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志” 奋力攀登地质科学高地

江西省地质科学专业系列志书研编工作纪略

2022年09月20日 9:28 30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江西省地质局开展的省级地质科学系列志书研编试点,历时18年,率先在全国完成。这是江西省自古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地质工作成果整体集成、理论认识全面总结提升的系统工程。包括7部志书:《中国区域地质志·江西志》(2017年出版);《江西省环境地质志》(2017年出版),其普及本《江西生态地质》(即将交付出版);《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2015年出版),其普及本《江西矿产地质》与《中国矿产地质志·华南洋-滨太平洋构造演化与成矿》(2020年出版);《江西省钨矿地质志》(已交付出版)。总计约1000万字,完成出版江西省1:50万地质、构造、岩浆岩、第四纪地质地貌、航磁、矿产、成矿规律等图件7幅。同时相应完成了电子文档与地质矿产数据库,质量均优,及时为全国研编工作提供了样板与经验,取得了试点的圆满成功。

1

2

    一、全局一心 众志成“志”

2005年由李廷栋院士倡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委托原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进行省级区域地质志(第二代)、矿产地质志研编试点。时任局领导班子认为这是一件功在全国、利在江西、世界共享的地质大事。当即成立了编撰委员会,下设总编室,组成了精干的研编队伍。当年制定了“江西省区域地质志”“矿产地质志”“环境地质志”(后简称“三志”)编撰工作方案,于2006年春提交了“三志”研编的总体设计,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这项圆地质强国梦的人心工程,得到了江西地质界的广泛支持。

2007年《中国区域地质志·江西志》首获立项,并于2013年经最终评审通过。

2012年受陈毓川院士委托,总编室提交了省级矿产地质志书研编方案,2013年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进行矿产地质志研编试点,2014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立项,当年完成了《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研编并通过评审。在该志的基础上,2016-2017年,又编写了《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普及本《江西矿产地质》。为配合《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成矿规律研究》,根据陈毓川院士、王登红研究员安排,2015-2017年又完成了《中国矿产地质志·华南洋-滨太平洋构造演化与成矿》研著。

《江西省环境地质志》由江西局自行研编。2015年经李廷栋、常印佛院士等专家学者评审,成果达世界先进水平。为更好地助力江西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江西局又启动了《江西省环境地质志》普及本《江西生态地质》的编著,并于2022年8月28日通过评审验收。

江西有“世界钨都”之誉,钨资源量居世界之首,矿床类型与典型矿床众多、规模巨大,找矿勘查技术与地质科学研究引领世界。2014年,江西局进行江西钨矿地质综合研究,于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江西省钨矿地质志》研编。至此,历时18年、有300多名地质工作者参加研编完成了7部志书与图、库组成的完整志书系列。

二、实准全新 地质成果集成

江西地质科学专业系列志书的研编,传承我国方志学“求真记实”的传统和我国地质志书“有述有论”的风格,以“实、准、全、新”为标准,并在进入数字时代之时,形成了“志、图、库”一体的志书构成。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的赣鄱大地,自古创造了灿烂的地矿文明。江西近代地质工作始自1869年李希霍芬的江西北部地质旅行,1898年德国矿师赖伦的萍乡煤焦煤的调查,1907年德国牧师邬礼亨发现大余西华山钨矿。国内地质工作者的调查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前辈地质工作者们不辞艰辛,为江西区域地质调查打下了初步基础,共发现矿产30余种,初步勘查21种,矿产地矿点508处。

新中国地质工作突飞猛进,开展了多轮精细区域地质综合调查和大规模的矿产资源与环境地质勘查。江西由于具有战略资源优势,成为全国地质矿产工作的重点。积淀下浩如烟海的地质资料成果,成了系列志书研编的不竭源泉与厚重沃土。在志书研编中,对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三大地质领域和40多个专业学科取得的成果资料,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的原则,通过筛选、分析、全面综合集成成志,进一步理清了江西的地情。

第一,把江西区域地质进行整体综合研究,进一步提升到当代先进水平。

运用多重地层研究,与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等方法结合,建立了全新的地层系统和沉积地质特征;采用岩浆旋回-岩石类型-成因类型-组合-序列-侵入体多层次研究方法,建立了全新的侵入岩表;通过变质岩的全面研究总结,把江西变质岩推进到“四维”时空研究的新阶段;对区域物、化、遥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出了中-新生代以来历经燕山期强烈活化造山与造山后强烈伸展,上地壳断块,中地壳折离,下地壳塑性拉伸减薄,形成了江西薄壳中厚上地幔的岩石圈结构,圈定了大量重、磁、化异常。传承我国独创的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理论,结合板块学说,对全省地质构造单元板块、地块、造山带、隆起、坳陷、断陷盆地进行了新的厘定划分。论述了华南板块活动与构造体系的发展演化。

