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一带一路” 中国有色集团“出海”架起合作“连心桥”

2022年10月17日 9:34 20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

来自赞比亚的鲍德温·滕博,今年61岁。他曾是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非矿)的采购主管。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8年。18年前,他以普通采购员的身份加入公司;18年后,已是采购主管的滕博,在公司为他举办的退休欢送会上几度哽咽。

回顾他的职业生涯,滕博说,他想到的不仅是自己一路走来的奋斗和拼搏,还有这家培养了他的公司——中色非矿。走过筚路蓝缕的征程,中色非矿从当初接手几近废弃的老矿区,到如今建设中的数字化矿山新面貌,眼前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中色非矿隶属于中国有色集团。1998年,作为率先“走出去”的一批中资企业,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参加国际竞标,获得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开采权。这是我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在中赞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非之间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中色非矿正是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构想的引领下,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建设了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在打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建设成果互利共享,为中国与合作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较好地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背后,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合作共享、回报社会,用高质量发展续写着“一带一路”的故事,为国际经贸合作的跨越式发展标注下有力的注脚。

扎根“一带一路”

打造中企“出海”亮眼“名片”

夜色下的刚果(金)迪兹瓦矿业笼罩在一片色彩斑斓的灯光中,呈现出浓重的“工业风”之美。这个位于刚果(金)南部卢阿拉巴省科卢韦齐市的矿区,现有铜金属资源量460万吨、钴金属资源量42万吨,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藏,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这也是中国有色集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海外铜钴资源开发项目。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8.8亿美元,采用露天开采和湿法冶炼工艺生产阴极铜和钴盐,2020年竣工投产后,这里年产阴极铜达8万吨,金属钴达8000吨。

1
夜色下的刚果(金)迪兹瓦矿业

事实上,这只是中国有色集团在中南部非洲建设的诸多项目中的一项。作为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翻开中国有色集团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诸多“第一”:她经营着中国在境外投资开发的第一座铜矿山、第一座湿法炼铜厂、第一座火法炼铜厂、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中缅第一座合资镍矿山、中蒙第一座合资锌矿山……

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中国有色集团形成了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的全产业链企业,业务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

以鲍德温·滕博所在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为例。1998年,中国有色集团获得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开采权,开始逐步进入非洲矿业市场。20多年过去,当年几近关停的谦比希铜矿完全换了新模样。与人们印象中空旷、泥泞的矿山不同,谦比希矿区所在的位置,目前已经建成了中国-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这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引入企业79家,投资超过了25亿美元,为赞比亚上缴税费近10亿美元,创造了超1万个就业岗位。

1
中国-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

这座园区,是中国有色集团积极争取下,汇集两国优惠政策,为中国企业共同“走出去”搭建的集群式发展平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中企出海的一张亮眼“名片”,彰显着中国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有色集团新增对外投资超过280亿元,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新增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600万吨,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总量超3000万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交钥匙工程”合同额超过1100亿元,总额超过1200亿元。

同时,中国有色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海外累计纳税逾300亿元,为当地创造超过2万多个就业岗位,捐助公益事业超过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科技驱动创新

数字化改造助力高质量发展

地面控制室里,来自赞比亚和中国的技术人员正盯着屏幕,远程控制着井下大型机械化采矿设备作业;自动化矿卡数字化模拟驾驶舱内,三面可视化大屏清楚地显示着仿真操作设备工作的场景,工程师们仿若置身在真实的矿坑深井内。而在近千米深的矿井内,无人矿车来来往往地忙碌着……

这是中色非矿东南矿体生产场景的一瞥。幽深的矿道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但有所不同的是,这座数字化矿山已不再大量依靠人力下潜开采,取而代之的是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控一体化系统,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控化及业务管理的精细化。

