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4年09月13日 8:34 7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概要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的乐观讲话令美圆大幅回落   ●国际铜业组织公布今年1~6月全球铜供应缺口为68.2万吨   ●南秘鲁铜公司下属的Toquepala矿和Cuajone矿的罢工在持续   ●铜市场的现货升水仍然维持在50美圆,紧张状况没有缓解   ●铜价再一次于关键支持位2700美圆一线止步,周末攀升到全周高点   ★行情回顾   本周国际铜市场总体呈现平开高走之势,在上一周铜价击穿关键支持位2700美圆后报收于该位之上后,本周LME铜市场再一次对2700美圆的关键位进行测试后上行,全周在震荡中上行。周末到来之时,铜价受到美圆连续大幅下跌的影响而上摸2800美圆高点。周一,交投淡静,市场的价格变动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市场在对2700美元的关口做小幅试探后收高,但总体上没有形成上升趋势。周二,. 市场如期再一次测试2700美圆支持位之后开始向上方运行,暂时摆脱了下破主要关口2700美圆的危险。原油的下滑使得市场对经济回落的担忧减缓,美国股市因此而继续上涨,OPEC再度保证供给,且France飓风明显并未侵袭主要石油产区,油价滑落。股市的连续上涨对金属市场以支持,外汇市场的变化不大,没有对铜价的上涨施压,使得铜价努力摆脱2700美圆心理以及技术关口的危险。周三,格林斯潘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的较为乐观的讲话使得美圆大幅回落,正处于盘中下行的铜价同时受到支持而缓慢被推高。格林斯潘表示,证据显示美国经济从近期疲软中走出,重新获得一些扩张动力。 他说近期多数数据显示,总体来看,美国经济扩张已经重新获得一些动力。 格林斯潘称消费支出和新屋开工7月均出现反弹,而商业投资依旧保持强劲上升趋势,不过8月零售销售的初步数据依旧比较混论模糊。 格林斯潘指出油价的上涨不会对通胀前景造成持久的打击。美圆的下跌对铜价仍然构成一定的支持,铜价因此上升。周四,铜价继续在区间内进行波动,并且在区间内再度呈现探低回升之势。接受道琼斯通讯社和CNBC联合调查的20位经济学家对美国7月份国际贸易逆差的预期中 值为518亿美元,较6月份下降40亿美元,但仍为历史第二大逆差额。市场人士对经济的观点反映到了外汇市场上,美圆受到了明显的压制,金属对外汇的变化同样作出反映,铜价在连续测试2700美圆的支持之后,再度回升。在周五,受美国6月PPI下降的影响,美圆再一次大幅回落,基金的买盘推高铜价,使得铜价上摸2800美圆。美国劳工部报告称,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下降0.1%,7月为上升0.1%;剔除能源和食品之後的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下降了0.1%,为今年2月来首次下降,7月为上升0.1%。周五公布的报告显示,因汽车、电脑以及汽油价格下降,美国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意外下降。外汇市场上美圆明显受到了来自疲弱经济数据以及联储改变严厉的市场观点的影响而不断下跌,铜价由此而获得基金的推动而上涨。全周呈现震荡走高的运行态势,周K线为下影线11点,上影线19点,实体为62点的中阴线,   ★前期观点评估   笔者在上一周的综述中提及的有关2700美圆作为市场运行的主要支持位的观点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铜价在上周击穿2700美圆之后,在本周没有在测试2700美圆关口中击穿该位,而铜价在该位表现出的良好弹性表明市场的再一次上行有着良好的基础,铜价在周末到达2800美圆高位体现出笔者上一周提出的有关全球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所表现出的季节性偏强的特征,而通常而言,进入9月以来,消费旺季所带来消费的旺盛与否则在本月内在市场中通过对价格的测试表现出来,目前看表现良好,笔者将进一步关注其市场的表现,以对第四季度的铜价进行定位。         ★市场结构   本月第三个周三临近,市场中的大部位空头持仓已经明显出现了迁仓平仓,铜价也因此受到了支持,库存仍然在10万吨附近,而现货的升水维持在50美圆一线居高不下,没有迹象表明消费已经转弱。铜加工费的增加所形成的供求关系的缓解仍然没有在市场中表现出来。基金在其净多持仓不变的情况下,其头寸 随着区间行情的波动而增减,自如进出。总体上,目前的市场结构符合震荡偏强的运行,在此结构发生改变之前,铜价的运行格局也将难以改变。      ★市场焦点   石油问题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所在,近期石油价格的连续飙升,一度达到每桶50美元。这种现象,市场人士认为是各种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尤科斯公司陷入绝境、中国对石油胃口大开、伊拉克和委内瑞拉动荡不安等等。并不是说对石油的需求没有超过预期,也不是说恐怖主义威胁和中东暴力冲突没有使已经接近上限的石油输出系统更加吃紧。石油交易量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石油生产商、炼油厂和其它与能源相关的公司增加了交易和套头交易。