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金昌8月9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4年08月09日 9:12 4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吉林金昌8月9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要点:   现货升水并未向预期那样继续放大,铜价随着升水减小逐步放缓步伐。   美国经济数据欠佳,市场关注本周的美联储利率决策会议。   美元的上涨势头将告一段落,间接的使铜价陷入两难境地。      ★ 市场结构   上周铜市场的交易总体上波澜不惊,本来大家都对先前市场上逼空行情报有很大希望,现货升水很大,在我们身边不绝于耳的都是反套客户在LME移仓的声音,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完全朝着这方面发展,价格伴随着升水逐级下滑,最后收盘在$2830, 比前周上涨$115。   上周三是期权到期日,市场颇为关注,很大原因也在于6月份和7月份连续两个月份的期权到期日都出现了大幅下跌,都是因为实质看涨期权到期集中履行所至,这次八月成交期权上浓烈的看涨兴趣通过看涨期权的持仓量得到反映,看涨期权的持仓量在八月期权上高达11000多手,而在2800至2850敲定价位上的看涨期权持仓量也超过了3000手。但这次的期权宣告显得很平静,价格仅小幅下滑了$5,国内的多头可能从这种表观现象中认为LME处于超强势头当中,在上周四将国内行情推上了涨停板,但LME并不配合,价格继续下探,我们从盘面上看到八月份的大量获利多头有明显的获利回吐。8月份当月还有不到20000手的持仓,距离第三个周三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应该说在前期集中被迫移仓後的剩余持仓不算大,而从大户持仓报告中看到,8月份有个持仓规模在20%-30%的大多头,在没有持仓堆积的痕迹下,多头主动平仓就很正常,这也是我们看到价格和现货升水都下滑的原因。   上周三,ICSG公布了1-5月全球精铜供应缺口达到了61万吨,ICSG指出缺口扩大主要由于需求良好且库存持续下降。我们看到今年头5个月精炼产能增长率达到3.5%,超出产量增速,因而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精铜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6%,而铜矿的产能利用达到了88.4%,所以说,铜的精炼产能的扩张速度没有赶上精铜矿的增产节奏,这可能是当前供应紧张缓解的时间可能滞后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的TC/RC费用已经接近每吨90美元/每磅90美分,从这点我们看出铜的严重供应短缺得以缓解只是时间问题。   上周公布的CFTC持仓中基金净多头比前次增加2000多手,鉴于本轮行情的性质,基金的净多难以进一步增持,从持仓角度也可看出目前行情的无序性。      ★ 市场焦点   上周的大部分时间里,铜价没有像以往那样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很高,其实美元在上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本来铜价在美元和逼空传言的刺激下,可以加速上扬,但事实上确是铜的多头利用美元的支持在获利回吐,所从汇率上也能解释铜价的下滑。   由于8月10日又到了美联储决定是否进行第二轮升息的时候了,所以市场目前把交点都集中在美联储的升息速度上。市场将通过数据来评判美联储是否会加快升息速度,也通过数据来观察美联储的升息效果。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在2季度放缓只是暂时的现象,3季度经济状况开局良好,物价增幅已经回到了2001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当然继续调升利率,所以8月11日,我们认为美联储会继续升息25个基点。   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较多,7月份的大量经济数据陆续出台了,这将为美国经济在6月份出现放缓是不是暂时现象提供更多的证据。上周公布的美国6月个人支出环比下降0.7%,是2003年9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降幅最大的一次,这表明油价的飙升,减税作用的放缓已经抑制了消费支出。好在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升,意味着消费忧虑应该是短暂的。一般来说,升息对经济的抑制会延後3-6个月,这样,整个3季度,美元应该较为看好,但升息对经济产生的抑制作用在4季度将得到释放,从这点看,是不是无论如何都对铜不利,这也是我们认为铜价很难上的很高的原因之一。   上周也公布了许多和我们铜行业相关的数据。ISM制造业一扫6月份的颓势,环比上升1.5%,但同比已连续第四个月下滑;营建支出继续整体建筑业数据的低迷,环比下降0.3%,同比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衡量企业投资的关键指标-非国防资本订单(不含飞机)环比上升1.2%,但同比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但原生金属订单和金属制品订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反映了美国对有色金属的需求继续保持旺盛。但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色金属行业还保持高速增长,但美国总体制造业环境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放缓,是不是会像领先指标所显示的那样在4季度出现拐点,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