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执着追求 为了铜箔越来越薄

——记“铜陵好人”获得者铜冠铜箔公司职工李广胜

2021年09月09日 10:12 89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日前,经公众推荐和专家评议,安徽铜冠铜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职工、现任公司铜箔九十工场副场长李广胜当选6月“铜陵好人”。

2008年,专科毕业的李广胜成为公司合肥工场学徒工,参与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第一个电子铜箔项目建设,在一线学习生产标箔。2012年,为抢占市场先机,公司计划改造池州工场2台标箔生箔机,尝试研发生产锂离子电池用电子铜箔(以下简称“锂电箔”)。当时,李广胜已经在一线操作间学习了3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他,为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报名参加了该项目。

作为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当时国内很少有企业能生产出合格的锂电箔,想要完成改造计划,必须外聘专家。每天上班的时候,李广胜都带着笔记本跟在师傅身后仔细观察,边学边记;下班回家,他静下心来研究笔记,不懂的地方就查资料;第二天上班再向师傅请教,在实践中改进。几个月下来,机器改造成功了,李广胜也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锂电箔生产工段长。然而,外聘专家突然辞职,所有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到李广胜肩上。“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实在是太难了,大家把希望都放在你一个人身上,量产失败也就等于研发工作搁浅,当时真的是整夜睡不着觉。”他回忆道。万幸的是,经过数千次摸索,李广胜逐渐找到了方法……

2015年,池州二期项目投产,公司从当时世界上锂电箔生产技术最先进的日本,采购了18台锂电箔生箔机。日本公司卖设备不卖技术,安装调试完成后,人就走了。整整一年,李广胜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在跟踪工艺参数和生产情况,对进口设备和工艺进行消化、吸收、改进和提升。经过日复一日的研究,新项目产品顺利通过比亚迪、国轩等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厂商的试用,仅当年产量就比2014年翻了6倍多。

2017年,池州项目生产稳定后,李广胜又转战公司铜陵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当时,8-9微米锂电箔占据主流市场,锂电箔越薄,产出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就越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也就越强。2018年,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现实进口产品国产化,公司成立6微米锂电箔研发小组。6微米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12,这个难度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但李广胜再一次站了出来。为了兼顾铜陵项目部正常生产运营,李广胜将研发工作安排在下班后,他带领研发团队查文献、找资料,通过实验不断调整添加剂种类和配比,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最终确定了配方。通过对生箔机的不断调试、改造,常见的6微米锂电箔撕边情况明显减少,收卷米数从开始的几百米,到现在最大可做到2万余米。

多年来,李广胜参与公司数十项科研项目公关,曾荣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和技术改造改进成果奖,取得2项发明专利,实现进口产品国产化,为企业新增利润超过5.3亿元。其中,“新能源锂电池负极载流体的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铜陵有色2016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该项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箔产品,打破了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端电解铜箔领域的技术垄断,2014-2016年,该产品累计新增销售额3.35亿元,新增利润7729万元,为铜陵有色迈入世界500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资金保障。

李广胜从未停下追逐更薄铜箔的脚步。2019年,他带领劳模工作室技术骨干挑战4.5微米锂电箔的研发工作。经过2年的摸索,4.5微米锂电箔成功研发,并具备生产条件。接下来,李广胜将致力于实现4.5微米锂电箔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