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继往开来四十载——访中国恩菲原副院长陈楚材

2023年08月22日 14:56 89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细看恩菲一笑,陈翁健似常年。90高龄的陈楚材,满头白发,但挺拔的身姿、清晰的肌肉线条、饱满的精神让人很难与其年龄联系到一起。每当回忆起工作时期的生活,他的脸上总是挂满了欣慰和自豪……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陈楚材是湖南省岳阳市人,195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冶金部有色冶金设计总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以下简称有色院或中国恩菲),自此在中国恩菲深耕四十七载,从技术员到主持、参与、负责公司众多重大科研和设计项目,为公司发展筑牢基石,更为整个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满腔热忱务实创业

1956年,有色院接手一项重点新建项目——山西中条山铜矿的设计工作。中条山地区累计探明铜储量300多万吨,项目建设规模很大,包括采矿场、选矿厂、矿山基础设施以及员工宿舍、学校、医院、托儿所等生活设施。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有色院招入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陈楚材就是其中之一。

初出茅庐的陈楚材,怀着满腔热血,一心想为国家作贡献。虽然他的在校成绩极为优异,是选矿专业的高才生,然而他深知自己缺少工程设计的实践经历,需要进一步磨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陈楚材回忆,记忆犹新的第一个任务是时任总工程师刘广泌让其认真抄写中条山铜矿的初步设计。“虽然过程枯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初步设计应有的内容和工作过程。”于是,他每天耕读专业知识,虚心向前辈请教实践经验,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适应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身份转变。

1956年,有色院还开展了一个新项目——云南东川铜矿。东川地处云南山区金沙江畔,当年从北京出发到东川需要辗转10天,中间还有一段路只能骑毛驴前进,条件十分艰苦。时任院长李华虽年事已高,仍带领第一个设计组前往现场,树立深入一线的好榜样。

1957年,时任副院长洪戈带领设计院工作组和在院工作的苏联专家组到东川考察后,决定分建3个选矿厂,分别进行4种矿石类型的工业试验,并指定陈楚材留在现场,负责采样800吨,全程参加工业试验。东川铜矿自元朝起就有小规模开采,从这些古老的坑道内采取大量矿样是非常艰难的,有些地方需要脱掉棉衣甚至光着身子才能爬出来。为完成采样并参加工业试验,陈楚材在现场度过了2个元旦和1个春节才回到北京。通过一线参与,他充分了解了矿石性质,确认了设计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可靠的,更难得的是亲身体验了采矿工作的艰难。在该项目中,陈楚材进一步认识到“设计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从而坚定“理论脱离实际只会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的信念。

潜心镍业誓言报国

1958年,甘肃省煤炭工业局在金川发现一块孔雀石。经化验后确认,该矿石含铜和镍,自此揭开了发现金川镍矿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缺镍少钴的时代即将结束。1959年,国家决定尽快开发金川镍矿,时任副总理李富春亲自过问。1964年,有色院率先成立305设计队,院领导江风带领400人克服重重困难奔赴金川,其中就包括陈楚材。他们斗风沙、战严寒,条件非常艰苦,自建“干打垒”,自带行装;晚上一床棉被不够,甚至得拿报纸盖上,等早晨起来报纸上都是霜。“战金川第2年,给每人发了一件老羊皮袄。当时有一位女同志,瘦瘦小小,身上的袄子都能拖到地面。刮大风时,顶风难走,顺风又怕被吹走,只好死劲抱着电线杆。”在这样的环境中,陈楚材和同事们一待就是4年。

身处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恩菲人能坚持下来?因为恩菲人深知肩负重任,没有镍,祖国就不能生产不锈钢,祖国的工业、军事装备就无法发展。这责任是行业和国家赋予恩菲人的,是其使命也是其动力。所以,恩菲人怀揣矿业报国的红心,为行业进步、国家富强而挥洒青春。

金川项目建设期间,冶炼方案的选择出现一个不小的插曲。有色院主张火法工艺流程,另一家院所则主张湿法工艺流程。为此,众人只能通过试验确认金川项目的冶炼方案。在大量试验及参考苏联、加拿大等国经验的基础上,最终一致认为采用火法工艺冶炼是合理的。但是,在火法冶炼的选矿环节,陈楚材和同事们碰到了“拦路虎”。当时我国铜镍分离技术与加拿大、苏联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外方技术严格保密,即使是去外国相关工厂实习的人员也未能进入其高冰镍磨浮车间。值得庆幸的是,有色院于1961年就意识到该项技术的重要性,陈楚材等14人曾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只是试验结果不太理想。1964年,由于机构变更,其中11人调往其他单位,只剩陈楚材等3人坚持这项试验研究。为尽快解决此难题,金川公司大力支持,迅速地为有色院建立一个试验车间,陈楚材等人再次投入紧张的试验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从一条信息——“高冰镍冷却曲线在530℃时出现一段平行线”中得到启发。原来,此时高冰镍中的硫化镍会发生晶变,由α型转变为β型,在该放热过程中,晶变时硫化镍会结晶析出硫化铜,为铜镍分离创造了基础条件。结合此原理完成的工业试验结果中,4项指标有3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项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宣告该技术的优越性。此外,在分级返砂中提前分离铜镍,为后续提取贵金属铂、钯创造了有利条件。1967年,金川高冰镍磨浮车间正式投产。1978年,该项试验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类似的方案之争也出现在援建国外项目上。20世纪70年代初,在援助阿尔巴尼亚镍钴项目中,有色院主张火法工艺,另一家院所主张湿法工艺,争论之激烈以至于需要时任外经贸部部长方毅出面解决,在上海专门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论证。会上,方毅一度倾向于湿法工艺。他说:“古巴采用直径100米的浓密机,检修时要划小船进去,这不是笑话吗?湿法工艺采用直径12米的洗涤柱就可以代替浓密机。”陈楚材自言自语地说:“代替不了。”