而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无法预测目前的状况何时发生改变,但对于商品而言,油价的居高不下显然对于全球的商品的运输成本起到推高的作用,同时由于高油价终究会抑制消费,因此对于全球经济的打击将在不久显现出来,也将打击商品的价格。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主席格林斯潘的证词演说是本周的焦点所在,因此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麦克提尔准备在今日1700 GMT发表的"经济现状报告",将会被市场视为一道开胃菜.FED官员只要发表任何关於经济已成功越过低潮的暗示,对美元都将构成支撑;不过12月欧洲美元利率期货仍接近一个月低点,因此美元目前可能已丧失动能.法国巴黎银行预期FED官员的言论基调可能偏温和,但认为市场已消化FED将於9月升息."然而,格老料将言及经济经历的低潮,同时随著通膨已趋温和,预料格林斯潘也将发出如有必要,FED将在秋季暂停升息的信号."   截至9月2日的一个月时间,上海期交所的铜库存减少26%,至25,712吨,低于上海市场7天的销售量. 而过去四个月,由于国内市场价格低于进口成本,导致进口放缓,供给也随之减少. 他们表示,国储局料将在9月15日後对9月合约的空头部位进行交割.交易员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储局将买回一些铜,以补充库存.国储局在上海期交所持有大量远月合约多头部位. 他们预计,自2003年初以来,国储局已在国内市场售出25-30万吨铜,2002年进口约20万吨.      ??一周持仓变化   类别报告头寸非报告头寸   非商业性商业性总计   多头空头套利多头空头多头空头多头空头   数量变化219478833373033281521195849064682137247532   -15521280220-422-3770-1754-2270213729         ??机构观点   英国商品研究机构日前对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铜消费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欧洲方面建筑业前景看好,中国方面空调生产异军突起,而美国方面不确定因素较多。英国商品研究机构认为,美国方面,市 场的前景比较模糊。虽然订单的增速减缓,但较去年仍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同时,7月份不是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呈弱势。其中营建支出上升0.4%,设备利用率上升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77.1%,消费者信心由6月的102.8急升到7月的106.1(现已修正为105.7)。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60,连续9个月上升,这是1972年3月份以后最长的连续上升纪录。此外,最新的住宅建筑数据显示,6月份支出有所下降,不大可能像美国房屋开工与许可从6月的暴跌到7月的上升4.5%和8.6%(年率)一样,再达到最高点。同时,4月份私人非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支出比较稳定,波动幅度较小,上升幅度分别为3%和4%。这样看来,各种铜材都会继续从强劲的建筑业获得利润。 另外,管材需求也保持强势,空调研究协会的数据表明,6月份的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高点,年率上升14%。美国国内铜半成品的强劲需求清晰地反映在黄铜生产商的贸易数据上。今年以来,美国黄铜净进口一直强劲上升,而出口到墨西哥等地的黄铜则在2004年上半年大幅下降。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Ok Tedi矿业公司指出,天气干燥已经使得该公司的Ok Tedi铜矿减产,然而目前该公司正在采取措施以防止生产出现重大中断。该公司的依靠富莱河运出铜精矿并补充给养,但干旱的天气使得这条河的水位下降,影响到了航运的正常进行。                  ★后市展望   我们对于基金的持仓跟踪表明,基金的持仓变化一如我们的分析一样,截至9月7日,基金的持仓再一次出现了减少,说明目前的技术基金明显再利用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于投资者捉迷藏,由于CFTC报告的时间滞后,基金的持仓变化显然有着一定的超前性,本周报告的减少2832手,使得我们目前看到的基金净多持仓为13114手,表面看来持仓的减少,实际上在本周其净多持仓又将出现了增加的局面,从9月7日到周末的持仓总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铜价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因此其持仓将再度于下一周末看到增加,另外,我们发现这种变化通常起于周二CFTC采集持仓数据的时候,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每周二的铜价变动以及持仓的变化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