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期货8月30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4年08月30日 8:53 5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金牛期货8月30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目前,在国际铜市龙争虎斗的,无疑是以基金为首的主力多头和以贸易商和生产商为主所构成的专业方面抛空力量。双方对垒的结果,就是上演激烈的拉锯战,并导致铜价形成宽幅振荡的格局。从近期主力的动向来看,铜价区间范围内的回落压力已经得到释放。   首先,在铜价自8月10日的2700附近回调低点向2890高点的上冲过程中,LME总持仓增加3千多手,而同期COMEX总持仓则激增1.2万余手。从截止8月17日的CFTC铜持仓报告看,基金净多部位猛增7千手,显然基金投入了重兵,意图一举突破2860一带的顽固区间上档阻力。但基金的强攻因遭遇专业方面的猛烈抛压而明显受阻。当期CFTC持仓报告显示,在基金绝对多头部位大幅增加1万多手的同时,商业性空头部位也同样增加1万余手,从而形成两者的激烈对抗。反映在价格走势上,尽管8月16日铜价一度击穿2860附近的强阻力而触及2890的高点,但尾市收盘仍然回落到2860以下,铜价的向上突破以失败而告终。   具有现货背景的专业方面之所以敢于与基金主力激烈对抗,显然是有备而来。在第三个周三现货交割之际,专业方面就拿出了杀手锏,即集中释放库存。8月18日LME库存在长期下降后,突然猛增3万余吨,令习惯了库存下降的铜市大为震惊。对于此次库存的突然增加,市场上出现各种猜测。看空者据此认为铜市上存在大量的隐形库存,供给紧张的格局具有较大的水分,库存不断下降的趋势和供给紧张的局面将发生逆转。而看多的投资者则认为这是空头主力在交割之际为了对冲其空头部位,有的则认为是人为的集中放货,属于偶然现象,不会形成库存增加的趋势。其实,此次库存的集中增加,人为造势痕迹非常明显。专业方面在与基金形成重仓对峙后,释放库存以打压价格就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库存的偶然增加,正是多空主力争斗的结果,而与供求关系变化并无必然的关系。   基金一击不成,只能谋求全身而退。在与专业方面此轮回合的较量中,基金无疑是翦羽而归,其结果必然是基金大规模减持其受阻的净多部位。在铜价此次向2700一带的回撤过程中,LME总仓量累计减少约1.26万手,COMEX总持仓规模也骤减8千余手。最新的CFTC 持仓报告也显示,基金的绝对多头减持8503手,其净多部位也减少5820手。显然,基金大量受阻的多头部位的退场,成为此次铜价回撤的主要动力。而与此同时,在价格的回落过程中,专业方面一方面减持其在高位所部署的空头部位6269手,同时在相对低位增持多头2409手。这一来充分反映了专业方面见好就收的区间交易特性,同时也表明在相对低位的消费买盘兴趣明显。   从多空双方主力的持仓变化,我们可以简单地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基金严重受阻的大规模净多部位已经基本清算完毕,其多头平仓对铜价所施加的回调压力也就得到释放和消化;目前基金仍持有13552手净多头寸,其多头造势的立场没有放弃或逆转的迹象;上周的净多部位减持和头寸调整,为时机成熟时再度推高铜价,留下了仓位空间。其二,铜价的回落只是源于基金的多头平仓,并没有出现新空抛压兴趣,铜价的下跌动能和回落空间就受到限定;专业方面的区间交易本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趋势的引导者和主导者!   其次,8月下旬为COMEX主力合约9月向12月合约对的集中迁仓阶段,基金前期累积在9月合约上的沉重多头部位,在迁仓前夕无法击出对手大规模止损而顺利出局的情况下,只能被迫选择平仓,并向远期迁移。因此,在此轮的铜价回撤过程中,COMEX铜市表现非常疲弱,并起到领跌作用。但随着8月底第一通知日的到来,基金的迁仓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因为基金多头迁仓所带来的回调压力也得到有效释放。   目前,COMEX9月合约仅剩下1.1万手左右的持仓,而其12月合约持仓已增至4.4万多手,并取代9月成为新的主力合约。上周下半段铜价在探底2686后的回升过程中,在LME收市后的场外交易中,COMEX继续上扬,走势明显转强,尤其是其12月合约。更为重要的现象是,在8月初时,COMEX远期12月合约相对9月合约还贴水2.5美分左右,而目前却回升到几乎平水状态,这清楚表明基金在前期主动平掉9月合约上的大量多头部位后,开始在12 月合约上逢低吸纳,重新积极建立或补充多头头寸,从而导致12月合约显著走强。   市场的价格波动受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影响,但却归结到投资者的市场取向与行为模式上,尤其是市场主流力量的投资意向上。从铜市的交易历史看,尽管不能否认基金也有失误的时候,但从总体来看,基金的造势倾向,还是在绝大多数时期主导了铜价的走势。因为投资力量总是扮演着市场趋势推动者和主导者的角色!(毕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