会议当晚,组织方通知陈楚材去给方毅讲一讲浓密机。陈楚材下定决心要向方毅讲细讲透这件事,从流体力学讲到矿石在流体中的运动规律,讲了1个小时。方毅认真听完后很高兴,还特别邀请陈楚材看了一场样板戏《海港》。第2天,陈楚材继续向方毅讲解,并对两个技术作出结论。尽管技术方案之争不应被视为政治路线之争,但他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楚材明确地表达观点:“根据浓密机和洗涤柱的性能以及上海的试验情况,洗涤柱现在还不能代替浓密机。”这件事充分体现出陈楚材认为“科学技术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决定建设宝钢和江铜两个特大项目。其中,江铜集团想请美国某公司为德兴铜矿做初步设计,经沟通竟需要花费设计费5000万美元,这笔费用等同于当时有色院一年事业费的200倍。时任有色院领导江风、马捷武等人甚是了解该项目,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冶金部表示:有色院有能力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工作,且收费远低于外国公司。冶金部听取有色院的建议后,决定由有色院牵头,南昌院、长沙院等单位参加,成立江铜设计队,在冶金部江铜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有色院立即派出各专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加入设计队,陈楚材位列其中。干得热火朝天之时,江铜项目因资金问题暂停,参建单位纷纷离去。有色院虽然也撤走大量技术人员,但决定让陈楚材留在现场坚守。闲不住的陈楚材,一方面继续收集现场资料,另一方面保持与江铜指挥部的联系。在全面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他向江铜指挥部副总指挥韩华清提出建议:“有色院可以牵头做一个近似初步设计深度的可研报告,同时,密切关注国家资金松动情况,及时将报告送至国家计委,就有获得批准的可能。一经批准便可开展前期工作,如修建上山公路,能有效加快建设进度。”该建议获得江铜指挥部的同意并付诸实施。不久后,国家批准该可研报告,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到现场检查工作时表示:“大型项目前期工作做成这样,很好。”20世纪80年代,江铜项目建成。建成后的德兴铜矿规模为每天9万吨处理量,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露天铜矿,也是世界特大型铜矿之一,引起世界瞩目。通过该项目,有色院掌握了先进技术、取得了用户信任并培养了一批优秀专家。

20世纪80年代,MCC计划委托有色院开展巴基斯坦山达克项目设计。该项目意义重大,且是交钥匙工程,投资金额、建设周期(46个月)以及生产指标都是合同定数。这对有色院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竞争要靠真本事。”陈楚材再次进入重大项目的设计团队。通过借鉴德兴铜矿项目的滚动设计经验,设计团队根据施工程序尽早地制作施工图,满足客户早日开工的要求;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有效地减少工程量;参照国内同类型选矿指标做好试验工作,保证项目投产后达到设计指标。

心中有数之后,有色院向MCC提出“三个保证”:一是保证工期,3个月发第一批施工图,保证提前开工;二是保证工程量不增加,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保证施工不超过可研的工程量;三是保证生产指标达标并一次投产成功。如此保证的签约,对有色院而言是空前的。最终,有色院成功拿到该项目。其项目实施结果完全达到预定目标,为双方开展涉外工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陈楚材表示,有一件事得到巴基斯坦客户的高度赞赏。“当时,欧美多个国家的工程设计院所和有色院都对此矿做过试验。巴基斯坦山达克地区年降雨量仅为35毫米,年蒸发量高达5000毫米,根本没有地表水,试验用水均为地面自来水。”水源问题让有色院的设计团队犯了难:设备和技术都可以进口,但项目每天6万吨的用水要从哪里来?经查阅大量资料和广泛调研,设计团队得知该地区地下200米有一条古河床,可能是蓄水区。设计团队立即决定打深井取水,发现了充足的地下水源。为论证地下水与试验用自来水对项目工艺参数的影响,设计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取水样送至北京检验,通过调整各项工艺参数取得与用自来水试验同样的效果。这件事令巴基斯坦客户充满感激之情。他们说:“我们想到的,中国兄弟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中国兄弟也想到了。”后来,巴基斯坦总统到项目现场视察时,召集有关部长和地方官员参加现场会议,将陈楚材安排在主席台第一排靠近总统的位置就座。巴基斯坦总统多次对中国专家表示感谢,也特别提到“我们没有想到的,中国专家都想到了”。

一场访谈在不知不觉间已到中午时分。阳光透过玻璃照在陈楚材的身上,让这位耄耋老人显得光彩熠熠。总有人问起陈楚材保养身体、保持心态的秘诀,他只是说:“做人蠢一点,做事精一点。”他不计个人得失,不占他人便宜。“党员应该做的和我想做的,我没有做好,应该能做得更好一些;党员不应该做的和我不想做的,我没有做。”陈楚材凭借对技术和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责任和承诺的不懈坚持,为新一代恩菲人作出表率。

最后,谈到对恩菲后辈的希冀,陈楚材嘱托:“一是牢记为人民服务,二是实事求是深入实践。”这两句沉甸甸的叮嘱饱含其对中国恩菲、对有色金属行业深沉的热爱。恩菲人定将秉持这份初心继续努力,为中国恩菲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