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勇立潮头

——六冶以“信息化+BIM”深入推进智慧建造纪实

2022年03月24日 10:27 36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当前,BIM(建筑信息模型)引领的二维向三维的过渡和升级,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设计、施工的应用趋势。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BIM中心践行科技创新理念,以“信息化+BIM”技术为抓手,促进工程建造过程标准化,助力企业实现“五好”发展。目前,六冶BIM中心已在多个领域深入应用BIM技术,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BIM技术应用体系,为六冶项目施工方案优化、项目协同管理、智慧建造、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自2021年5月份启动市场化运营以来,六冶BIM中心累计完成技术服务类产值200万元,直接参与促成项目中标约2亿元合同额度,独立自主完成欧美加工技术服务合同5项。
优化技术支持 协同项目管理
在项目技术服务过程中,六冶组建了BIM应用小组,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六冶新乡平原新区高铁片区城中村改造EPC总承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六冶利用BIM技术,以三维模型提供整体大临、作业区方案,不仅有效展示了企业技术实力,还使后期施工场地布置更为合理。在施工前期,六冶BIM中心与业主进行模型对量核价工作,有力地推进了项目部的预算造价工作;审核设计图纸,将图纸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院,避免了后期施工中因返工造成的损失。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六冶BIM中心结合专项施工方案,提供部分难点施工工艺的动画视频,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工程质量;通过模型工程量与现场实际使用量对比,减少主材损耗率;通过管线综合调整,深化设计图纸,确保地下车库及主楼地下室等管道集中区域减少材料浪费,并保证了整体美观。
在提供项目协同服务的同时,六冶BIM中心不断推动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稳步推进BIM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攻克技术难点 提升盈利能力
结合以往海外项目投标实施经验,针对六冶刚果(金)铜钴二期项目,六冶BIM中心进行了图纸深优化二次设计、运输方案策划、配合安装方案材料定尺订料、材料计划等技术服务。六冶利用BIM技术和数控加工工艺,对结构板件定义展开放样,应用二次优化的技术措施控制84台非标槽体的材料损耗,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材料成本4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项目盈利能力。
成都建川博物馆项目是六冶承接的国内最大铝合金单体建筑,该工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工程,意义重大。为确保该工程顺利进行,六冶BIM中心抽调精干力量,搭建了复杂曲面双网架“红灯笼”BIM模型,实现了空间模拟装配,解决了2300多个核心节点难以安装就位等重大技术问题,为企业规避了经济损失及工期损失。
发挥技术优势 助力市场开拓
2021年11月,六冶BIM中心主动捕捉市场机遇,承揽了贵阳院印度Balco电解铝项目技术标编制和与贵阳院开展技术交流的任务。2021年11月10日,项目进入技术标编制阶段,六冶BIM中心全力以赴,依据招标图纸搭建专业化模型,各项技术方案融入大量BIM应用内容,为技术标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深入交流,贵阳院对六冶的技术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最终,在六冶BIM中心、市场开发部及六冶贵州分公司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下,该项目在技术环节取得先机,六冶斩获了该项目1.3亿元的海外合同,填补了六冶近年来电解铝项目施工业绩的空白,也为六冶与贵阳院电解铝项目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精耕细作笃前行,一朝收获终有成。下一步,六冶将借助智能建造管控服务平台与BIM一体化建设优势,不断拓展BIM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快企业智慧工地建设,以数字赋能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新动力,提升企业数字化竞标、数字化施工和数字化交付水平,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