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因何走强

2021年08月15日 10:18 59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国内铜去库存趋势已持续超过两个月,目前已降至历年低位。截至7月29日,中国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13.2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56.5%。

低库存对铜价形成强支撑

库存的持续下降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进口盈利窗口长期关闭,进口铜的实际需求和融资需求均受到抑制,二季度起电解铜进口量持续下滑。

二是冶炼厂集中检修,散单发货量受限。据统计,5~7月,中国16家冶炼厂排有检修计划,涉及产能350万吨,预计影响产量约11.5万吨。检修对长单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对于边际散单的发货影响较大,并且还有山东某冶炼厂因事故意外停产检修,导致电解铜入库量减少,华东地区降库幅度最大,至今已较去年同期下滑逾72%。

三是下游在铜价回落后迎来补库需求,淡季表现不淡。3~4月,铜价的大幅上涨,导致下游资金压力大增,买货意愿受到抑制,原料库存处于低位。6月份,铜价格回落至6.8万元/吨附近后,下游刚需订单持续释放,补库需求逐步增强,同时铜精废价差迅速收窄,支持电铜去库。

在低库存的影响下,市场流通货源紧张,电解铜现货报价一路走高。7月20日,大商道华东电解铜升贴水均价升至375元/吨,自2019年因增值税调整导致短期高升水之后,基差从未达到过如此高位。期间虽然还有第一批抛储的执行,但提货流程偏慢,并没有对升水格局形成压制。

精废价差收窄促进精铜反替代

精废价差反映的是精铜和废铜的替代关系。在6月之前铜价上涨的阶段,铜精废价差迅速扩大至3000元/吨附近,叠加上半年废铜进口量增长85.1%,至82.15万吨,废铜持货商出货情绪较好,废铜替代优势明显,部分精铜消费受到抑制。但当铜价开始下跌后,废铜持货商对于价格的下跌更加敏感,此前囤积的库存多在高铜价时出货。进入夏季高温天气后,国内废旧回收步伐放缓,马来西亚因疫情再度封锁,以上均对废铜的供应及国内进口产生影响。此外,今年国内利废产能迅速扩张,供需缺口扩大导致废铜紧张格局加剧,7月精废价差迅速收窄至千元以内,精铜反替代作用开始显现。

废铜供应紧张短期难以缓解

在宏观面陷入观察和反复期之后,铜价走势正在走向基本面驱动。在低库存、高升水、精废价差收窄三方加持下,铜估值水平迅速降至低估区间,期间还有各地高温限电、河南水灾以及抛储不及预期等供需端和运输端的影响下,铜在7月下旬走出一波反淡季行情。

随着新一轮上涨后铜价暂时企稳,后续铜价能否继续走强。

笔者认为,还是要关注库存、基差以及精废价差的变化。首先,进口盈利窗口已经打开,仓单和提单报价持续抬升,保税区库存已经开始下降,但尚未对国内去库节奏造成明显影响。

同时,下游在第二批抛储竞拍中表现活跃,进而刺激现货升水再度走高,期现基差短期将维持强劲势头。

马来西亚新增确诊人数连续18天破万,每百万人新增确诊人数亚洲排名第一,防疫封锁无限期延长。中国高温天气之下废铜回收进度放缓,废铜供应紧张问题短期预计难以缓解。在宏观面没有出现较大波动的背景下,如果9月之前,库存在进口铜流入的基础上继续下降,“金九银十”旺季到来前,升水维持在200上方高位,废铜供需缺口无法补足,那么铜估值水位将持续处于低估区间,铜价可能开启下一轮的涨势。(作者单位:对冲研投研究院)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