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4年09月08日 8:37 7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在经过连续几日的低位徘徊之后,昨晚LME铜市场如期再一次测试2700美圆支持位之后开始向上方运行,暂时摆脱了下破主要关口2700美圆的危险。原油的下滑使得市场对经济回落的担忧减缓,美国股市因此而继续上涨,OPEC再度保证供给,且France飓风明显并未侵袭主 要石油产区,周二原油期货因而下跌达3%。10月原油下跌89美分至每桶4310美元,稍早一度下 跌至每桶42.88美元低点。油价下滑帮助缓解企业收益担忧并提升美国经济前景希望,盘中美国股市上涨至2个月高点。 思科系统评级被调升,同样帮助推高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同时通用电器和支持标普500股指。股市的连续上涨对金属市场以支持,外汇市场的变化不大,没有对铜价的上涨施压,使得铜价努力摆脱2700美圆心理以及技术关口的危险。   笔者对于LME铜市场在整体区间行情没有破坏之前,其在2700美圆一线的徘徊使得昨日的交易市场仍然有可能再一次测试该位支持的观点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铜价在最后一次探及2702美圆之后在周遍市场的推动下再一次昂头向上,而要真正摆脱区间底部,则要站立于2760美圆之上。同时,笔者一直关注的道琼斯的结束上一轮调整之后,目前的上涨行情将以突破其调整通道为标志,行情将被确认,而新一轮上涨行情的确认无疑将给予金属市场以极大的支持。昨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已然抵达该位,并呈现了即将突破之势,笔者将密切关注这一进程。   市场消息:一些亚洲国家现货铜升水较LME现货价差扩大,至少有上海交易商认为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需求开始走强。上海一交易商表示,现货升水在过去两周走高,因港口价格同国际价格的价差有利于套利。随着中国铜进口开始回升,他认为升水在未来几周中将进一步扩大。在上海,CIF价现货升水较LME现货价格为每吨95-105美元,高于此前一周的80-100美元,LME现货铜价约在每吨2,768美元。另外一位上海交易商同样认为在未来几个月中,中国对铜的进口需求将会增加,而日本的交易商对市场持不同看法。一日本交易商预计,亚洲大部分港口现货升水较LME现价在每吨80-100美元,CIF价,高于此前一周的80-90美元。   价格高企令上海市场的现货铜供给增加,但中国买家仍对供给短缺状况一愁莫展.交易商们表示,大约3万吨智利铜已经于上周抵达上海.但一名交易商说:"最新的进口船货仅够维持几天的供应."交易商预计,本周将有大约2.5万吨铜到港.期货交易员表示,上周五,国储局在上海通过9月和10月合约卖出大约1万吨铜.现货铜供给增加,将即期交割的铜价格较上海9月期铜合约升水打压至每吨500-700元人民币,一周以前为1,000元.交易商预计,上海市场平均每日卖出4,000吨左右,7月初到8月中旬大约在2,500吨,因之後铜需求逐步回升.截至9月2日的一个月时间,上海期交所的铜库存减少26%,至25,712吨,低于上海市场7天的销售量. 而过去四个月,由于国内市场价格低于进口成本,导致进口放缓,供给也随之减少.他们表示,国储局料将在9月15日後对9月合约的空头部位进行交割.交易员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储局将买回一些铜,以补充库存.国储局在上海期交所持有大量远月合约多头部位.他们预计,自2003年初以来,国储局已在国内市场售出25-30万吨铜,2002年进口约20万吨. 现货铜买方报价为2,772美元,中国进口的成本约为28,500元.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进口精炼铜741,122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1%.2003年全年进口量增长了14.9%,至136万吨.中国铜需求的一半通过国际市场获得.   随着本月的第三个周三的临近,现货的升水下降遏止住了下滑的趋势,昨晚出现了小幅的上升,LME市场的大部位空头的坚持使得其再一次面临被挤压的命运,市场在探及区间底部支持之后,再一次将视线投向了本月的交割,昨晚的成交量教前几个交易日温和放大提示此进程已经开始,空头的再一次迁仓将难以避免。技术上看,LME铜价再一次于关键位止步,使得铜价维持了4个多月的区间偏强的运行格局得到了维系,短期内的分时小双底形成为铜价的这一格局增添了乐观的色彩,此次铜价在布林通道的下轨一线如期止步,奠定了铜价再一次上升的基础,而昨晚的运行中再一次抵达该通道的上轨,继续上涨仍然需要克服目前的中轨压制.铜价再一次回到60日均线上方,使得理论上的支持成立,而60日均线仍然以每日3美元的速度顽强的上行提示市场中期的支持依然.摆动系统的掉头上行提示调整行情的结束,动量指标显示仍然具有上升动力.   总之,LME市场在成功的探明了关键支持位之后,其几个月来的振荡偏强的运行态势得到了维系,市场总体呈现底部不断太高之势,短期内将继续向上方寻求发展.(景川)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