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发布自主设计研发的正负压氢气循环系统及配套需求
2024年08月27日 14:31 60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李宝乐
近日,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在2024 年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上,发布了自主设计研发的正负压氢气循环系统及配套需求,促进合作对接。
“该系统是通过对氢储能系统中散热结构的创新设计,提升储氢材料在吸放氢过程中的热交换速率,突破储氢材料与氢储能系统的匹配耦合技术,开发适用于规模化氢储能系统的自动控制逻辑和安全预警系统,提升了储氢系统的安全化和智能化运行水平。”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氢能首席专家赵鑫说,该系统打通了固态储氢技术在大规模存储与移动载具使用两个环节的技术壁垒,为固态储氢技术的市场化推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
据了解,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是稀土领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心主要以稀土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化技术开发及验证为核心,聚焦稀土产业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威介绍说,目前该中心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团队,引导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稀土产业竞争力,正努力建成集稀土新材料研发、检测、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大本营。
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瞄准稀土产业高附加值及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所需的功能材料、装备及器件等领域,已突破稀土永磁材料强基及变革性技术、特种稀土功能合金及制备技术、新型高效稀土光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申请国家专利95项,授权47项,开发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22项。
“目前中心已具备年产5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和年产300吨高性能钐钴磁性材料的生产能力,已建成年产10台套搭载储氢合金的氢气回收、存储、再利用系统。稀土光源智慧照明产品已与多家企业签订购货订单,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刘威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该中心还构建了“院士牵头、行业专家为主、专业人才补充、技能人才为辅”的四级人才梯队,集聚了百余名稀土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在稀土永磁、储氢、合金、光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布局建设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并以合作开发的方式引进了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家级人才1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1名,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66名,博硕士172名。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该中心在环保领域持续发力,实现稀土基磷吸附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经过论证,这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稀土基磷酸盐高效吸附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空白。目前,已建成年产200吨的稀土基环保材料高效开发产业示范线。
此外,该中心以“强磁场”吸引扩大“朋友圈”,已服务企业近90家,孵化高技术实体企业16家、研制标准规范33项,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4000余名,行业引领力、影响力持续彰显,正全力担当起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使命和重任。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