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打造人才聚集“洼地”

2023年07月28日 8:55 1541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按照“双招双引一优化”工作部署,统筹推进项目引才、产业聚才、环境留才,打造人才聚集“洼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招引” 产学融合

近日,在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创新中心),黄岩岩正在和同事们进行设备仪器的调试。2023年2月,黄岩岩通过“招才引智”专场活动来到了创新中心,在创新中心的稀土行业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工程中心负责设备仪器的调试安装,并对实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计划。一方面,依托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运用市场化方式广泛开展赴外引才,吸引一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稀土、装备制造等产业提质增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包头稀土高新区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也为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撑。

“我们通过支持创新中心构建‘院士牵头、行业专家为主、专业人才补充、技能人才为辅’的四级人才梯队,组建专业服务人才团队,为创新中心提供周到的服务,全力促进稀土技术突破。”包头稀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负责人张玮说。

创新中心邓沅总经理表示,在一系列惠企扶持政策支持下,创新中心建设了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稀土系固态储氢装置、稀土粉体材料等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全力推动稀土产业向宽领域、高端化迈进。

“供需两端” 精准对接

“来对地方了。”回忆起刚到包头稀土研究院的情形,胡雪娇有诸多感慨,“能通过我所学的专业,为拓展稀土储氢材料的终端应用发挥力量,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2022年,西北大学的胡雪娇博士毕业。由于大学主修的是储能材料专业,所以她对储能材料在新能源领域方面的应用有一些自己的研究,一直想从事与储能材料有关的工作。当她看到包头稀土研究院发布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公告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胡雪娇仅是包头稀土高新区找准产业发展需求、引进技术人才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发挥研发平台人才集聚优势,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推动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难题,提升产业层次。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63家,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研发中心111家、重点实验室8家、新型研发机构9家、院士工作站3家,拥有包头稀土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2家、包头稀土高新区创新联合体5家。

与此同时,包头稀土高新区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组建了高性能稀土材料等5家创新联合体,推动实现科技成果向“中试-放大-产品-商品-产业化”迈进。

“体制机制” 全面接轨

“这里‘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论资排辈,刚入职就能经常参加培训、座谈会,我感到很温暖。”2019年4月,就职于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永磁)的张晓明说。

据长安永磁副总经理苏锦智介绍,包头稀土高新区在科研团队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招引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和兑现,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优秀科研人员享受购房补贴和其他特殊待遇。对长安永磁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给予“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同时,对具有突出创新创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和团队,按“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实施个性化支持,逐步形成“政策筑巢、引凤来玉”的良性循环。

“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找对一名人才、一个团队,就有希望搞活一家企业、激活一个行业、拉起一个产业。”张玮说,包头稀土高新区立足工业发展实际,相继制订出台引进培养相关产业人才若干措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激励办法等多项人才政策,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落实包头市青年人才奖励政策,包头稀土高新区为区内企业新引进且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55名博士、硕士兑现一次性人才奖励90万元,为包头稀土高新区重点企业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30余人次,解除了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此外,投入1.6亿元新建设的人才公寓,也将于2023年10月具备入住条件。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