为61万吨,上年同期缺口为28.2万吨。根据ICSG的初步数据,包括此前几个月的修正数据,2004年前五个月精铜显性供需平衡显示,生产缺口为61万吨。
美元的大幅企稳对市场有所压力,从中长期看美元继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在加息因素的支持下美元将逐步走向坚挺。不过,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美元上涨的利空影响短期内可能被市场所部分抵消,但就中期而言美元上涨对铜价的压力也会显现出来。
经济方面,8月6日将公布美国7月非农业就业人数数据,必将对汇率和铜价形成带动。
技术上,上海铜突破上扬,收大阳线,但没有逢停板并且持仓锐减,令价格的上涨的动能受到抑制。伦敦铜8月5日冲高回落,显示前期高点压力比较沉重有下探支撑的要求,但中长期均线系统也对价格形成非常强的支撑,估计伦敦铜价在回试2770/2740美元一线后很快将会继续向上试探。国内市场由于对远期存在分歧,多空争多激烈,价格会弱于外盘,但是如果伦敦铜突破2860美元则国内也会出现补涨行情。鉴于目前走势振荡,投资者可少量择低吸纳多单,滚动操作;止损参照25500元(CU0411),或参照伦敦铜2740美元。(李静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