第二,进一步理清了江西丰富的地质资源。

全省计发现矿产164种、查明了矿种131种,发现各类矿床(点)2320余处,查明矿产地1430余处、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三位的有钨、铜、金、银、钽、锂、铀等27种。钨、中重稀土居世界优势地位。被誉为“世界钨都”“世界瓷都”“亚洲铜都”“稀土王国”“新兴锂都”。

以全新的资料展示了赣鄱大地富饶的生态地质资源。江西是全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地表水约2000亿立方米,主要河段优于或达到Ⅲ类水占95.5%;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约230.48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73.4亿立方米/年,多数地区水质良好,是我国地下水质最好地区之一,但分布不平衡。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对江西大地进行一次“体检”、查明了土壤中有益与有害元素的定量分布,优于Ⅲ类的农业区面积占97.79%,不良地区为2.21%,发现了一批富硒、富锗、富锌的特色土壤资源。大美江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地质资源,山景壮丽秀美,有花岗岩景观25处,火山岩景观12处,丹霞景观34处,砂岩景观10处,变质岩景观7处。水景奇特多姿,有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等湖泊景观百余处,飞瀑73处,风景漂流河段14处,大中型溶洞24处。武夷山为国家公园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及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与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龙虎山-龟峰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与世界地质公园……

江西还拥有独特的地学文化资源:庐山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中低纬度第四纪更新世山岳冰川遗迹地,昌市铜岭矿山公园保留有商代古老的采、选、冶铜遗迹,西华山是世界发现的第一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是著名的“五层楼”钨矿床模式的原型地,龙南县足洞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个离子型重稀土矿床,使找矿推进到离子时代……

第三,为绿色发展、平安江西助力。

1.江西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多发区,也有局部岩溶塌陷发生,志书以“治”字当头总结了一系列防灾举措。调查研究了烈度、频度较高的发震断裂带,以石城-寻乌、九连山-安远、瑞昌-铜鼓,九江-靖安4条最为重要,也是重点防震地带。

2.全面阐明了江西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与注意事项。志书重点对南昌等11个主要市区的地壳稳定性、地下水量、水质、应急水源地,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地热资源等做了全面记述,提出了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工作建议。

3.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对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做好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矿山开发时期矿山地质工作是绿色矿山建设与矿山生产安全的前提”;推进矿山智能化,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加大矿坑、瓦斯、矿渣、尾砂等研发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打造“无废矿山”是绿色矿山发展的科学途径;在矿山开发中防治,在防治中开发,做好废弃矿山治理,是“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方向。

第四,勇于创新,奋力攀登地质科学高地。

江西系列地质科学专业志书的研著,全面提升了江西地质科学水平,并立足江西,展视我国南部及邻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地质科学进展与突破。

主要有:从研究浏阳-宜丰、德兴-弋阳、歙县伏川3条由深部挤出的晋宁期准原地蛇绿岩带入手,锁定了消亡的中新元古代华南洋窗口,进而追寻到中新元古代华南洋潜伏于杭州湾-钦州湾、经越南北部至红河、金沙江、可可西里一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在古华南洋构造域的意见;构建了扬子-加里东期华南裂谷系、一盆(南华裂谷海盆)、二主谷(钦山-苏州、闵中),二区(皖浙赣、湘桂黔裂陷区)的构造格局;着重研究燕山期陆内活化造山的超强、超长(0.8亿年)特征;阐明了新生代以来锦绣江南优越生态环境的重要地质基因;阐明了江西及邻区中新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局,构造形变规律与动力学特征;总结了华南多旋回构造成矿与演化规律;更新了华南成矿格局的认识与划分方案;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矿床模式的基础上,概括为具有普适作用的“五多”矿床模式等。

三、主要体会

首先,在党的培育下,传承李四光精神,发扬“三光荣”精神和江西地质精神,新时代的地质队伍有着为中华民族崛起奋勇攀登地质科学高地的强烈信念与追求,是众志成“志”的巨大动力。在立项与经费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大家不计报酬,尽量少花钱、办大事、办好事,没有经费照样干,坚持不懈,这是在全国首先完成地质专业系列志书研编出版,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的重要保证。

第二,地质工作的本质是探索地球的科学工作,正如李四光所说,地质勘查与地质科学技术研究“是‘一而二、二而一’关系”。江西地质科学专业系列志书的研编,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力求由实践者、真知者为主撰稿,从研编方案、设计到研编定稿的全过程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反复研讨,充分吸纳、凝聚集体智慧,做到了既实且准,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认识。实践表明,国家级科研机构是地质科学的先锋队,属地化后的勘查大军是地质科学的主力军。

第三,根深才能叶茂,推进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深度融合,互学、互通、互补、互促是一条“兴地”之路。江西地质科学专业系列志书研编工作,把三大地质领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全部志书由“一支笔”统稿,使系列志书体例、格式统一,内容协调,为科技型地质志书研编积累了经验。

改革永远在路上,地质科学的发展也永远在路上。在党的指引下,江西地质工作者,要在地质科学专业系列志书搭建的科技平台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更好地担当起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先行使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