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创新激活力 科技赋动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1年08月18日 9:35 83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1

近年来,金川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携手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科技联合攻关,数百名专家学者云集金川,与金川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解难题、群策群力攻难关,促进制约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优化、装备技术提升、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关键性技术难题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汇聚了不竭动能和强大动力。

第一篇章: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金川集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认真践行“诚信  人本  创新  共赢”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启动科技联合攻关,实施六大科技专项,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小改小革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传承“艰苦奋斗、务实奋进”的金川精神,弘扬“人人参与创新、时时都在创新、处处体现创新”的时代风尚,不断激发发明创造热情和创新创效活力,奋力打造产业链绿色发展新引擎,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奠定基础。

“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5项;取得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省部级专利奖7项;制定国际标准 2项,修制订国家标准 14项、行业标准 47项,成为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取得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1684项,总结提炼先进操作法887项。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在生产效率提升、工艺技术指标优化、作业环境改善、安全作业保障、生产运行成本降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金川科技事业枝繁叶茂,全面进步。

金川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副总经理陈大林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金川科技园时对金川科技工作者提出更高期望和更高要求,鞭策着我们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激励着我们超越自我、奋发图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2
铜业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工序工序长潘从明(左二)指导青年职工分析贵金属溶液杂质含量。   杨万虎  摄

作为一线产业技术工人,前不久入选“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百名劳模图片展,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的金川集团铜业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工序工序长潘从明对技术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一线职工也在创新。我们工作在一线、创新在一线,不能生搬硬套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模式,而是要贴近生产实际,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科技创新是金川的“传家宝”。60多年来,金川集团依靠科技进步填补了我国镍钴生产工艺技术的空白,攻克了制约发展的矿山建设和生产进度缓慢、镍铜金属选冶回收率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拥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产业机构更加合理、产品链更加完善、综合竞争实力更为突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这些年,潘从明因创新成果奔涌声名鹊起,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所领衔的创新工作室也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潘从明说,我们要以安全、效益、操作性等因素为标准,直面难题、突破瓶颈,将创新的触角伸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和每一件产品中,伸入各行各业细枝末节处,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优化,最终在实践中转化应用,努力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领军人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第二篇章: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研发投入逐年上升

“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研发投入逐年上升。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国家级企业技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抓手,形成以镍钴研究设计院、兰州金川科技园为主体,二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为补充的科技研发组织框架,建立优化以“独立项目组”为特征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运行管理模式及科研成果激励机制,有力激发了广大职工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础性、战略性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工艺优化和装备提升等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金川集团科技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1.56亿元逐年增长到2020年的6.54亿元,研发投入累计17.0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9%。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为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障。每年对科技进步奖、技术改进奖、专利奖、标准奖、职工技术创新奖以及QC成果奖奖励金额超1000万元。同时,创新采用技术入股模式激励技术骨干,成立甘肃首家科技人员入股的兰州金川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推进研发生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金川集团加强科技联合攻关机制建设,通过组织召开金川科技攻关大会,承办中国镍钴工业科学技术大会等行业技术交流大会,申请国家级、省部级专项课题,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联合科技攻关项目,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有力促进科研能力提升和重大技术难题解决。

“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技术指标稳中有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306项,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项。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集团公司六大科技专项为重点,紧密围绕发展战略和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问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优化传统产业、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间,获得授权专利197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4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734项。截至2020年底,金川集团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2.7件,保持甘肃省和有色行业企业领军地位。

金川集团依靠科技进步,在贫矿开采、选矿降镁、冶炼降低渣含有价金属等方面取得突破。

3

金川集团龙首矿西二采区、三矿区东部贫矿开采工程相继投入生产。近3年,每年新增贫矿资源70~100万吨,为全面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矿产资源吃干榨尽目标创造条件。与“十二五”末相比,选矿镍回收率达84.13%,提高0.31%;镍冶炼镍回收率达94.31%,提高0.16%;铜业公司铜回收率达98.76%,提高3.38%;铂族生产线铂直收率达94.58%、钯直收率达93.52%,分别提高0.16%和0.08%;银硒生产线金直收率达94.48%、银直收率达93.72%,分别提高3.38%和4.71%;广西金川公司铜回收率达98.43%,提高0.62%;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公司钴回收率达97.60%,提高1.89%,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第三篇章: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平台建设有力推进。以着力培养和选拔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强化人才激励为突破口,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通过实施重大科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培养主任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领军人才、高级技师,涌现出一批在镍钴工业等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拔尖型人才。目前,拥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6650人,博士 18人、硕士 687 人,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201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758 人,入选省“555”创新人才3人、西部访问学者9人、省级领军人才10人、集团公司级领军人才67人。

