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铁合金产业潜伏诸多风险

2004年08月06日 14:40 110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内蒙古铁合金产业潜伏诸多风险   (记者惠小勇 任会斌)内蒙古电石、铁合金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盲目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因此,在国务院办公厅5月1日转发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关于对电石和铁合金行业进行清理整顿的若干意见》之后,内蒙古各级政府从项目审批、土地、环保、信贷等方面加大了对电石和铁合金行业的调控力度。 首先,随着政策、环保、市场等因素的绷紧,一批已建、在建电石、铁合金项目将遭到淘汰。从产业、环保政策看,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的规定,内蒙古境内新建硅铁和电石矿热炉的规模应分别在12500KVA和17500KVA以上;已建成投产的6300KVA的电石、铁合金矿热炉,必须在2004年底前改造成上述标准的炉型,同时,电石、铁合金企业规模应分别达到年产量3万吨和2万吨以上,2004年底前企业治污仍然不达标以及规模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关停。 电石、铁合金企业为高污染企业,在兴建之初,企业及工业园绝大多数未做环保评估,治污“三同时”规定形同虚设。现在要求限期治理,一台除尘器的造价在150万元左右,按一户企业两台矿热炉计算,需要投资300万元左右。从市场因素看,近期铁合金产品价格普遍下滑,而电价又从7月15日起每度上调2分,由此使电石、铁合金生产成本每吨分别上涨近100元和200元,不同厂家每吨产品的利润由过去的2000元左右下降到三五百元甚至跌破成本线。这样,在政策门槛淘汰劣势企业的同时,一些已经赚足或收回成本的企业也会自行退出。 其次,高载能企业迅猛发展加剧了电力紧缺,引发的电力投资热潜伏巨大风险。电石、铁合金为高载能工业,生产一吨电石、硅铁的耗电量分别约为3600度和9000度,但频繁限电使电石、铁合金的吨耗电量激增,如目前内蒙古电石、硅铁的吨耗能分别在4000度和11000度左右,个别硅铁企业的吨耗能甚至高达12000度左右,以致陷入“缺电-限电-更缺电”的恶性循环。在电石、铁合金企业较为发达的乌海市,80%的电量被电石、铁合金企业吃掉了。由于电力严重不足,内蒙古的电石、铁合金企业的开工率一般为20%-50%。 乌海市电业局局长魏哲明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乌海已从宁夏购电6.14亿度,预计全年的购电量将达17亿度。尽管如此,乌海市的高载能企业的开工率也只有30%左右。记者从内蒙古电力公司获悉,2004年一季度内蒙古蒙西电网缺电141.6万千瓦,呼和浩特市等8个盟市日均缺电130万千瓦。严重的缺电状况带动了各地的电力投资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凡建有高载能工业园的地方,如阿拉善左旗、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棋盘井镇和准格尔旗、乌兰察布盟商都县和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地,都在建或计划建设电厂,规模惊人。如鄂尔多斯市棋盘井镇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装机容量在300万千瓦左右。大型火电厂的建设成本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建设周期约2至3年,资金回收周期至少10年。电业公司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输变电线路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建设成本与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企业的投资比为1∶10。随着内蒙古电力项目的加紧建设,电力部门预计到2005年底,区内电力供应将得到根本性缓解。而届时电石、铁合金产能的严重过剩,会否引发电力过剩,使电力巨额投资面临巨大风险,是一些业内人士担心的问题。 另外,金融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据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调查报告,内蒙古的电石生产企业中的45%为私营企业,20%为股份制企业,自筹资金占总投资额的80%,铁合金企业多数为个体私营所有,建设资金的95%由业主自筹。尽管金融机构对两行业的资金投放相对谨慎,但截至2004年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对电石、铁合金行业的贷款余额4.31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5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为1.81亿元。鉴于两行业受市场、政策影响较大,加上近期电石、铁合金行情大幅下滑,不断有企业因严峻的市场形势压产、停产,因此信贷资金的回收难度可能会增加。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