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集团以五个倍增“赶超进位”

2022年07月07日 8:59 55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作者:

近日,白银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新的生机活力为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全省今后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提出了以“四强”行动为主要抓手。这为白银集团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具体路径、带来了无限机遇。以此,白银集团更加统筹甘肃所需、企业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彰显功能、促进转型、放大特色,下足延链、补链、强链的功夫,做足“赶超进位”的文章,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当好强工业“排头兵”,不断丰富完善、细化实化《强工业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用“工业总产值倍增、营业收入倍增、经营效益倍增、采选综合能力倍增、职工收入倍增”的经营成果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时代“答卷”。

夯实基础

推进传统产业规模集约发展

该集团落实“把做大做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的要求,充分发挥铜、锌产业链“链主”的作用,振兴和放大老工业基地优势,联通上中下游产业,以该集团电解铜箔扩能项目、纳米氧化锌项目、超微细电磁线扩能项目、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改造项目等为支撑,补齐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等短板,打好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进传统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求,该集团创新办矿模式,发挥技术优势,把资源综合利用和探矿找矿相结合,加大海外和国内项目建设,打好资源保障攻坚战。落实“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要求,通过建设“22421”示范引领项目工程,在改旧育新中推动装备、工艺、产品的迭代升级、提质扩量。今年内,该集团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可控铜铅锌金属量的突破,核心生产设备实现80%数字控制,主要业务系统100%上云联网。

抢抓机遇

推进新兴产业集群特色发展

该集团落实“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两手齐抓”的要求,紧盯新材料、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在新兴产业领域中,率先布局、赢取主动,推出新产品,扩大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落实“使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要求,该集团布局新项目、建设新生产线,打造新生产基地;淘汰高耗能设施设备,实施清洁能源项目,优化用能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发展空间。落实“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要求,该集团以设施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为目标,拓展公铁联运、物流总包业务,建设网络货运平台、物流大数据及智慧供应链,打造“互联网+贸易+物流+金融+大数据”的物流新业态,做大做强做优服务性产业。

汇集要素

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该集团落实“将强科技行动深度嵌入强工业行动”的要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对接,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让科技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在体制机制上,该集团持续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体系。2022年,提高研发投入增速、投入强度,申请专利不少于200件;在平台搭建上,该集团围绕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工业优势和共性“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断深化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及产业化应用,力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在有效激励上,该集团进一步健全《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用好创新基金,面向社会,互通互联互享,推进“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项目+资金+揭榜挂帅+有效激励”,攻克一批技术难题,转化一批创新成果。落实“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要求,围绕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实施“16313”人才工程。今年内,该集团将完成首批涵盖科技研发、工程技术和技能操作三大类人才选拔工作,尽快在科技研发、工程技术、技能操作、营销贸易、金融财会、职能管理六大专业领域内,形成“高精尖缺”人才不少于30名、创新“领军”人才不少于100名、创新优秀人才不少于300名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体系。

主动作为

推进企地互动一体协同发展

该集团落实“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百亿元级园区”的要求,把企业产业嵌入地方工业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协同合作,打造有色金属采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区、精细化工区、有色金属冶炼区、有色新材料区、生产服务区六个产业聚集区,助推建设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目前,白银集团绿色选矿药剂技术改造项目落户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在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带动建设百亿元级园区。落实“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该集团将加大与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合作,解决环保历史遗留问题,打造冶炼废渣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将产品贴上绿色标签,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