1
镍冶炼厂成品车间党员白翔加班连点完成镍始级片加工机组转运机器人调试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齐鹏飞   摄

镍冶炼厂成品车间一线职工白翔立足生产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参与完成的“机器人手臂在镍电解始极片机组中的系统优化及功能拓展”项目荣获第十二届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金川电镀专用镍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自主设计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阳极泥自动冲洗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被授予金川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和“金川工匠”“最美金川青年”等光荣称号,成为金川新时代产业工人技术创新的表率。

白翔深有感触地说,一线职工要敢于立足岗位当专家。我们更了解生产运行需求,掌握难点要点,开展技术创新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优化工艺,改进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这是我们一线职工人生价值的体现。

“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大力推进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甘肃省首个“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拉开建设帷幕,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以来,充分发挥地质找矿、采矿、选矿、冶金、化工等领域专业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同行业及依托单位科研任务,已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10个课题,取得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研究成果。目前,金川集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8个,与国内外57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联合国内37家科研院校和大中小企业,组建“甘肃省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迸发出新的活力。

谈起金川集团科技创新典型,集陇原工匠、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技能大师等荣誉于一身的镍钴研究设计院高级技师杨秉松可谓大名鼎鼎,他领衔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杨秉松说,创新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我许多技术创新的关键点,都源自脑海中的灵光一现。

1
镍钴研究设计院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杨秉松(前排左一)带领创新团队针对发明成果开展技术讨论。    王彦淇   摄

在20多年坚持不懈的创新中,杨秉松开发出有色冶金特种仪器仪表80多种,28种填补行业技术空白,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6项,35项技术创新成果获中国仪器仪表发明奖、国际发明展金奖、省职工技术创新奖等奖励。

创新之路充满曲折与艰辛。杨秉松围绕高温电极开展技术创新,坚持9年终获成功。他深有体会地说,要创新就不能怕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是历练,是积累,也是起点,在失败中站起来,在创新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必将看到最后的灿烂阳光。

第四篇章:紧盯前沿技术,布局“十四五”科技创新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任务,并从12个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坚持创新被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被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专章部署。

陈大林表示,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抢抓科技发展先机,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镍钴行业技术进步和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随着“十四五”发展大幕拉开,《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全面落地实施,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应用。

1

金川集团二矿区“基于进路式采矿法的铲运机远程遥控出矿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实验在井下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金川自产JCCY—6型铲运机在井下生产中实现远程遥控出矿;遥控混凝土湿喷台车在龙首矿投入运行,改变了传统生产作业模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选矿厂大型磨机小齿轮轴承压装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标志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磨机小齿轮压装技术在金川选矿领域全面应用;镍都实业公司位于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的金川20kt/a高精电子铜带项目按期完成设备调试及负荷试车,产出第一卷铜带产品;化工公司合格PVC产品顺利下线,标志着后续6万吨/年PVC 生产线项目试车成功并投产运行;金川首个大板电解镍智慧工厂样板间实现电镍产品从预处理、剪切加工到入库出库全流程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整体联动目标,标志着全国最大电解镍智能化成品包装生产线进入“工业4.0”时代;铜业公司打造智慧工厂和样板车间再结硕果,“5G+5万吨铜精矿仓智能配料系统改造”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1

寄语金川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当前,金川矿床深部1000m以下地质找矿勘查研究、低品金川贫矿选冶联合富集新工艺研究硫化铜镍矿安全高效低成本采矿工艺技术研究、低品位红土镍矿火法冶炼技术研究、镍火法冶炼工艺技术指标优化提升研究、热态铜冶炼炉渣贫化及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的开发研究、钴氯化精炼工艺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应用、1000吨/年镍钴基高温合金母合金产业化研究、系列超高纯金属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推进,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四大”主攻方向和产业发展“八字”要诀,集中力量攻克制约发展的“卡脖子”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回收率指标、降低加工成本等技术难题,积极培育镍钴及贵金属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谋划关乎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全力推进提升资源保障水平、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做深有色金属新材料、延伸化工循环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实施,做好“产学研用”大文章,开创科技创新新局面,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促进国家镍钴事业发展和甘肃经济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