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企业密集加入ASI

2022年12月04日 10:51 54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近期,多家汽车供应链中的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商先后加入铝业管理倡议组织(ASI),成为生产制造类和工业用户类成员。这些会员认同并将推进实施涉及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的铝价值链可持续性标准,构建可持续性的铝供应链。这表明,铝工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对铝的负责任生产、负责任采购和合规治理做出了积极响应。

今年6月份以来,加入ASI的汽车产业链公司主要包括海斯坦普汽车组件公司(Gestamp)、巧新科技(SAI)、上海友升铝业、诺玛科汽车零部件公司(Nemak)、马可迅(Maxion)、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嵘泰工业发展莱昂有限公司、宁波拓普集团有限公司、适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

此外,还有诸多铝上游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及铝加工企业加入ASI,包括银邦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Speira、Eccomet、黄河鑫业铝业有限公司、印度铝工业公司、印尼Inalum铝冶炼公司、意大利再生铝公司S.A.S.p、德国铝回收企业La Bateria Verde、美国废铝回收企业CASS、日本神户制钢、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元林丰铝电有限公司、印度再生铝企业Sunalco Alloys、江苏常铝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再生铝企业Alu met(德国、奥地利)、日本大纪铝业、帅翼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他们将为下游汽车供应链企业和整车企业提供经过ASI认证的负责任、可持续的绿色铝材料,展现铝工业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ASI是致力于铝价值链标准制订和认证的非营利性计划。其愿景是实现铝对可持续性社会贡献的最大化,使命是认同并协作推动铝的负责任生产、负责任采购和企业治理。ASI认证对ASI绩效标准和ASI监管链标准进行审核。ASI绩效标准定义了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和标准,目的是应对铝价值链中的可持续性问题。ASI监管链标准是对ASI绩效标准的补充,为使得ASI绩效标准下的供应链与ASI实体生产的产品之间建立了联系,以推进整个铝价值链的可持续性。

ASI标准以7种语言发布,在全球有分布在50多个国家的270余家参与者,有代表性的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铝冶炼、半成品制造、铝制品、零部件制造、消费品和商业产品(包括汽车工业,建筑和包装)制造商都在其中。

来自汽车行业的种种信息表明,车企正在进入“ESG竞争力”时代。企业在搞好主营业务的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提升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绩效来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要求和期待。换言之,在这一时期,衡量一家汽车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其能否兼顾所有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除了关注和改善自身的ESG绩效,汽车产业链企业已经在进一步思考在供应链上的履责延伸。全球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对于自然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关注。目前,很多汽车品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始跟进各地区各国法规的要求,跟进供应链普遍接受的标准和规则,开始将供应链的ESG绩效和可持续管理纳入到公司政策中来,并逐步建立整合了ESG考量的采购管理流程。

铝作为重要的汽车材料,在汽车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汽车厂商贯彻负责任生产和采购方针所重点关注的领域。而ASI作为唯一全球普遍认可的铝价值链可持续性标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商、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商和上游铝材料厂商所认同和采纳实施。据悉,戴姆勒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捷豹路虎等汽车企业都在推进自身的ASI标准实施并推动铝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对ASI标准的实施和认证。

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是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当前严峻的全球经济环境形势下,中国的汽车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勇挑重担,推动新时代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未来,期待有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以更积极的ESG实践促进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高质量转型,更为构建我国ESG体系作出汽车行业的应有贡献。

在铝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实践中,也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认识到,提高本企业ESG绩效不仅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企业扩大和提升商业化运营绩效的新机遇。通过ASI认证,可以对接高端客户,融入国内外高端价值链,向下游客户、消费者、资本市场及利益相关方展现企业ESG方面的责任能力和可持续水平,为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短期和长期的收益。ASI是在法规和政策之外,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的国际化的铝供应链标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较高的市场认同度和接受度。建议相关企业对产业链可持续性进程予以关注和了解,加快制订自身的ESG战略和策略。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