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减弱 全球铜价受压
2004年09月20日 11:11
5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进口减弱 全球铜价受压
《中国证券报》9月20日刊登分析文章称,从2004年4月开始,中国对钢铁、电解铝等部分高耗能产业进行调控,这些行业需求受到不利影响。但就铜行业而言,国内电力工业投资仍然高速增长,铜需求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因而宏观调控的主要影响不是表现在压制需求等方面,而是因为前期中国进口过多,国内精铜出现供应过剩,且信贷紧缩导致进口难度加大,导致4月份以来中国进口下降,国际市场上铜需求减弱,价格持续上涨乏力。
众所周知,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投资相对滞后,从去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大面积电力供应短缺现象。今年以来,电力供应短缺的局势更加严峻,拉闸限电地区又有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力投资开始加大。而且在我国铜消费结构中,电力行业占据了消费总量一半以上,因此电力行业投资的加大明显提振了铜的需求,从而使得我国铜需求总量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据估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精铜消费量为185万吨,同比约增长7.5%,仍是全球铜消费增长的领头羊。
但是,由于今年前4个月我国精铜进口增长过快,使得国内精铜供应出现过剩。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精铜进口达52.5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5.1%。国内供应过剩直接导致铜价疲软,国内外期铜价格比值从正常的10左右大幅下跌至5月的9附近,并且至今仍在10以下徘徊。比价低意味进口铜将产生亏损,从而使得随后几个月铜进口量急剧下跌,5-7月份进口总量同比下降44.2%,净进口量则下降62.9%(或24万吨),并使得1-7月份精铜进口总量比去年还低1.1%(净进口量同比下降9.5%),当然,信贷紧缩尤其是开立进口信用证难度提高也是进口减少的重要原因。进口量减少与我国铜需求保持较快增速出现矛盾。
因此,准确地来讲,并不是中国需求发生变化给全球铜市场造成影响,而是中国进口下降对全球市场造成很大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全球铜价受到打压。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有力拉动了铜的需求,但在缺乏全球头号消费大国—中国的参与后,这种拉动作用明显受到遏制,中国进口的下降可以理解为中国以外市场供应的上升。这将使得多头信心受到严重打击,铜价的表现则是上涨乏力。自4月份从高点回落后,LME三月期铜价格数次上冲2860美元/吨阻力位,但至今仍未获得成功。
2. 隐形库存增加、现货升水下降。由于前4个月中国铜进口量猛增,带动现货升水(现货价格与LME当月期铜差价)大幅上升,今年3月时上海港以到岸价计现货升水最高达到150美元/吨。现货升水高自然吸引了LME库存向上海转移,但随后市场变化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中国国内铜价开始大幅疲软、进口急剧下滑。从而使得很多现货积压在港口,尽管准确数量难以把握,但贸易商推测至少有10万吨以上,有人甚至认为在30万吨左右。由于这些库存并未被消费,而仍是以库存形式存在,从而使得库存的表现形式从LME的显形库存转变成隐形库存,增加了隐形库存数量,也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铜进口量大幅下降也使得亚洲主要港口现货升水快速下降,7月份时最低跌至50-60美元/吨,大大低于3月份的150美元/吨。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