1
中色非矿东南矿体生产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井下采矿运输

东南矿体生产控制中心经理张金钟告诉笔者:“谦比希铜矿资源禀赋条件并不好,地下水大,矿体产状复杂。”此前,这里作业战线长、管理分散、人员和设备综合效率低,是标准的传统矿山。2016年,国际铜价急剧下滑,加之受赞比亚全国限电等多重压力影响,该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提升抗击风险能力,从根本上扭转“靠天吃饭”的状况,从2016年起,中色非矿组织技术人员对瑞典、芬兰、南非等国际先进矿山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结合自身矿山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技术论证,最终确定了对矿区进行开采方案优化及信息化、自动化等生产管控系统全面升级改造。

在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引领下,短短几年下来,矿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至少一倍。以2018年新投产的东南矿体为例,达产达标后,人均劳动生产率将实现每人每天10吨,赞比亚当地和刚果(金)等邻国的矿业公司都到该公司学习交流。

张金钟介绍,数字化矿山还能帮助一线解决安全生产这一“老大难”问题。“以前,井下温度、排水、通风等数据需要人力频繁检查和记录;现在,在生产控制中心,所有设备数据、主要场景一目了然,员工在地面就能遥控操作千米深井下的矿山开采设备。出现问题时,先进的数字化系统能提前作出预警,采矿作业更加安全精细。”他说。

“除此之外,矿区安全VR实训培训平台也充分体现着我们数字化建设的作用。”张金钟说,“通过VR体验的方式,一线作业人员可以‘亲历’矿山生产中不安全行为带来的伤害,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有效引导规范操作。”

科技驱动发展,创新释放能量。长期以来,中国有色集团将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用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拥有7家成建制的研究设计院,拥有一批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今年,该集团又集中优势力量正式组建了创新研究院。在赞比亚、刚果(金)的海外实验室,该集团海外地区研发力量逐步充实,依托科技创新,不断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在地质、采矿、选矿、金属冶炼、材料加工及装备制造等领域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坚持合作共享

架设互利共赢的“连心桥”

在位于赞比亚中北部的卢安夏市,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实用理论,还能开展丰富的技能实践。这里的学生,从对机器一无所知,到可以操作钻孔机、车床和许多其他设备。在3年的时间里,他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当然,最让他们期待的,还是完成学业后的生活,他们可以找到一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彻底地摆脱贫困。

1
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典礼嘉宾合影

除了面向赞比亚高中毕业生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还向中企赞方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包括电工、焊接、钳工、维修技术等20多个工种。目前,受训人员已达1500多人,从整体上提升了当地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运营企业,人才都是关键。近年来,中色非矿通过中非合作共建职业院校、企业内部技能培训、邀请非洲青年来华进修等方式,一批中资企业根据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当地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有色集团也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17年,23岁的维克托·穆兰加在中国有色集团的推荐下,赴中南大学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完成学业后,穆兰加加入了中色非矿,成为了一名实习采矿工程师。未来,他将投身于建设家乡的宏伟蓝图,也将成为中赞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1
东南矿体生产控制中心经理张金钟(右)与维克托(左)在交流工作。

除此之外,大力推进海外企业本土化,本土化员工比例超过90%,也让中国有色集团赢得了当地社会的高度认同。在与当地的工会、员工、社区之间的互动中,双方建立了无障碍交流渠道。

修路架电、赠医施药、提供就业、捐资助学……在非洲广袤的大地上,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了投资目的国的人民。“坚持‘合作共商’,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合作方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中国有色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坚持合作共享的精神理念和正确义利观,还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在赞比亚,“中国赞比亚光明行”活动,为当地109位贫困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在缅甸,积极捐助当地学校、中缅友谊佛教学校等;在蒙古,为当地修建广场、道路、花园和剧院等基础设施……如今,中国有色集团还在大力倡导建设碧水蓝天下的“绿色企业”,将很多海外矿山的尾矿库都变成了候鸟栖居的乐园。

在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代表的中资企业的努力下,一个个备受当地政府、社区和群众称赞的民心融合典范,既有效地降低了境外投资运营的风险,又奠定了持续拓展合作领域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蓬勃发展的中资企业还将不断投身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沿着这条合作共赢之路,延伸得更远更长,走得越来越宽广。(转自央广网)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