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评《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及其溢出和胁迫效应》

2022年06月06日 9:49 22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自然资源枯竭引发的企业战略调整、区域产业转型和社会和谐稳定是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管理学(包括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经济学(主要是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和社会学及政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多年来,各级政府出台系列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相关企业制定战略,调整布局,奋力跳出“资源诅咒”。总的看来,成效很高,代价不小;经验很多,教训也不少。

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角度看,我国总的趋势是东部开发早,资源趋于枯竭,而西部开发晚,资源相对丰富。这样,东部的资源枯竭型企业如何顺利地转移到中西部,如何科学评价这种跨区转移的效果,就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遗憾的是,围绕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成果却很稀少。

令人欣慰的是,李存芳、李丹萍、王世进三位学者在长期关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撰写的专著《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及其溢出和胁迫效应》(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就是一项标志性成果。该专著分5篇14章,近50万字,采取科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思路,基于收集整理的1992~2020年我国境内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的155个项目及其施行情况,系统研究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发展过程和退出特征,对照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开发状况、产业布局与资源特点,揭示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理、规律和作用。

该著作中提出并运用的重要概念或绩效指标有3个:一是“溢出效应”,二是“胁迫效应”,三是“生态溢出效率”。三者间密切相关,用公式表示即是,资源枯竭企业转移的生态溢出效率=溢出效应/胁迫效应。全书主要是借助于这3个重要概念指标展开深度研究,整个研究工作呈现出如下几点特色和贡献。

一、从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优势要素耦合的视角,探究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科学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固然政府各类政策的引导十分必要,但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决策行为必须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优势要素的发挥构成耦合关系,才能事半功倍。东部有生产能力之“供”,也有资源之“求”;中西部有资源之“供”,也有经济发展之“求”,这种供求关系的耦合或均衡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该书通过我国境内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项目基本信息及其相应特征的系统分析,揭示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由于长期开发而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枯竭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具有一些优势要素,如关键技术、高效管理、优秀人才、足够资金等。中西部资源开发既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开发浪费较多、安全和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等发展劣势,也具有一些优势要素,如丰富资源、优惠政策、富余人力、通畅物流等。双方优势要素具备明显的互补特征与耦合条件。一旦耦合顺利形成,各自的收益均可获得,实现共赢,这也是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驱动力。该书还进一步通过双方优势要素系统耦合度的样本测算分析发现,这种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出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之间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程度强弱,而且还可以作为企业跨区转移目标地选择的科学依据。该书由此提出,双方均应高度重视自身条件短板的补足,以进一步提高系统耦合度。这种做法不仅是助力企业走出资源枯竭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快中西部资源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及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举措。这一成果形成了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科学认识和深度研究的补缺。

二、从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正面溢出效应与负面胁迫效应系统研究的思路,揭示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规律性

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实现,不仅是跨区投资的过程,还必然伴随着关键技术、高效管理等知识的转移。这种转移会引发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该书表示,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可能产生正面溢出效应,促进承接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运营效益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种正面溢出效应的形成涉及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问题。而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作为资源开发活动的转移,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该书认为,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胁迫效应。这种负面胁迫效应主要涉及生态系统的问题。因此,需要在一个包含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复合系统中,分别进行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正面溢出效应、负面胁迫效应的深度研究。

该书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跨区转移行为既有产业内溢出效应,还有产业间溢出效应。产业内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示范模仿渠道和竞争优化渠道产生,而且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明显高于示范模仿渠道的溢出效能。产业间溢出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其参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产业分工,嵌入当地产业链,形成一种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技术与管理新变化,促进当地产业间关联企业改进技术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只不过这种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强度会低于其产业内的溢出效应强度。该书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源产业的产业专门性相对较强,产业关联性相对较弱。该书还检验了这种溢出效应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还因存在胁迫强化流与胁迫弱化流的交互作用而产生了胁迫效应。这种胁迫效应的强度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应该承认,这些发现符合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揭示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科学规律作出了新贡献。

三、从生态溢出效率评价的取向,研判企业跨区转移行为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跨区转移行为,如果产生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资源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都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产生的胁迫效应比较显著,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威胁会有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会受到抑制。因此,为了设计对于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相关调控政策措施,需要对此类跨区转移行为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与胁迫效应进行比较研究。

该书为了科学地比较溢出效应与胁迫效应的相对程度,提出了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生态溢出效率”的新概念。它与199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提出的“生态效率”概念有所进步。“生态效率”解释为一种经济产出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关系,即经济体以单位环境的破坏所换来的经济产出。而“生态溢出效率”则解释为转移行为的溢出产出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关系,即经济体以单位环境的破坏所换来的体外的经济产出。该书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中西部10省区资源产业10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生态溢出效率”不仅能够科学地测度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溢出效应与胁迫效应的比值关系,丰富组织行为、资源经济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跨区转移项目的环境破坏给转移项目以外的本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大小。因此,基于这一新的发现,形成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调控的有效政策措施和区域生态溢出效率的考核导向,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总之,在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及其溢出和胁迫效应》一书,聚焦我国资源枯竭型企业有效退出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系统地解答了资源枯竭型企业为何转移、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转向何处、有何效应、效应幅度、如何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而且研究思路清晰、资料翔实、论证严谨、观点新颖、结论可信。当然,作为一部专门研究资源枯竭型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著作,有些方面是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作者简介:于立,教授、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主持并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等)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